古诗英译:《临江仙 滚滚长江》(明·杨慎)

To the tune of Lin Jiangxian,or Immortal Approaching River

It's fleeting time,

when the Yangtze rushes and roars eastwards,

returning never.

It's the waves upon waves rolling,

when heroes emerge before being gone for ever.

Be it rise,be it fall.

Be it great,be it small.

Turn your head:

Does anything convey anything at all?

Only moutains survive.

Only red sunsets shine.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许渊冲古诗中英文对照(古诗英译临江仙)(1)

Only at the shore,

this angling man, aged in grey hair,

takes to heart no autumn moons,

no spring winds any more.

Well and timely-served

comes a jar of grain-brewed liquor

for two long lost friends

who chance on each other.

What once made or never made history

makes ingredients of chitchat and laughter

over cheers one round after another.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许渊冲古诗中英文对照(古诗英译临江仙)(2)

“译”后记:

1、汉语古诗词“不可英译”也。我始终坚持的一个“观点”。

前日闲来无事,又把床头的那本吃灰的《三国演义》拿来再读。书中那首开篇词《临江仙》还是读来饶有兴趣。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虽汉语古诗词不可英译,但还是用拙劣的英语“译”(诠释)一遍,权当把玩一番,尔尔。

我之所以“固执”汉语古诗词“不可译”,理由诸多。其中一条,就是:不是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达不达得到四六级,甚至英专某某,而是深问:我的英语“文学水平”如何?也就是自己的英语“文学创作水平”(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英译水平)如何?

这是文学“英译”时把“英语好”和“英语文学水平”区分开来的watershed也!

英语不是我的母语,也就意味着我“写出来”(译出来)的英语让我无法像细品我们用汉语母语写出来,或者读到的那样,从文学水平的高度去品去鉴赏比对:这句如何?那句如何?二者“文学”区别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对于很多学习英语专业的我,不是说我的基础英语不过关,或者语言能力不过关(语法角度的考量),而是说我的英语文学“造诣”还远远达不到“能写”英语“文学作品”的程度,换言之,就是还达不到英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程度:毕竟我的所“译”(if any)是要拿给英语“文学水平”同级别的人“看”的,而不是拿来做“教材”,给初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拜读”。

我总不能用“语法过关了”的英语去“对标”英语“文学造诣”呀。道理反之亦然,即便是汉语水平在沟通交流作作文方面(依然是语法角度的考量)不是有很大障碍的我也去尝试英译汉英语文学作品的。其实还不是我的“英语不行”,也不是我“汉语母语不行”,是我的汉语“文学水平不行”。英译汉文学作品,其中道理相通。

2、“东逝水”,为何不是“东流水”?不由让人想起“子在川上曰:逝者(时间)如斯夫?”,汉语用词内涵丰富,由此可及彼。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就有能力做这方面的“文学比对”:词与词之间细微差别的比对或“把玩”。

“流水”,可流去又流回,而“逝”者:一去不复返也,如时间。这是“东流水”不可及之处。这就是用自己的母语“欣赏”母语文学作品可以好好“把玩”的地方。当然,言“逝”(仄声)而不言“流”(平声)又也许是词牌“临江仙”的格局要求所致。

再者,一个“逝”字又是和下文的“淘尽”及“转头空”(也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意思)是“承上启下”的意味。如此用词就把全词的“中心思想”上下串起来了。

这也就是我们可以用母语细细品味汉语诗词细微差异的地方。可是,同样是作为“文学欣赏”,到了英语里这层非常值得鉴赏的地方“荡然无存”:只剩语法通顺一样了。

3、“考量”我是不是具备英译汉语古诗词的标准,还是看我的英语文学水平高低,英语文学作品“创作水平”的强弱,或者说:我的“英文创作”(体现为古诗词英译)是否具备一定的文学水平了呢?

我用英语“写”(译),我大概看不出来,也不好评判,达不到母语汉语细致入微的程度。但我只要用汉语写,我基本一眼就可以立即判高下:毕竟汉语是我的母语。

即便具备了这个条件,我还是坚持:汉语古诗词“不可英译”也:从语法通顺的角度尝试尝试,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