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位于现在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山中的雁门关,历来就是以“险”而得名,还被称为是“中华第一关”。古往今来,又有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关于雁门关的诗句,比如:唐代诗人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包括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也有过相关的情节。

为什么说雁门关是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1)

而雁门关之所以在历史上这么出名,肯定也是与其区位位置相关。

雁门关与宁武关和偏关,被合称为是“外三观”,雁门关所在地为忻州市的句注山,系为恒山山脉。因为恒山山脉将两侧的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相隔,这也使得雁门关的区位地势趋于平缓,因此也就被作为是扼守彼此通道的理想之地。

漫长而又悠久的历史之中,“两关四口十八隘”共同组成了雁门关,但是雁门关也不是就是一处固定的地址,而关于雁门关的选址,往往都是把明朝作为一次分界点来看。

为什么说雁门关是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2)

明朝之前的时候,主要受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因此就把雁门关设在了西陉关的位置,并以大同和朔州承担边防和守卫京城的任务。另外,明朝的边关九镇中,山西北部就占有了大同镇和山西镇两地,由此也足可见其重要性。

到了明朝,又将东陉关作为基础重新对雁门关进行了扩建,最终形成了以雁门关作为中心,以长城形成连接并且修筑有坚固城堡和隘口的长度达到300多里的一条防线。

为什么说雁门关是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3)

古代历史中,此处一直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角力之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原王朝得之,可以以此固守,阻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袭劫掠;如果被游牧民族攻占后,也就意味着中原无险可守,随时都有被大规模骑兵侵袭的可能。根据一项统计来看,光是在雁门关一地曾经发生的战斗就有上千次,这就更能说明雁门关位置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雁门关是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4)

从古代史开始追溯,当中原大地还处于战国时代之时,赵国大将李牧就曾在此痛击匈奴骑兵;西汉初年,韩王信外部勾结匈奴意欲反叛,结果刘邦亲自出征并在雁门关和匈奴的作战中,最后被困于白登山;汉武帝时期,大汉王朝对待匈奴转守为攻,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就多次带兵北出雁门关远征匈奴。

唐末,中原大地又一次陷入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的时候,号称为“儿皇”的后晋皇帝石敬瑭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将汉地的燕云十六州划给契丹。以至于是到了赵匡胤完成统一建立北宋之后,雁门一线还是继续作为与辽国的分界线而存在。

为什么说雁门关是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5)

说到雁门关的起源,最早可以从《山海经》中找到记载。《山海经》里面记载的是,雁门山南边的高柳一直就是中原和游牧民族的交战区域,书中记载的高柳境内有一座海拔两千多米的云门山,再结合相关史料后,也可以推断出这座云门山可能就是雁门山的前身。

还是从战国说起,当时的赵武灵王于雁门山附近又设立雁门郡,到了秦国完成统一后,雁门郡主要负责管辖现在山西的宁武北部、朔平南部还有大同的东北部地区。到了后续的朝代中,雁门郡的范围也是多有变化。

为什么说雁门关是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6)

但是,历史之中,关于雁门山和雁门郡并未有太多人在意,不过雁门关凭借着自身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