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母亲独白自述(一个失独妈妈的故事)(1)

“与死亡俱来的一切,往往比死亡更骇人:呻吟与痉挛,变色的面目,亲友的哭泣,丧服与葬仪……”(弗兰西斯·培根《论死亡》)

世上有一群父母,或许比谁都明白培根的话。他们经历了生与死的撕裂之痛,陷入黑暗中无声地嘶吼。

这一群父母,就是失独父母。

失独父母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二十多年来,和自己唯一的子女快乐地生活。

正当他们幸福地为孩子购置新房、准备婚嫁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孩子年轻的生命。

失独母亲独白自述(一个失独妈妈的故事)(2)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在不少人眼里,53岁的林老师是个开朗的人,喜欢唱歌和跳舞,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但没人知道的是,这位女人在三年前,失去了她的丈夫和儿子。

如果时间能倒退,她希望能跳过人生中最黑暗的那一天。

林老师原本是幸福的,丈夫和她同在一所师范学院任教,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儿子25岁,大学毕业后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女朋友是大学同学,两人也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他们一家人的日子曾经简单而又幸福。

失独母亲独白自述(一个失独妈妈的故事)(3)

可是一场惨烈的车祸,令林老师痛失了世间最爱的两个人——丈夫和儿子,突然间,她不再是妻子,也不再是母亲,孑然一身,仿佛与世间的一切都失去了连接。

没有了最爱的人,生活只徒留空壳,自责和内疚像囚笼一般困囿着她。

她多希望自己也和他们一起死去,然而残酷的是,自己活了下来,在没有他们的世界里度过余生,这是人世间最残酷的惩罚。

这样的苟延残喘,令林老师难以承受,折磨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失独母亲独白自述(一个失独妈妈的故事)(4)

林老师从此变得沉默不语。她从来不在外人面前提起此事,但是却总因为亲朋好友不经意的话语,引来阵阵悲伤。

她不愿意外出,更不愿意呆在家里。“家里没有了他们,但处处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墙角还放着儿子的球鞋,书架上搁着丈夫读过的书……每一次看到,林老师都忍不住失声痛哭。

如果将人的疼痛分为十个级别,那么分娩之痛将是最高的十级。可是还有一种痛苦,远远超越了十级分娩的疼痛,那就是失独之痛。

——一位失独妈妈

失独母亲独白自述(一个失独妈妈的故事)(5)

当唯一的一个孩子失去了的时候,作为失独妈妈,除了痛心之余,还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晚年生活应该如何度过。

我国目前有近三亿的独生子女,但是由于各种意外的事件出现,导致有一千万的独生子女会在25岁前去世,也就是说明了失独父母数量的庞大。

电影《兔子洞》的女主角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而她的母亲同样也失去过儿子。

她把自己儿子所有的东西舍弃在一个杂物间,不想再触景伤情,她问自己的母亲:孩子离去的痛苦,会过去吧?”

她母亲的回答,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

母亲说:“不会过去,对我来说已经十一年了,这个感觉从未过去。

不过,会有变化。它的重量从某一时刻开始,变得你可以承受了,变得你可以从它的重压之下爬出来。

就好像一块砖一样,放在口袋里面带着走,有时候你甚至会忘记,但总有什么事情会让你重新想起,它挥之不去,但你会承受得住。”

失独母亲独白自述(一个失独妈妈的故事)(6)

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继续。

林老师退休后,闲了下来,对儿子和丈夫的思念却与日俱增,她觉得自己又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里,她一边重温与儿子丈夫相处的点点滴滴,一边重新思索人生的意义何在。

后来,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之下,在社会组织的帮扶下,林老师参加了失独妈妈群,这些有着相同经历的失独老人,经常一起抱团取暖,互相抚平内心的伤痛。

有时,她还会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和残疾老人,用忙碌的生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上老年大学、参加志愿者队伍,林老师开始了退休后的另一种生活。

穿过了悲伤的黑夜,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带着阳光,与你们再次相逢

失独母亲独白自述(一个失独妈妈的故事)(7)

汪涵说过:“上帝抛给你的东西,先用自己的双肩去承受,扛着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身体更加坚强,这样的话,有一天它馈赠你更大礼物的时候,你能接得住。”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失去至亲。

但令人欣慰的是,林老师在残酷悲凉的现实面前没有一味沉沦,她坚强勇敢地从失去亲人的苦痛中走了出来。

有人说:“母爱是一把火炬。”也许她就是用这把火炬点亮了自己,再去照亮和温暖更多需要光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