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1)

何洁圣诞节这天发了条朋友圈动态,戴着红帽子搞了点儿节日气氛小雪花,便被网上一边倒地辱骂羞辱,主要思想就是——圣诞节乃“洋人”的节日,中国人不能忘了当年殖民时代的屈辱,要防范欧美文化意识的渗透,不能让年轻一代人的心灵被西方文化俘虏了。对于这些人,我想说的是,你们道德素养绝对高尚正义,保持本国文化纯洁自然相当重要,但你们早干啥去了?

去年的圣诞节还是热热闹闹的吧,节日那天一路碧树流光,满街圣诞快乐的电子音乐,暖黄色的店铺灯光下大大小小的圣诞老人,白胡子小红帽,笑容可掬,招徕顾客,灯下小情侣们成双结对,人们互送只有中国人才能敷衍出来的圣诞苹果,互道平安夜快乐互祝圣诞节快乐,很多普通老百姓甚至网购圣诞树在家里过起了圣诞节,亦是此间春色无穷。

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2)

匆匆一年,现在却丝毫不见一点儿圣诞气息,只有超市水果区的苹果上,像往年一样培育出因不见阳光而色彩蛋黄的“圣诞快乐“四个字,也没见有人光顾。中国人一窝蜂地过上了外国洋节日,现在又一窝蜂地弃之如敝履。这种两级之间的横跳让人联想到一些没有主见没有头脑的跟风派墙头草,和身不由己的软蛋。

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3)

东西方文明的对峙冲突是近二百年来世界的主要矛盾,亚洲人感受尤为剧烈,遥望170多年前的中国,那时候经历了中西方第一场大的贸易战争,着长袍梳长辫的古人终于从300多年闭关锁国的迷梦中恍然醒来,开始开眼看世界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搞洋务运动,后来进一步升级为文化艺术思想领域的引进学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固本培元强大自我,争取民族复兴!中国的开放、吐旧纳新,成为风雨飘摇中的皇权帝国,挣扎徘徊的最后机会。无数被后人视为有洞察力的开明之士,在愚昧落后的泥淖里奋力开拓奔走呼号,才揭开厚重的黑色帷幕的一角,让一缕缕明亮照进昏暗的殿堂。

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4)

与之相对的,保守派呼天抢地人人自危,大叫国门不可开,国门一开遗祸无穷。他们老泪纵横,空荡荡的旧衣袍里枯瘦的躯体颤颤巍巍,空洞的眼神里只有抱残守缺。维新派说船坚炮利,保守派说刀枪剑戟,维新派说师夷长技,保守派说中华大地,洋务派要船要炮,保守派要哭要闹。说到底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强大不受人欺负,只是方式方法对头不对头的问题。保守派绝对爱国自尊绝对维护本土文化,可惜眼光不行方法不对,如果按照他们的思路就真的是瞎胡闹,最后丢了面子失掉里子,国真不国了。

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5)

文化的交流融合,从来就是世界发展变化的永恒旋律。320万年前大家都生活在非洲草原,大家都叫露西姐姐妈妈奶奶,后来分散各地,衍生出各自的习俗文化和执念。但绝非老死不相往来,丛林里的会跑到农耕那里,游牧的会跑到海河江湖,打鱼的也会跑到山林中去。。。。。中国春秋战国各自修筑长城,但相互之间也贸易联通文化相袭,汉武帝学习西域人制刀,而西域制刀技术源于波斯大马士革。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传到欧美备受欢迎赚取大量西方殖民财富,那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另外像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佛教的传入和流变,四大发明对世界版图的影响。。。。。都是明证,不一而足。

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6)

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但它不是也被中国化了嘛,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兼收并蓄、变为己有!这非常符合教育泰斗蔡元培老先生主持北大的理念。就连印度的佛教到了中国,也变了性,救苦救难不能吃鱼不能吃肉,一心向善服从领导。它也没有颠覆政权或者把大家变成苦行僧修士隐者。

外来文化从来不是一个新概念,只是近一百多年来的外来文化,让有些人突然回想起自己民族悲惨往事,打算乘还能挥动膀子,拿起大刀,裹上头巾,露出胸膛,呐喊一声冲出村庄,搞点儿正本清源的正义事业。

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7)

去年前年若干年以来,大家快快乐乐地过着圣诞节,也没人跳出来指责谁被欧美文化洗了脑壳了。如今那些跳出来指责的人,当初在做啥呢?反正没人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是不是也在圣诞树下眉飞色舞扭动身躯?

其实不仅仅是圣诞节受到抵制,身处大国博弈的历史洪流里,意识形态的正确与否被史无前例地放大了,甚至扭曲了。试想,大清朝都烂到根子里了,文化入侵也没把老祖宗咋样了,现在中国史无前例地强大了,倒反而草木皆兵疑神疑鬼起来了?现在大规模的削弱或取消英语学科主体地位喊声甚嚣尘上,接送孩子的家长都在夜色里议论纷纷。一种语言不会让人学会崇洋媚外,它仅仅是工具而已,就像原始人用木棍打猎后来用了刀枪。越南人去中国化了,强大了吗?韩国人废汉字了,他们连自己本国历史都看不懂了。中国人在笑他们愚蠢浅陋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自己也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情性质要看主要矛盾,矛盾要看主要方面。邓爷爷也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纠结姓社姓资,有个鸟用。当下中国富强民主和谐进步,这是主流,外国文化来了圣诞节来了,这是支流,中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发展中就要兼收并蓄、取他人长处补自己短处,文化生活亦是如此。坦克、沙发、的士、扑克、模特、俱乐部、歇斯底里。。。。都是外来文化入侵吧,最后还不是为我们的字典词典里增加了若干词条而已!圣诞节本土化了,成了快乐生活的某一部分,最后的命运就是进词典,不过如此。

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8)

如果说,圣诞节的兴起源于商家操作,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圣诞节才成了商业利益的角斗场,那么,它的衰落,肯定不会是商家自己的自觉自愿和民族素养提升。毕竟商业根本就是逐利排他,有时候甚至会卖国也说不准,君不见联想总裁柳传志被网上挖坟掘墓?君不见辉煌一时的人生导师马爸爸变成了吸血资本家代言人?所以一定是民众自我觉醒,群起抵制,才有了如今圣诞节的萧条没落。但这种觉醒在当下却显得全无必要,又呆板可笑——令人梦回170年前迂腐固执的保守派老屋子。

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9)

圣诞快乐大家就是过个节日,吃吃苹果,喝喝小酒,看看鲜花,谈谈恋爱,谁他妈想啥外国耶稣,年轻人脑袋里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

文化上的交流国与国的沟通,不能像两个小孩闹矛盾,搞清算,你的东西再好我也不要了,我的东西再烂,你也要给我还回来。划界限,搞斗争,定成分,那是啥时候的事了。

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10)

当下的国际语境里,民众一夕转向,商铺一夕默然,节日气氛一夕垮掉,还真不能太当回事,等风向变了,灯又会亮起来,红袄红帽的老头儿又会站到店门口,笑着欢迎顾客光临。

真正的智者定然不会受其影响,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圣诞节快乐吗,快乐,为啥要这一天?只不过找个由头罢了。何洁是智者吗?不一定,她也许什么都没想,只不过要快乐要表达快乐,而已。

圣诞节每年的哪一天(圣诞节无非是个节日)(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