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

赵赤 段双和

山西忻州市奇村镇发展(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1)

古忻州有八大镇,奇村镇居八大镇之首。

奇村镇位于忻府区西北面,距城区 20公里,东隔金山、银山跟高城、秦城两乡衔接,西与合索、阳坡两乡为邻,南和解原乡隔云中河相望,北同原平市阎庄镇和宁武县东马坊乡接壤。全镇辖 32 个行政村,总人口 31047 人,总面积 180. 3 平方公里。

据碑文记载,奇村始建于明朝初年。清康熙年间,当局应乡民所请定为奇村镇,此后便迅速繁盛起来。忻州西北乡的乡民自不用说,连镇西静乐县、宁武县和镇北崞县(今原平市)等地的群众也蜂拥而至。镇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极盛时期,大小商号多达 260余家,交易额天天都在万元以上,因而成为忻州西北乡的集贸中心,贸易范围涉及忻、代二州和所属五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奇村镇更是日新月异,变化神速。镇区那条东西宽 50 米、南北长1 公里的新建大街,以及大街两旁鳞次栉比的新型建筑,简直近似于一座小县城。近20 多年陆续兴建而成的温泉疗养区,更是锦上添花,给奇村平添几分都市风韵。奇村,已经成为忻州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进入奇村镇地界,首先映人人们眼帘的是两座突兀而起的形似乳房的山包,这便是远近驰名的双乳山。古忻州八景之一“双乳浮楼”就建于此山。原来,当年山上曾建有前后古刹,前山古刹祀释迦牟尼,后山古刹祀文殊菩萨。后山古刹有楼柱四,其中一柱离基石而悬空,故名“浮楼”。登临浮楼,读书山依稀可见,陀罗山近在咫尺,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党承志曾有诗云:

两峰相望势如京,

钟乳依稀乃得名。

新画佛头螺黛浅,

晓开鸾境翠鬟明。

烟岚缥缈岩间出,

苔藓斑斓石上生。

最喜山椒宜眺望,

数乘芒履上峥嵘。

可惜,两座古刹均已在战争年代被毁。

山西忻州市奇村镇发展(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2)

双乳山下,便是双乳湖。相传,王母娘娘在造化人类时,把她的两只乳房象征于此处,意在以其丰满的乳汁养育众生,使这一方土地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人们领悟了神灵的旨意,就在双乳之间斩断云中河,筑起大坝,于是便形成了一座人造湖泊——双乳湖。

湖畔白杨成行,垂柳飘拂;湖面碧波荡漾,一望无垠。不管是信步湖堤,还是畅游湖中,都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与双乳山遥遥相对的,则有金山、银山。古忻州八景的另一景“金山六洞”,便出自金山。相传,隋末唐初,尉迟恭在金山操练兵马,为解决军需,曾在山上开凿出金、银、铜、铁、玉、硫等六洞,但每洞都只挖出一斗金、银、铜、铁、玉、硫。尉迟恭怕出金出银的金山给这方土地带来不安定,就将洞门用巨石封了起来,于是民间便有“要想金山六洞开,除非尉迟恭转回来”的说法。沧海桑田,后玉洞被野生蜜蜂占领,硫洞被蛇占领,人们便将玉、硫两洞改名为蜜蜂洞和蛇洞了。

金山不仅有神奇的传说,其雄浑壮观的山势更令人叫绝。从东侧看,悬崖峭壁,巍峨峥嵘;从西侧看,正中奇峰突起,两边一撇一捺,恰似“金”字形状。立于金山之巅,只见云中、牧马两河如带相绕,忻定盆地尽收眼底,清风徐来,美景无限。

元好问七言绝句

《金山》云:

攒青叠翠几何般?

玉镜修眉十二环。

常著一峰烟雨里,

苦才多思是金山。

山西忻州市奇村镇发展(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3)

金山脚下亦有湖,因金山倒映湖中而得名金山湖。波光闪闪,岸柳成荫,鱼翔浅底,荷花送香,呈一派江南水乡韵味,既可旅游观光,亦可悠闲垂钓。

站在金山湖畔向北眺望,可见另一座峰峦——龙王垴。垴距镇区约 25 公里,位于忻府区和宁武县交界处,山势高峻雄伟,海拔2348 米,为忻府区群峰之冠。垴顶地势平缓,绿草如毡,是一处难得一见的高山草甸,堪与管涔山之荷叶坪相媲美。目前已开始开发,忻府区到宁武的公路亦已修通,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一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奇村镇既有奇异的自然景观,亦有奇特的人文遗存。

北魏时,今忻府区称秀容郡,领秀容、肆卢两县,而肆卢古城遗址就在奇村镇北1 公里处。遗址有凸起圆型土丘,高约5米,宽约 16 米,夯土 5.6 米。据《元统一志》载:“秀容县西北四十五里肆卢川,后魏置镇于此。”《忻州直隶州志》载,因该遗址在奇村与辛庄之间,所以奇村又名“肆卢奇村”,后演变为“四六奇村”。该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70 年农田基本建设中被平毁。

在风景秀美的双乳山与金山之间,还有一山,叫暖泉山。相传过去叫龙泉山,因山之西麓由北向南有八泉涌出,且严冬不冰,故改名为暖泉山。山不高,海拔仅 846.2 米;面积亦不大,周长仅1公里,但却不乏令人流连之处。早先,山上有一寺院,建有坐南向北奶奶庙 3 间,与奶奶庙相对有戏台 1 座,西侧还有禅房 3 间。戏台东有山门,山门外有一小间北向的龙王庙。清同治、光绪年间,这里香火颇盛,每年农历四月的古庙会亦为忻州西北乡的四大庙会之一。但不知何故,到了光绪后期,庙会被废止,庙宇亦墙倒屋塌,香火断绝。

到了上世纪 20 年代,温村梁硕光先生在奇村建立基督教大同会,选择暖泉山为讲学场所,并开设文化课程,教徒和学生甚多。

有一学生叫赵子范,生性聪慧,学业优秀,与硕光先生意投志合,遂成忘年之交。1923 年,赵子范病故,硕光先生念其生前酷爱暖泉山景,便与奇村邓汉臣等一起,募捐建塔,将其葬于塔下,并在山上广植树木,疏理泉流,整修戏台,奶奶庙等建筑,使暖泉山的面貌焕然一新。可惜,1947 年内战期间,所有建筑又均被拆毁,只留下孤零零一座佛塔。

山西忻州市奇村镇发展(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4)

佛塔呈六面型,高三丈六尺,塔底,塔顶均用石砌,中间全部为砖,塔顶还竖有铁铸十字架。乍一看,佛塔并不恢弘,但塔上却存有不少名人真迹——

碑文铭序者江希张,字慕渠,山东历城人,万国道德会筹办人;塔颂作者刘仁航,字灵华,江苏下邳人,康有为的高足,商务印书馆曾出版过他的多种著作;作塔铭并序言者梁善济,字伯强,崞县(今原平市)人,民国初年为山西咨议局局长,后任参议员多年;书写“子范大师之塔”及“智度福城”匾额者夏同和,字用卿,贵州人,清末状元;撰写碑联及横匾的常赞春,字子襄,榆次人,著名学者、书画家,清末举人;在碑碣上作大草的柯璜,字定础,浙江黄岩人,擅长大草与绘画,全国各地名胜多有其墨迹;为憩息亭题写匾额“极乐亭”的赵铁山,太谷人,清末贡生,各种书体无不精到,被梁启超誉为黄河以北第一书家;题写礼堂门匾“学道爱人”的赵炳鳞,广西人,曾任山西实业厅厅长,山西不少名胜留有其诗文墨迹;题写“龙泉”两字的张培梅,字鹤峰,崞县(今原平市)人,清末秀才,曾任晋南镇守使;书写“建塔助教人芳名”的梁硕光,原名梁俊耀,字硕光。毕业于山西大学西学专斋,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府参议员,1921 年任晋阳日报总理,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山西省政协委员,并任山西这么多书画大家的墨宝荟萃于一塔,在全国都较为罕见,实属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正因此,进入新世纪后,奇村人又在佛塔四周建起了大雄宝殿、天王殿等建筑,暖泉山又恢复了晨钟暮鼓,以崭新的身姿呈现于世人面前。

山西忻州市奇村镇发展(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5)

说到晨钟暮鼓,奇村镇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好去处——岱岳殿。岱岳殿俗称北殿,位于该镇境内云中山下的九龙湾,依山傍水,建筑宏伟。殿内供奉着黄飞虎五岳圣帝。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的北殿庙会,是忻州四大古会之一,每年由东三村(东高,蔚家野场,刘家庄)和西三村(杨胡、沙洼、石家庄)分别出一村承办,三村轮流,周而复始。而今,镇政府又给古庙会注入新的内容,使之成为本地规模盛大的物资交流会,集物资交流,文化下乡、群众自娱、敬香祈祷于一体,不仅是当地百姓的一个盛大节日,周边乡镇和原平市以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的人们也慕名而来,有时赶会的人多达十余万,香火钱三天就收入二十多万。

庙会期间,有一古老的习俗——还愿。还愿者大都是因为病痛事先向五岳圣帝许了愿,康复后前来答谢神恩之人。还愿前一天,还愿者家里像办事筵一样,院子里要搭棚,棚内要供奉五岳圣帝的牌位,亲戚朋友都要赶来参与。仪式开始,还愿者首先燃香一炷,双手合十,香灰掉一点叩一个头,直到一炷香着完为止,称为“拜香”。接着,亲戚朋友也要以辈分为序,依次拜香。为了表示对五岳圣帝的尊敬,还不能光着膀子或脑袋上香,叩头,必须是男人戴帽,女人罩头巾——这一仪式要进行整整一个晚上。有时亲戚朋友少,还得进行第二轮、第三轮,意在大家共同向五岳圣帝请命,赦免还愿者的罪孽。

第二天是正式的还愿日。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戴枷还愿,即还愿者脖子上要戴木头做的枷;一是戴刀还愿,就是将三把切草刀刀刃向里,绑成三角形戴在脖子上,天刚破晓,还愿者就披枷(或刀)戴锁,身穿罪衣(或罪裙),赤着双脚去北殿请罪,队伍最前面是开道的红旗和铜锣,随后是驮有五岳圣帝牌位的骡子,还愿者及其妻儿老小则跟在骡子后边(如果是戴刀还愿,则有四个精壮后生在旁边帮扶,以免被刀刃割伤)。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肩挑灰竹篮的半大小子,走几步就将灰竹篮在地上墩一下;墩一下还愿者就得叩一个头,直至进入北殿。

进入殿内,先将骡子驮着的五岳圣帝牌位取下,供奉到香案上。然后,还愿者行赦免礼,还愿便算结束。灾难已除,还愿者就可以骑了骡子,高高兴兴回家了。

这古老而庄重的习俗,已经延续数百年,是北殿庙会的一大“亮点”,一直为当地百姓所看重。

奇村真奇!但还远不止此。

山西忻州市奇村镇发展(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6)

那还是吃“大锅饭”的时候。奇村的社员们在用大锅锥打井时,没想到打出来的水竟然是热的!“咱这儿有温泉!”这可乐坏了村里的男女老少。人们似乎这才记起,村子东南不是有座暖泉山吗?山上的泉水不是冬不结冰吗?不但山上的水是热的,地下的水也是热的!

于是,奇村大队便率先修建了温泉澡堂,服务于当地乡民。后经勘查化验,发现温泉不仅奇村有,南高也有,热田面积竟达 2.5平方公里,水温 43 摄氏度至 72摄氏度,水质为含氡、硫化氢、硅酸盐的优质超级复合泉水。

根据温泉水质和所含微量矿物质的医疗价值及保健作用,我国医学界将温泉水分为 12 类。第一类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氡泉,奇村温泉每升含氡 309 贝克,是国标氡泉每升含氡 110 贝克的3 倍;第三类是硫化氢泉,奇村温泉每升含硫化氢 12.7 毫克,是国标硫化氢泉每升含硫化氢 1 毫克的 12倍;第八类是硅酸泉,奇村温泉每升含硅酸 58 毫克,是国标硅酸泉每升含硅酸 8 毫克的7倍。所以,奇村温泉为一、三、八类温泉的超级复合泉,其中,氡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整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兴奋生殖功能;硫化氢可以祛痰、脱敏、镇静,止痒,调节血糖;硅酸可防止动脉硬化,促进多糖代谢。类似的温泉,目前世界上仅仅发现4处,除一处在日本外,其余 3 处均在我国,即江西庐山、湖南灰汤和山西奇村。因此可以说,奇村温泉堪称是世界名泉,在我国北方则只此一家。

消息传开,省城的机关厂矿争先恐后投入温泉开发的行列。山西省干部疗养院、山西省工人疗养院、三奇疗养院、军人疗养院、山西盐业职工疗养院、山西工商行政干部疗养院,金融系统疗养所、山西机车疗养院、山西国税疗养院……相继建成,总投资近亿元。而山西省工人疗养院对 1040 例疗养者疗养效果的统计,奇村温泉对疾病的治愈好转率高达 97.78%。难怪多少人沐浴,疗养之后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奇村温泉甲天下”,“奇村温泉疗效奇”,“无数患者康复去,不尽游人沐浴来”……以致国内宾客及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或旅游观光,或沐浴洗尘,或疗养祛病,或康复健身,都纷至沓来,使奇村这一本就繁华的集镇更显繁华,同时还有力地带动了该镇旅游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奇村也因此名播全省、全国。

但这也还不是奇村镇的全部。

山西忻州市奇村镇发展(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7)

悠久的历史,奇异的山水,还孕育了奇村底蕴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特色独具的民风民气。

提起奇村,人们自然会想到奇村的摔跤。忻州被称为摔跤之乡,而奇村镇则是跤乡中之跤乡。田间地畔,街头场院,过会唱戏,节日庆典,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摔几跤,而最有兴味的还数盛大集会时的挠羊赛。届时,对抗双方以河或路为界分为两大阵营,然后按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个出场较量,最终以一名跤手连续摔倒 6 名对手为胜,胜者便可获得肥羊一只,也便戴上了“挠羊汉”的桂冠.正是这种广泛的群众基础,培育了一个又一个“跤王”。特别是被称为“摔跤世家”的南高村崔银忙一家,三代17 人,都是跤场上的佼佼者。其二儿崔贵海是有名的“挠羊汉”,三儿崔富海两夺全国冠军,四儿崔明海也获得过全国冠军,大孙子崔树和9次夺得全国冠军,小孙子崔补和改学国际式摔跤,也曾夺得全国冠军,还夺得过世界青年锦标赛第六名。此外,在第一,第二届全运会上分别夺得中国式摔跤银牌和铜牌,还夺得全国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冠军的赵宝周,多次夺得全运会和锦标赛冠军的张小军,荣获世界残奥会柔道冠军的王云峰,以及在其他全国性比赛中夺得冠军的阎白明、赵福和,贾建刚,也都是奇村镇人。一个镇便涌现十多位全国冠军,全国又能数出几个来?

提起奇村,人们还会想到奇村的八音会。奇村的八音会以其深厚的功底、精湛的技艺一向享有盛誉.红白喜事,过会庆典,人们都愿请奇村的八音会去助兴.奇村的八音会不仅享誉当地,而且“吹”到了全省、全国。享誉全军的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笙演奏家胡天泉和山西省歌舞团笙演奏家胡金泉(已故),便是其杰出代表。

提起奇村,人们更会想到王养山、陈敬棠、岳云贵等一个个奇才志士。

王养山,生于清末,奇村镇辛庄村人,过去有个说法,说忻州有三山:遗山,傅山,养山。王养山能与元遗山和傅山相提并论,足见其不同凡响。相传,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不但无所不知,还能未卜先知,被人们称为“王半仙”。有一年夏末秋初,王养山拉着自家的牛在唐林村一家茭子地里放牧。看田的看见后对他说:你这老汉是不是疯了,怎么在人家地里放牛?他哈哈一笑说:年轻人甚也晓不得,我的牛吃点茭子有甚要紧?秋后你打一石我赔你三石,你打三石我赔你九石。看田的一时没有弄明白,正琢磨他的话,他又开口了:难道你连我王养山也不认识?看田的见他就是王半仙王养山,忙问:那你能不能说清楚点?他说:天机不可泄露。时间过了三天,老天爷便大雨滂沱,一连下了半个月,那时,还没有现在的北云中河,打云中山里来的洪水沿杨胡、唐林、西高一路奔腾而下,竟冲出一条河床,于是才有了现在的北云中河。

陈敬棠,奇村镇嘉禾村人,字芷庄,别号云滨野史。1913 年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后,又相继担任山西六政考核处股长,山西村政处副处长、处长,山西省政府委员兼村政处处长。1930年因病辞职,旋被选为山西省营业公社董事,并代理董事会主席,1937 年春以病假归。同年 11 月2日,忻口战役守军撤退.次日,日军大至。陈敬棠怀着宁可身死、不愿事敌之志,仰药而死。妻子等 9人亦仰药同死。其一向热心公益事业,曾倡导村人植树万株,开挖渠道数条。且酷爱集录金石碑版,编著有《忻县古迹名胜诗文录》《秀容诗文存》《映雪堂诗文钞》,还同县知事彭赞璜发起募捐,重修元好问野史亭和青来轩,为忻州存留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

山西忻州市奇村镇发展(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8)

岳云贵,奇村镇石家庄村人。其十多岁就随父亲岳忠(共产党员)出入日寇据点,侦察敌情,传送情报,日寇投降后,阎军返忻,他便挑起父亲的担子,经常装作玩耍、走亲戚的样子,出入奇村阎军据点,为解放军采购物资,侦探敌情。1948 年 1 月 20 日,阎军 39师、40师和“复仇团”数千人包围了石家庄,挨门逐户搜捕共产党员,村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他和一些农会干部同时被捕。阎军严刑拷打,让他说出工作团和农会干部的情况,他始终就是一句话:“不知道!”几次被打得昏了过去,仍不吐露真情,最后,阎军在他身上乱刺,他先后被刺 80 多刀,他忍着剧痛,高呼“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成为一位刘胡兰式的小英雄。1957年,中共忻县县委、忻县人民政府,共青团忻县委员会将其遗体移葬石家庄村口,并建立岳云贵烈士陵园和纪念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日奇村镇,更是群星璀璨.除前面提到的崔富海、崔明海、崔树和、赵宝周、张小军,胡金泉、胡天泉外,还有著名诗人、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田奇,著名作家、作家出版社副总编王文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五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顾问王承绪,三十八军后勤处主任王来根,山西省林业厅副厅长王银娥,广东省林业局局长王光堂,四川省检察院顾问王清明,山西省商业厅党组书记邓金山,解放军某部政委阎如成,解放军某师师长刘金旭,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刘喜槐,乌鲁木齐海关关长刘根全,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安纯良,四川省地震局局长安永良,成都军区离休干部安文奎,山西大学办公室主任李良,广东钦州军分区副司令员李培全,南宁军分区顾问杨登明,南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杜国喜,国家经贸委党组成员杨润贵,山西省劳改局副局长郁峰,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赵维环,一军三师政治部主任赵联治,某坦克师师长段春明,湖南省军区政委段茂堂,广西财贸部主任段纯如,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副经理段少明,湖南省某地委书记郭老矛,成都地质学院副院长郭志修,新疆军区副司令员贾中和,国防科工委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贾达胜,四川省雅安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贾澍标,忻州市副市长王学英、傅万明等,都出在奇村镇。奇村,堪称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山西忻州市奇村镇发展(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9)

地灵人杰、山川秀美的奇村镇,由于土地平展,水源充足,农业 生产一向较为发达,有忻府区“粮仓”之誉。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也曾有过“够不够,三百六”和“低标准,瓜菜代”的岁月,当时镇区除了政府机关,只有那么一座综合商店和一个饭馆,与一般村庄比并无太大差别。是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又掀开了奇村镇新的一页。

人们的手脚放开了。还是原来的土地原来的人,短短几年时间,便不再为肚子发愁,囤子里还有了余粮.有了余粮卖不出去,反倒成了庄稼人的一大心病。这一庄稼人普遍存在“心病”,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叫贾培文,原是温村粮站职工。改革开放之初,他就下海搞运输,走南闯北,增长不少见识,面对乡亲们的愁眉苦脸,他便琢磨开了:乡亲们既然有粮,为什么不可以收起来?但收起来又咋办?带着这一问题,他驱车出门,东奔西走,终于找到一条出路———开办玉米淀粉厂!

这事儿发生在 1987 年.起初,贾培文只是想“试一试”,没敢大闹,但投产后效益很好,生产规模便一再扩大,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年平均转化粮食 1500 多吨。

贾培文的成功,很快便引起连锁反应。从个人到集体都纷纷效仿,办开了淀粉厂.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非所有淀粉厂都能做到长盛不衰,但时至今日,全镇仍有 7 家玉米淀粉厂,成为奇村镇的一项支柱产业,“卖粮难”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粮食好卖了,手头钱多了,购买力随之提高,市场便也相应地红火起来。相当一部分庄稼人便走出黄土地,投身商海。除供销社外,经营服装鞋帽、日用百货,五金电器,文化用品的个体商贩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镇区街上。镇里便不失时机地在村东开辟出一条南北长 1 公里、东西宽 50 米的大街,并向全镇及周边地区招商引资,很快,大街两旁就耸立起一座座的新型建筑,和德利商场、享得利商场、供销社商场、紫东商场也相继落成,使得镇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华景象,成了名副其实的集贸中心,每天的交易额高达几十万元。

其间,全镇的乡镇企业也由少到多,一直在稳步发展。虽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步履比较艰难,但仍有一批企业以自身的优势站稳了脚跟。如今,全镇除淀粉厂外,还有砖厂4个,铁粉厂3 个,腐殖酸厂1个,化学试剂厂1个,以及卫生纸厂,粉条粉丝厂等小型加工企业若干个,成为“民营经济富镇”的一支主力军。

但对于大部分的庄稼人来说,土地仍是他们生存和生活的主要依托。为此,奇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鼓动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两高一效农业。于是,奇村人便不再固守单一的玉米种植。苹果、葡萄、李子、蔬菜、辣椒、药材、甜玉米……什么挣钱种什么。仅是玉米、瓜类、白菜、辣椒等制种作物,种植面积就达近万亩。全镇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则多达 35000亩,给奇村这个有名的“粮仓”注入了新的内涵。而且,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专职经纪人队伍也应运而生。春天,他们将优种引进来;秋天,再将丰收的成果卖出去,既富了自己,也富了大家,成为农民致富不可或缺的一环。

养殖业同样发展迅速。1990 年,全镇只有 17 家像模像样的养殖户;如今,成规模的养殖村就有3个,上规模的养殖户则多达三四百户。至于小打小闹的养殖户,更是难以数计.这样,种植、养殖。

比翼齐飞,便保证了大部分农民的稳定增收。

奇村人开始富了起来,奇村镇呈现出一派百业兴旺的喜人景象。2005 年,全镇粮食总产 20500 吨,农村经济总收人 1.39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 2450 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西忻州市奇村镇发展(忻州集镇奇山奇水奇村镇)(10)

但奇村人并不以此为满足。对奇村的未来,镇党委、镇政府亦已成竹在胸。他们决心充分依托本镇的区位优势,围绕“集镇市场建设,温泉复兴开发,旅游引进开放,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在集镇市场建设方面重点抓好集镇建设、市场延伸、新农村建设、环境营造四大工程;在温泉复兴开发方面突出抓好规范管理,资源整合,形象塑造三项工作;在旅游引进开放方面着力抓好加大宣传力度、旅游线路重组、新景点论证立项三个战役;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继续抓好优化结构、培育龙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三个环节,逐步将奇村建设成享誉全省、全国的名镇、强镇。

奇山奇水奇村镇,新天新地新征程。我们深信,在新的征程中,奇村人一定会谱写出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奇迹,将奇村山水装点得更加奇伟瑰丽!

来源:忻州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