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人勤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1)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出自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在这句话下面还有一句话,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更应该为随于骄奢淫逸等思想体现的小事,致使偏离本意,南辕北辙)。

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是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又有多少的历史典故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奋者。以我国的大文学家鲁迅来说,人们都说他是天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他确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从1912年起,无论生病、避难,他始终未停止过和反动文人的斗争,直至生命停止前的几分钟。又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有1300多种发明,人们称赞他是天才。可他却说:“天才,就是一份灵感加上九十九份的汗水。” 瓦特在23岁时就发明了蒸气机,对人类的生产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成名以后,当了老板,成了百万富翁,就不在勤奋了,不仅在科学上止步不前,甚至还压制别人的发明创造。土地虽然肥沃,但不勤于耕种,便不会得到丰收。俗话说得好:“最香甜的蜂蜜酒,辛勤劳动才能酿成。” 于思而毁于随”接上一句而言,勤奋学习行成于爱思考、爱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习惯。就如爱迪生,他是如何成功的?如何发明电灯的?不就是靠一千多次的实验,爱寻找问题吗!

业精于勤荒于嬉人勤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2)

人生旅途上的食粮是勤奋。没有它,一个人不可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很远,即使能走远,也是碌碌无为的,走了很长的路,却依然两手空空。只有勤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获得事业的辉煌。圣贤不是天生的,都是勤奋造就的。世上成功之事,缺了勤奋就会变得不易实现。如果有了勤奋,成功也就不会太难了。

“勤”字成大事,“惰”字误人生。那些成功人士都会在“勤”字上下工夫,告诫自己莫要懒惰,故才能够获取。相反,有多少人惰性十足,岂能超过别人呢?凡懒惰者都是可怜虫!

毫无疑问,成功需要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懒惰、不求进取是成功里,他除了办公以外,就是埋头学习,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牺牲了。最大的敌人。人的一生很短暂,但生命的成长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历程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都在追逐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却忽视了作为人一生中一切事务的根基的进德修业功课,以致到头来才发觉自己的一生其实都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就。

自我完善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前提条件,更是自身充实生命的需要,因此,需要时时处处勤奋努力。即使这样,也不可能达到完美,但因此而放松懈怠,却更是一种自弃。没有人能够在自己的生命之外,找到真正能安身立命的所在。

毫无疑问,学习是有利于人生进步的,同时,它亦可充实我们的生活。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学得不够,自然而然就会谦虚谨慎,而越学又越会觉得自己无知、渺小,于是乎自己的感悟及收获就会大增。

毫不过分地说,学习,就是我们“点石成金的手指”,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今天,唯有懂得学习、会学习,才能出人头地,摘下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

所以,每一个志在成功的人,必须不断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新的知识、汲取新的养分,借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要知道,在知识“折旧”的过程中,即便是原本可以“点石成金”的手指,也会逐渐失去光泽,最终变得与普通手指一般无二。

可以肯定,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不断去弥补。正所谓“学无止境”,为学修业绝不应该满足。人这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数不胜数,我们应该有的放矢,身上缺少什么,就补充什么,如此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