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最大的谎言 张永科随笔养儿防老(1)

养儿防老

作者:张永科

事情还要从我熟悉的一个干休所说起,有一天所里一个老干部去世了,单位全体人员一起帮着处理后事。我问家里有几个孩子,工作人员说一儿一女,儿子在加拿大没有回来…

我们知道——现在在干休所里休息的老干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解放以前(就是1949年10月1日)参加革命工作离退休的;另一种是职务(级别)在付部以上退休的。只有这两种情况的离退休息人员才能享有在干休所休息养老的资格,其它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不再进干休所,由退休前所在单位移交地方 安置部门,根据购房情况分散居住,地方的统一由老干理部门管理。军队的由军休管理部门管理。这样看来现在在干休所休息的老同志们,少说都在90以上,大多是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有的体弱多病,半身不遂;有的老年痴呆,失去记忆,卧床不起;有的扶起放倒,轮椅相伴;有的常年就住在医院,用氧气和药物维持生命的。 老同志们身边就的时刻寸步不能离人,负责照顾;有的家庭是子女轮流负责;有的是长期顾用家庭保母负责;也有子女条件不好,不怎么知老敬老孝顺的,自生自灭的。也有的是有儿有女,远在易地他乡,长期家居国外,遇有老人得病住院,身边没有亲人照顾,甚至临终前也见不到子女的,比比皆是……特别是这两年疫情期间更为突出,老干部年龄都在90岁以上,慢性病多年在身,一旦生病住院说走就走了,子女们不说在国外,就是在国内的,一旦遇有疫情,也不是来去自由,有时严禁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流动,有的要对疫区来的人员进行定期隔离观察,所以就出现父母病重不能及时赶到身边看望伺候,有的甚至在临终前也见不到,只有干休所的工作人员打理后事情况。

这不仅是目前干休所里的现象,也是所有高龄多病老年人的普遍现象,也是国家面对人口老龄化,高度重视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更是折射到每个家庭的现实问题……

积谷防饥、栽树歇凉是古语,而养儿防老已成为了谚语,随着时代的变千,养儿防老已成为不可一击的老话……

现实中的多少父母为了子成龙女成凤,打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为了买最好的奶粉玩具,省吃俭用;为了上最好的学校,拉关系托门子,交高昂的赞助费;为了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吹拉弹唱,棋琴书画,无所不学;怕输在起跑线上,学语言学奥数,一对一补课,面对面辅导;为的是学有所成,能上个好大学,出来能有份体面的工作;身在农村的,为的是跳出农门,走出大山,有个更好的未来;身在城市的,是想飞的更高,走的更远,有更好的发展。有的父母虽然既没文化,也没工作,但那颗一心为了子女操心着想的爱心祈祷,从来就没有减弱过。作为父母还有个本能的初衷是,孩子们如果有出息了,将来老了也能走在人前,体面的活着,老有所养,有所依靠寄托了。可,果真如此嘛,能如愿以偿吗,有的可能是…但更多的确不是……是事与愿违,伤心欲绝……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难处。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力不从心。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抗拒和绕不过去的坎。可子女们的表现也是形形色色的……:有的从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学有所获,事业有成,按时成家立业,取妻生子,既能养家糊口,也有心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淡人生,有份稳定的工作,但买房买车还的靠父母的积蓄或贷款,对父母有多大能力尽多大的孝心,这样的子女可能居多;有的志向高远,出国留学,最后中西结合,定居国外,异国他乡,平时也只能靠远洋电话问候,视频见面招呼,父母有个紧要关头,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急在心上,可远水解不了近渴,更有甚者,有的父母在危难时刻,临终前也见不到梦寐以求的子女们,带着遗憾和委屈,不甘心的撒手人寰;出国定居的也有的是虚荣心作怪,认为出国留学,定居国外,就是成功的标志,他确忘记了这一切都是父母倾其所有,将多年的积蓄都用于成全了他的虚荣,其实他在国外也只是个这三等公民,处处都有难言之隐。有的既没能子成父业,也没有继承父辈们传统的美德,不求上进,好吃懒座,靠老啃老,坐吃山空,子女们为了父母的房产家资,闹得水火不容,六亲不认,经常是干休所和单位的工作人员给做工作进行调解,真是家族没落,人心向背,另人心寒。

在干休所的老同志们,工资都不低,看病住院都是实报实销,月收入用于正常生活的开消是不成问题的,往往是子女们轮流陪护,陪护每一天最少也有三四百,四五百元的收入,也就是照顾自己的父母亲也是有可观的收入和报酬的,另外就是每月支付五六千元,长期顾用家庭保母专人陪护的,“这里有个听起来是个笑话,但确有其人其事,仔细想来又有点心酸,“就是一个老干部家,每月管吃管住六千元顾用了一个保母,这个保母开始还算尽心尽力,随着时间长了,对老人的照顾也不尽心了,这时有人就问她,你过去在家里的收入靠什么?她说是靠养猪,说一年能养几头猪,她说也就两头,那两头能卖多少钱,她说也就一万多元吧,那你在这当保母伺候老干部一年收入多少,她说七万多,那你在算算七万多元要你养几年的猪呢?这时她忽然明白了什么,从此她又精心的照顾这位老同志……听到这里似笑非笑,让人欲哭无泪,思绪万千”……。一个有稳定可观收入的老干部养老和临终让人心酸无奈。而对于那些大多数既没有固定收入也没任何保障的老年人他们的养老问题又如何面对呢?

首先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不是那个老人能够控制和左右的,这里不是说天下的所有子女们都孝顺,可要看他(她)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养老是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的,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否则也是有孝心,尽不到孝义的!所以养老首先还的要靠自己,作为老人能自食其力的,尽量不要给子女们添麻烦,增负担;在自己还身强力健时适当的要有点私心,早作打算安排,给自己留点积蓄养老的钱,不要全部给子女无私奉献了,到时仓中有粮,心里不慌,能排的上用场;二是养老要靠社会和当地政府,去年我回趟老家,就问到村上两位孤寡老人时,村上的人说:他两现在都在政府办的养老院里,都90多岁了,身体很健康,生活的都很好,一天三顿饭有做,衣服有人洗,有专人管护,老年人在一起有说有笑有交流,也不觉得寂寞无聊,过的很充实,把每月政府给60岁以上人员的养老金和补贴都交给养老院,基本上能满足需要,个别有儿有女的老人,也去了养老院和幸福院,他们都说这里比家里好比儿子强,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语言,因为他们不痴呆有思维,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尊重,有了做人的尊严,所以是发自内心的。三是养老还要靠子女那颗应该有的善心爱心和孝道,在这里每个为人父母的子女们都要认真想清楚,来回答一个问题,你从哪里来?要到任处去?每个人来也空空,去也空空,生老病死无不例外,作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为这个家操劳一生,当到了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主自理的时候,你不管谁来管。说到能力,等你有了余钱和足够的能力,去在给父母看病,去让父母颐养天年想清福,为时晚焉。说“子欲养而亲不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你有能力时,回过头来想孝顺父母时,父母确不在人世了,你在也不会有那个机会了,到那时,你就后悔莫及,欲哭无泪吧。人常说有三个不能等,一个是孝敬父母不能等;二个是教育孩子不能等;三个是身体健康不能等“。子裕养”是灵魂的反省;“亲不待”是无奈的孤独……

现实生活中,那些将父母奉贤于天的子女们比比皆是;用小车推着老母亲游变名山大川,周游世界的儿子大有人在;变卖房产,倾其所有走遍天下为父母求医问药的子女也举不胜举;历经多年,父债子还的儿子数不胜数;为父母捐肝献肾的多的是了。前年的夏天,我村上一个本家侄子来西安交大一附院看病,他年龄比我大,但我辈份大他一辈,我去看望了他,当时他正是手术后化疗,见到我就眼泪汪汪的,在我的印象中他是身强力壮的,看上去消廋了不少,但说手术很成功,随后听说前后放疗化疗共来过十多次西安,但半年多后,说他已经去世了,共计花费了近40万元,我就在想,虽说经过治疗没有挽留住他的生命,但他的妻子、儿子是尽心尽力了,一个普通的家庭,能为他看病在省城往返十来趟,确实不易,算是尽到了孝心,死者无憾,生者无愧,相互心安。轻养后葬不算孝道,逢年过节,青明上坟也算不上孝道,那只能是弥补过去的不足,寻求自身心灵上的慰籍而已吧了!不要说父母给你留下了多少家产,创造了多少财富,就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光明的世界就足以。不要说法律上也对善养父母,养老送终是有明确规定的,是为人上世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是人类繁衍替代、生生不息的传承,想一想父母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所有人有些道理不是一开始就懂得,有的是家教的传承自发本能的,自觉情愿的,更多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厉的丰富而忽然醒悟的!包括我自己……

退休后这几年在西安居住的时间多,经常接到老家乡里乡亲们,同学战友们打来的电话,说给家人看病住院的事,来了又及时住不上院,住在小旅店里,省吃俭用,排队挂号,等待住院,有多不容易啊!从而也感动着我,启发着我,往往最善良最扑素人间真情大爱在民间,在普通的人身上。那些看上去风风光光,既有派头又有来头的人,不一定比普通人做的好。

养儿防老防什么?什么时候防?具体做什么……?仔细想来,父母亲一生辛苦,大都是为了子女儿孙们操劳付出,只要不是行动不便,生活能够自理,不会给子女们添麻烦的,哪怕是有些半身不遂,行动不便的,但凡自己能坚持做到的,也不会轻易的给孩子们增加负担。除非是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去个医院看个病,这个时候子女们可能就陪上用场了。养儿防老的真正意义也就在这个时候的以体现,此时是子女们轮流看护,是顾用保母;还是送养老院,要结合实际,拿出具体管用的办法来妥善解决照顾老人的起居作息和日常生活问题,该出力就要出力,该拿钱的就的拿钱,是等不得拖不的的;另外就是当父母生病需要看病就医或住院治疗时,子女要发挥作用,是老年慢性病的要保证(降压药、降糖药等不断顿),需要住院治疗或手术能解决问题的,要尽快的下决心,不能等待观望犹豫不决,错过最佳的治疗期,也可能通过治疗、手术等方法,又重新恢复健康,行动自如,这时也存在医疗费用的问题,除按照国家现行的医保政策比例报销的,父母有积蓄的用父母的,父母没有积蓄的,子女们要想办法解决,否则何时才用你呢?这也是养儿防老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就是换位思考,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比如单亲家庭,一个老人在世的,平时一个人孤独寂寞,子女们要常回家看看,问寒问暖,陪着啦个家常说个话,不要认为有吃有喝,有穿有用的,有零花钱就算孝顺了,当今社会一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这是政府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是起码的要求;心灵安慰,精神慰籍也很重要。养儿防老可能最敏感的问题,就是涉及到具体费用的时候,这个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子女们确实没那个能力条件,也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解决多大的问题。但如果花钱不多,又能解决父母的病痛和让老人过的比较舒心一点,可能大多数的子女和孩子们能做到,也会做好的。还有一个问题要特别的指出,不要片面的认为养儿防老,就是当父母亲在去世了以后那几天你做了什么,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特别情况,是个人都会做到的,如果此时还吵吵闹闹、斤斤计较,那你就不是个人或不是个好人。要提倡厚养簿葬,现在还有个不好现象,特别是在农村更为明显,就是老人在世时居住条件得不到改善,日常生活也都很简单,生病后得不到及时的就治,子女们小里小气,斤斤计较舍不得花钱,可在父母去世后,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抽名烟喝好酒,大办酒席,虚荣作怪,给活人看,实属簿养后葬,涂有虚名,劳命伤财,得不偿失。

仔细想想,家庭亲情,工作事业哪个更重要,大多数人认为都很重要,但最敏感最能触及灵魂的还是亲情,就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和你生你养的子女,这种融入血液的亲情是永远心连着心的,稍有不慎,不经意间的疏忽大意,可能会留下终生难以弥补的遗憾……。

养儿防老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无论是从人性伦理方面,还是法律道德层面讲,都是有实际内容的,所以每个子女都要认真的自行孝道,在父母体弱多病时,适时做好对的事,做好该作的事,不要让父母寒心,更不要给自己留下永远的遗憾!同时,要换位思考,将来要想子女孝,必须现在自己先敬老……

2022年2月28日于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