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有名地点(黑茶最早销边疆)(1)

黑茶是六大茶类中的一种,过去主要是供边疆少数民族饮用,俗称“边销茶”。早先人们对它的认知并不多,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原来在西方高发的“现代病”在我国的比例不断上升。这时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现象,以奶、肉为主食的边疆少数民族很少有得“三高”这些病的。经过观察和研究,黑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研究发现,黑茶具有很强的解油腻、消积食的功效,西北少数民族甚至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黑茶”二字从文献资料上看,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的奏疏中。针对当时安化黑茶味美价廉,对官茶形成的严重冲击的情况,政府为了稳定市场,保证收益,就把安化黑茶变为官茶,用于茶马交易。陈讲在奏疏中讲道:“以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这段文字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的茶参与了茶马互市,那就是四川的“乌茶”。

聊黑茶,不能不提到“茶马互市”。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一直延续到清朝,是古代中原地区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贸易往来。不用货币买马的原因,一是运钱不便,同时又担心对方把铜钱祷成兵器,故以布帛及无用之茶叶易马。茶马互市在满足国家充实军备的同时,也能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起到治边安疆的目的。黑茶就是在茶马交易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茶类。那时候,参与茶马交易的由四川粗老绿茶制成的蒸青团茶在运往边境交易的路途中顶风冒雨,人扛马驮,跋山涉水。长达数月的运茶路上,茶叶在行进中颠簸,并在湿热作用下使得茶叶内的多酚类物质发生了氧化。本是绿色的原茶,到达目的地后,外表变成了乌青色,所以人们将之称为黑茶。四川乌茶应该是中国黑茶最早的形态。

《新唐书·陆羽传》载:“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宋朝熙宁年后,进一步完善茶马交易的机构,在甘肃、陕西、宁夏等地设立了茶马司,以茶易马。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元代在甘肃陇南设置专卖局,明朝在西宁、张掖、兰州等地设茶马司,清朝又设茶马司于临夏、临潭、西宁、张掖、兰州。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应达赖喇嘛请求,清政府又在云南永盛设立茶马互市。正是基于茶马交易的盛行,黑茶逐步发展成熟。黑茶是在湿热条件下,有微生物参与物质转化的后发酵茶类。现代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鲜叶杀青、揉捻、渥堆、筛分、陈化、蒸压、干燥。高温杀青的主要目的是彻底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毛茶品质不会氧化红变,不会向红茶的方向转化。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黑茶类区别于其他茶类的一种特殊工艺。黑茶制作的整个过程里,前段的做法很像绿茶的制作工艺,要杀青。在杀青时,必须迅速提高鲜叶杀青的叶面温度,确保多酚氧化酶在短时间内被钝化,后段又很像红茶的制作工艺,需要一个氧化过程。但与红茶不同的是,红茶的氧化是茶叶自身所含多酚氧化酶参与的酶促氧化,而黑茶在渥堆的湿热过程及其后续发酵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来自空气中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不是茶叶自身所含多酚氧化酶,茶叶自身所含的多酚氧化酶已在杀青环节被钝化。渥堆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同时分泌各种胞外酶,促使蛋白质、果胶、纤维素的分解,儿茶素酶促氧化,各种香气成分形成。这种生化动力和湿热条件促进了黑茶不苦不涩、滋味醇和、汤色橙黄不绿、叶底黄褐不青等特有品质的形成。可以看出,微生物对形成黑茶特殊品质的色、香、味起着决定性作用。各种黑茶虽然产地、气候、原料不同,渥堆的温度、湿度、透气性、时间有所差异,但不同品种的黑茶的渥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黑茶有名地点(黑茶最早销边疆)(2)

黑茶是在湿热条件下,有微生物参与物质转化的后发酵茶类。现代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鲜叶杀青、揉捻、渥堆、筛分、陈化、蒸压、干燥。高温杀青的主要目的是彻底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毛茶品质不会氧化红变,不会向红茶的方向转化。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黑茶类区别于其他茶类的一种特殊工艺。黑茶制作的整个过程里,前段的做法很像绿茶的制作工艺,要杀青。在杀青时,必须迅速提高鲜叶杀青的叶面温度,确保多酚氧化酶在短时间内被钝化,后段又很像红茶的制作工艺,需要一个氧化过程。但与红茶不同的是,红茶的氧化是茶叶自身所含多酚氧化酶参与的酶促氧化,而黑茶在渥堆的湿热过程及其后续发酵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来自空气中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不是茶叶自身所含多酚氧化酶,茶叶自身所含的多酚氧化酶已在杀青环节被钝化。渥堆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同时分泌各种胞外酶,促使蛋白质、果胶、纤维素的分解,儿茶素酶促氧化,各种香气成分形成。这种生化动力和湿热条件促进了黑茶不苦不涩、滋味醇和、汤色橙黄不绿、叶底黄褐不青等特有品质的形成。可以看出,微生物对形成黑茶特殊品质的色、香、味起着决定性作用。各种黑茶虽然产地、气候、原料不同,渥堆的温度、湿度、透气性、时间有所差异,但不同品种的黑茶的渥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我国的黑茶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地。由于各地原料特征有异、加工习惯不同,形成了各产地独特的产品形式和品质特征。现在黑茶的主要品种有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安化黑茶、四川的藏茶、广西的六堡茶、湖北羊楼洞的青砖茶、陕西泾阳的茯砖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