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卿美

圆明园谁烧的?这个大家都知道是英法联军。但其中有两个细节却很少知道,第一个细节是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后,有中国人带路去烧圆明园。即存在所谓的带路党。第二个细节是,这个带路者就是龚自珍的儿子龚橙。中国人给西方侵略者带路,烧了自己的园子,这还了得。坊间诸多讨伐的声音异常激烈,人们纷纷斥责龚橙是“汉奸”、“卖国贼”,同时还引发了中国人为何要给侵略者带路的种种反思。

但事实证明,龚橙是被冤枉的,是遭人陷害的,根本不存在给英法联军带路一事。

龚橙,龚自珍的大儿子。此人性格孤僻、放荡不羁、狂妄自大。从他的名字的号中就可看出性格叛逆的一面。龚橙,字“半伦”,为何叫半伦?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而龚橙全没有,独独爱小妾一人。五伦里少了四伦半,所以才叫“半伦”。

反对清朝复辟的人(一个晚清公知是如何被陷害的)(1)

都在传说龚橙是英法联军的带路党

龚橙持才自傲,特立独行,爱议论国事,抨击体制,针砭时弊。骂官府、骂官员、骂名流、骂贤达,无所不骂,龚橙看谁都不顺眼。在别人看来,天生一副臭嘴巴。著名学者王韬在“居恒好漫(谩)骂人,轻世肆志,白眼视时流,少所许可。世人亦畏而恶之,目为怪物,不喜与之见,往往避道行。”王韬也算是龚橙的好友,但对龚橙的评价丝毫没有掩饰。用今天的话说,龚橙就是一个臭公知。

骂别人也就罢了,龚橙连老爹龚自珍都敢骂。他边读着父亲的文章边修改,口中总是骂骂咧咧,“这什么破文章,丢死人!,若不是看在你是我爹的份上,我才不给你改!”激动时,甚至还会用棍子敲击父亲的牌位。

龚橙这种性格在那个守旧时代根本不被相容,即使放到今天,这样一个人也是不合群,不受人欢迎。或许龚橙的性格的形成与他长期接触外国文化有很大关系。

别看龚橙屡屡科举不中,没有功名,但由于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和洋人接触,英文水平不错。后来,龚橙直接就给英国人打工,做秘书。给老外干活,待遇好,与国内老板相比,英国人简直就是上帝。自由平等、备受尊重,这是别人享受不到的。如此的龚橙还不懂得低调,即使在国内排洋比较激烈的时候,龚橙仍然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吃洋人这碗饭老子吃定了。尤其是他臭公知的毛病不改,他甚至大放厥词,说什么中国天下与其送与满清,不如送与洋人。这话如果放到今天的微博上,同样是一片围攻、拍砖,“汉奸”、“卖国贼”的帽子是戴定了。

这就是龚橙,在与中国传统对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此,遭污名也就不再奇怪。尤其是英国兵船进入天津时,龚橙正在英国的船上。由此,龚橙为侵略者带路的消息不胫而走。后来有野史中提到,“咸丰十年,英吉利入京师,或曰:挟龚先生为导。

龚橙的行为与口碑自然会引起官府的注意。一些看他不顺眼的官员自然也会想办法对他进行构陷。

据龚橙的好友赵烈文记载,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赵烈文陪曾国藩游江南。在上海时巧遇龚橙。此时,龚橙比较落魄。作为好友,赵烈文有意向曾国藩推荐龚橙,曾国藩一口答应。听说龚橙要给曾国藩打工,江苏巡抚丁日昌不干了。作为官府中人,丁日昌尤其看龚橙不地道。经过一番谋划,丁日昌决定破坏此事。

丁日昌先对曾国藩进言,说龚橙就是一个臭公知,卖国贼。前几年,为什么英国人为何能详细了解您答复朝廷预修合约的内容,那都是因为龚橙告了密。

曾国藩大怒,丁日昌暗地欢喜。

丁日昌又派上海道员应敏斋去见龚橙,说曾国藩已经怀疑你向英国人泄了密,此时你给曾国藩打工,无异于自投罗网。龚橙郁闷了,犹豫了,向赵烈文求助。赵烈文顿感事态严重,便急忙向曾国藩解释,帮龚橙澄清。但发生了这场不愉快,龚橙还是打了退堂鼓。丁日昌的阴谋得逞。

后来,赵烈文见到丁日昌后询问此事,丁日昌又耍起了手段。说什么自己也喜欢龚橙的才华,一直想邀请他加入。但无奈应敏斋与龚橙两人不对路,至于向曾国藩说的坏话,那都是应敏斋干的。但赵烈文又向曾国藩求证,曾国藩说都是丁日昌说的。知道真相后,赵烈文非常气愤,大呼,堂堂一个封疆大吏用的竟然是贱人的下三滥手段。

龚橙以前给洋人打工,月薪过万,后逐渐落魄,以至于在龚橙在上海期间,甚至需要别人的接济。一代公知遭陷害,工作无着落,自己又不招人待见,穷困潦倒的龚橙最后只能以卖家中收藏的字画维持生计。很多人了解到龚橙的处境后,无不唏嘘。

关于龚橙“卖国”,还有一个流传比较广的故事。说恭亲王奕䜣与英国人谈判时,龚橙百般刁难。奕䜣说,你世受国恩,为何为虎作伥?龚橙立即回击道,我父亲进不了翰林,我只能给外国人打工。朝廷对我龚氏,何恩之有。我们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骂我是汉奸,我却看你是国贼。

关于这个故事,只能说加工的成分比较大,因为龚橙虽曾为英国人服务,但事关国家利益的事情,立场还是很坚定的,这在赵烈文的日记中都有记载。或许这个故事更符合龚橙公知的身份与形象,但并不完全属实。如此虚构,这难道不是一种陷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