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附:胡雪岩与左宗棠的异同)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微文化简堂,我是袁彦滨。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胡雪岩。

上集我们讲到胡雪岩在其巅峰之时,与洋人商战斗法,结果却万丈高楼一脚蹬空,最终是一败涂地,家破人亡。

而他数十年辛苦经营的商业帝国也瞬间土崩瓦解。

造成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首先,由于他个人因素的,是他盛极而骄,过于自负了;而且他虽然做事周密,但性爱豪赌——您看,他最早挪钱帮王有龄买官是豪赌;他以个人名义为左宗棠西征贷款是豪赌;他一掷全部身家收购生丝和洋人商战是豪赌··我们发现,他真的是在一生行险啊。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呢?

他这么大的赌资屡次下去,一次失足,就会回不了头。

这个是内因。

外因有这么几点:

直接因素:与洋人商战失利,导致阜康亏空,然后汇丰催债,信誉破产,最后储户挤兑,加上朝廷制裁。

这个是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清政府官员的贪婪与祸心占一点;阜康内部的腐朽,灯下黑占一点;人性的自私自利占一点;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政治斗争占一点,他是这场政斗的牺牲品。

具体的情况我们上集都讲过了,大家没听的可以回头听。

那么我们通过胡雪岩的失败,其实就可以看到我国近代民族企业的举步维艰——胡雪岩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他在昏庸无能的清廷和蛮横霸道的洋人之间,夹缝中求生存。

而且在他之后的晚清时期,民族企业是越来越难。

您看吧,就拿这时候来说,胡雪岩这一倒,倒得可不是他一家啊。

他的崩盘引发了全中国经济的瘫痪与大萧条。

您想,那么大的阜康都倒了——最大的一家了,那人们对钱庄还会有信任么?

于是,失去安全感的人们便纷纷去钱庄提款、挤兑。

一时间,几乎所有的钱庄,全部倒闭。

所以你看之后的中国,钱庄模式,也不复存在了吧,零星的几家,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一只南美洲的小蝴蝶忽扇几下翅膀,都能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何况是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呢?

那您说从某种角度讲,胡雪岩的失败,是不是加速了大清的灭亡呢?

这个我想是肯定的。

这是他想不到的。

他想不到,而为大清耕耘一生的功臣左宗棠,更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亲手扶起来这位一位同样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官商胡雪岩,最终竟成为大清灭亡的一个推手。

这是不是历史和人们开的玩笑?

关于左宗棠和胡雪岩,我这集就想通过他们两个的一些故事,分析一下这二人的人物性格,权当一个总结。

我们说自王有龄之后,左宗棠和胡雪岩,他们彼此吸引,彼此信任,彼此欣赏···这两名神交知己,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单从长相来看,你看他俩长得像不像?

胡雪岩对左宗棠的作用(胡雪岩附胡雪岩和左宗棠的异同)(1)

这是左宗棠。

胡雪岩对左宗棠的作用(胡雪岩附胡雪岩和左宗棠的异同)(2)

这是胡雪岩。

有点脸盲吧,冷不丁的还真分不太清。

我们再看看他们的性格方面。

都是临危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

左宗棠当年收复杭州,在决战前夕,还跟人坐那儿下棋呢。

胡雪岩问他,‘大帅,咋看不出您着急来呢?’

左宗棠笑了,“我着啥急?术业有专攻,士兵的工作就是冲锋陷阵打仗的,大帅的工作就是要稳坐钓鱼台,等打下来了我进去安抚民心即可。如果连三军统帅都要去冲锋陷阵,那就离全军覆没不远了。”

您看,这是大将风度啊。

胡雪岩也是这样,不论发生什么事,天塌下来了,都是云淡风轻,有条不紊的泰然处之。

我们再看他们的处事风格。

他俩都是知过能改,并且宽宏大度。

左宗棠早年反对洋儿玩意,不喜欢洋枪洋炮,但经胡雪岩力谏,他听劝了,最终成为洋务运动的主干力量。

胡雪岩也有个故事,当年他在杭州开粥厂免费施济粥米的时候,因为有人啊,总会借机占便宜,重复来领,于是下人就建议胡雪岩,说‘再以后谁领了粥,咱们就把他的眉毛剃了’。

这样就杜绝了有人短时间内反复领取的情况。

但大家放心,眉毛是能长的啊,我小时候试我父亲的刮胡刀快慢,不小心把眉毛给剃一半儿,这给我急得,结果为了对称,把那半边也剃了,彻底半边眉,毁容了,但一个多星期就长出来了,所以我知道没问题。

他想等这个眉毛再长出来的周期,再让人去二次领米。

这本来是个好办法,没有原则性的问题。

但是有这么一个读书人,因为被剃了眉毛,回到家被妻子数落一顿,说‘你这么大的人不能建功立业,书白读了,到现在还要乞食于人,我这辈子跟你真是瞎了眼了。’哎,一句话,这读书人心眼儿也是小点儿,自杀了。

老百姓最怕出事儿起哄,这个事一经发酵,有人就说了,你胡雪岩要施粥就施粥,怎么还侮辱人格呢?古人云‘蹴尔而与之,乞人之不受!’咳,就这样,一时间,胡雪岩这个大善人被舆论的导向导着导着,又要变味儿。

所以真的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这不是养白眼狼呢么?

正常我们想‘我这白给你们还给出仇儿了呢?你爱要不要!我不给了行不行。’

但人家胡雪岩没有这样,要不他怎么是胡雪岩呢。

他听了大家的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是在反省自己。

他感觉这个事儿自己确实有责任,于是出面和公众诚恳地道歉,宣布停止再剃眉毛的行为,并补偿已经剃眉毛的人,每人一笔银两。

这就是胡雪岩和左宗棠的知过能改,宽宏大度。

但是,您要认为他们都是‘老好人’可错了,他们都是善恶分明的人。

你看左宗棠对胡雪岩好吧,但胡雪岩不是那样的你试试——当年进湘军大营,如果他真是大家所说的唯利是图,贪生怕死,背信弃义的小人,他就根本出不来了。

所以,左宗棠是: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

胡雪岩也是,他开当铺的时候,有一个小子拿假货诓人——他装成一个落魄贵族的样子,挺有气势的把一店员给唬住了,店员小伙子一时眼拙,给了比较高的价钱押了假货。

那骗子目的就是这个,拿了钱就走,他压根也没想赎当。

后来胡雪岩发现是假货,他将计就计。

第二天,大张旗鼓,沸沸扬扬的宣传出去,说‘近来,我们收了一个至宝,请各位朋友前来鉴宝’(就形容骗子拿来的那个宝贝的样儿),结果有头有脸的人都到齐了,他故意在亮出个宝贝的时候,‘咔’给打碎了。

‘哗’这个事儿就传开了,传到了骗子的耳朵里。

骗子乐得啊,真以为胡雪岩被他蒙住了,‘好了,我又能去敲一笔了’。

于是气势汹汹的前来赎当——他认定他的宝贝被胡雪岩摔了,死无对证,哪辩真假去?你拿不出来,你就得赔我这个‘传家宝’。

要讹他。

结果胡雪岩乐呵呵的走出来,说:“您来赎当了,好,快,把人家的宝贝拿出来。”

这人傻了,一看自己的假货完好无损的在这摆着。

胡雪岩告诉他:“你用假的东西骗我,我‘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用假的东西骗骗你没问题吧。”

然后把钱要回来了。

不过还留有一个余地,没把他转送到官府。

和气生财,别做仇,是做商人的必要。

非得罪的话,宁得罪君子也不得罪这种小人。

但遇到这种事,财大气粗的胡雪岩本可以睁一眼闭一眼,那更不得罪人,但是他善恶分明,还是要治治这种人的。

这就是他和左宗棠的又一个共同之处——善恶分明。

另外,他们都爱才啊,对人才的录用都是不拘一格,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左宗棠用胡雪岩,第二集讲了,一看这人不错,直接破格录取,而且委以重任。

胡雪岩也是,他看一个茶博士算账快,直接挖来自己钱庄提拔为大伙,就是总经理啊。

这是他们的胸襟。

再一个,他们都是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左宗棠爱民如子,以民为本,他总是强调‘为政先求利民’。

《清史稿》说他:‘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

胡雪岩,不用说了,从他修复杭州时做的六个义务工作,第二集我们讲了,‘义冢、义药、义屋、义施、义渡、义塾’大家就知道了。

而且他们俩骨头都很硬,都很爱国,还不会妥协认输。

左宗棠在风雨如晦、内忧外患的时代,坚持奋起抵御外敌,直到最后一口气儿,还痛恨朝廷的软弱妥协,把原本战胜的成果拱手让人,结果导致不败而败。

胡雪岩的事儿,加上中法战争的苟和是他郁闷而死的两个诱因。

胡雪岩呢,和洋人生丝商战,拼到最后了也不服输,甚至都不后悔,这真的太像了。

而且这两个人最神奇的,他们就连死,都在同一年,1885年。

甚至死后的境遇都类似。

左宗棠有记载叫,他‘清廉自持,死后无余财,屋内仅有一帷帐而已。’胡雪岩,更不用说,那个姨太太给他埋在哪儿当时都无人知晓,更别说什么陪葬之物了。

都是清清白白的来,清清白白的去,除了精神,没留下什么属于自己的财产。

这个要放在普通人身上倒没什么,本来就一无所有。但对于这两个人,那就是惊人相似的巧合了——因为他们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大臣,一个是富可敌国的商人,什么都没有的走,太少见了。

好,上面这些是说他们的相同点。

下面我们再说几个他们的不同之处。

胡雪岩第一次见左宗棠的时候,他有意无意迎合左宗棠说得那句:“我这个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所以才得罪了那么多人说我坏话。”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吧。

其实这句是假的,是违心的。

他是摸清了左宗棠就是这性格,‘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所以为投其所好、拉近关系说的。

实际上他啊,就冲这能对症下药,说出这话,他也是‘既会做事,也会做人’的人啊。

大家看他会做人到什么程度。

他做人情的高超程度,写出来那就是一本书。

比如,他当时想聘任一个特清高,脾气还贼倔的人。

那人都倔成什么样?宁可去借高利贷,也不开口求人。

结果胡雪岩帮他把钱还了,把借条拿回来找到他,说:“您好,我刚才在路上捡到了一张借条,您看是不是您的。”

人家一看,账都消了,当然就明白咋回事了,于是非常感谢胡雪岩帮了自己。

最感谢他的,还是他做好事不留名,给自己留了面子。

于是跟了他了。

你看,最高的人情就是做得让人不觉得你在送人情。

左宗棠哪有那情商去?

他嫌曾国藩笨,开口给人家起外号叫‘猪仔’,湖南话就是猪头的意思,然后给自己起个雅号,叫啥?

‘今亮’——我就是当今的诸葛亮。

多不谦虚啊,你那么想的也不能那么说啊。

所以这点上,胡左二人有差异。

再一个差异,胡雪岩有时过于善良,他在做某些事时会优柔寡断,不像左宗棠那样雷厉风行,杀伐决断。

比如胡雪岩提拔的手下人,上集我们讲了,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原来都吃不上饭的主儿,让胡雪岩救了,但最后好起来了,反而嫉妒胡雪岩比自己好太多,于是就开始中饱私囊、挪用公款、拼缝赚差价搞猫腻,还给胡雪岩弄假的东西。

这些胡雪岩知不知道?

我想啊,事业做得那么大,他那么明白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啊?但是他很重感情,不忍说破,这是他的弱点之一。

要知道,一般生意做到这么大的时候,没有以感情维系的,要是那样,这个伙计的七大姑八大姨来任个什么岗儿,那个管事儿三叔四舅来包个什么活儿,做得好不好他们都睁一眼闭一眼,都请一帮说不得的闲人大爷,那你还怎么管理啊?这个企业一定会倒霉。

小生意靠感情维系,大生意靠制度支持,这个是规则。

但胡雪岩就算知道这个道理,他也不好意思撕破脸,他后来也想给企业换一下血,将里面的岗位对调一下,不过直到生丝商战开始,也迟迟未能落实。

胡雪岩善良到什么程度?

他看一个人来应聘,一看就知道他是着急用钱,于是,直接先给他开出三年的工资,让你家人看着钱乐呵乐呵,解决燃眉之急,然后你再来干。

根本都不去调查他的背景,也不怕他跑了。

这个啊,您可以说是他的驭人之术,但我更觉得那是胡雪岩的真性情使然。

胡雪岩的真性情,和左宗棠的真性情,各有千秋。

左宗棠给我们的感觉,是严肃刚正,不苟言笑,让人不敢正目直视的威严;而胡雪岩呢,则是那种很暖的,很可亲切的侠客,能一起谈天说笑的那种。

这就比左宗棠多了一点可爱。

那么这两个人他们互相增补,又互相扶持。

但就是这样两位知己,在胡雪岩最后的时刻,慈禧老佛爷竟让左宗棠去抄胡雪岩的家。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因为左宗棠其实后来也开罪了慈禧,慈禧要借这次,给他来个杀鸡儆猴?

还是也念着点儿胡雪岩的功绩,想让他的好友处理,那有的事儿还能多少通融照顾点儿。

究竟是好心还是歹意,我们就不知道了。

但是这个事儿对于左宗棠来说,不论怎么处理,他的心都在滴血。

抄胡雪岩的家,可能比他抄自己家还难受呢。

于是他和胡雪岩‘心照不宣’的前后离世,都在1885年,郁郁而终。

这是一种不幸,但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好啦,那么说到这儿,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胡雪岩其人吧,他最大的特点,是:他有好处,和大家一起分享,而有困难,自己一人独当。

你看他和洋人斗法,你可以说他是不自量力,有了点成绩便忘乎所以,狂妄而为。

但是我想,他经商多年,经验那么丰富,而且经常和洋人打交道,心里能一点都没数么?

我觉得他和洋人斗法更是具有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败犹去的英雄气概!!!

他就是想给低眉顺首的中国人提提骨气。

可惜啊,中国人不争气啊。

洋人本来已经很强大了,而自己人呢,不是戳你脊梁骨,就是拉扯你后腿。

胡雪岩独木难立。

光凭个人英雄主义,又怎能拯救一头沉睡的东方狮子呢。

胡雪岩有些‘不自量力’了,‘不自量力’加引号的,没有贬义,反而是我惋惜的褒义。

人们常拿胡雪岩和春秋时的大商人范蠡比,说‘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

他们两个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是富可敌国的大官商。

不同的是,范蠡是先官后商,但一看势头不对,及时收手,领着西施泛舟五湖去了,最终功成身退。

而胡雪岩,他是先商后官,不同于范蠡拎得清现实,懂得‘顺天而为’,他是完全的‘逆势而动’,有一股子不服天王老子的劲儿,总想着‘人定胜天’。

虽然,人力和天道比起来,还是太渺小了,再牛的人也拗不过天的。

但这没有对错之别,只是人生追求与观点不同而已。

好的朋友们,那么胡雪岩的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至于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一定是各有不同,我们不妨便各自摸索,找出一条适用于我们的胡氏哲学吧。

(本篇结束)

胡雪岩对左宗棠的作用(胡雪岩附胡雪岩和左宗棠的异同)(3)

文/音:袁彦滨

背景音乐:柴可夫斯基《船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