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简历

今天有律协的老师,让我把之前提交的简历再给丰富一下。我看了我之前提交的版本,确实太简单了,是得应该丰富一下。但该补充点什么好呢,顿感自己没有什么经历值得吹嘘的。

我还特意上网检索了一下很多知名律师的简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姓字名谁、哪里人、哪年出生、律师、党派信息。这显然是最基本的信息。既然大家都写,我也就写得详细一些。

第二部分:教育背景。

简历上标注学校的,显然都是名校;只写学历不写学校的,估计是因为学校拿不出手的吧。对此,大家都心照不宣。

我的学校其实有些尴尬。

本科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说实在的挺不错的,属于法学传统“五院四系”的名校之一。而且,西北政法在西北五省是特殊的存在。我就听说过有的校友吹嘘西北五省的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局长都是他的学长、学弟、学姐、学妹。我觉得他是谦虚了,很多副院长、副检察长、副局长也是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的呀。

虽然西北政法不算差,但得看和哪所学校比。反正我们所里无论老律师还是年轻律师,都是顶级名校毕业的,中国政法、北师大、西南政法、吉林大学……一个比一个厉害。所以,西北政法写在我的简历上,算不上什么优势。

再说我读研究生的学校 - 韩国西江大学。对,我是在韩国读的研究生。也是机缘巧合,更多的是运气好,大四的时候有个去韩国做交换生的机会,我就去了,很喜欢那里,就留在韩国读语言、然后又读了大学院(也就是咱们的研究生)。

韩国西江大学,应该没有人听说过的。但实实在在地讲,西江大学虽然不属于韩国三所顶级名校(首尔大、高丽大、延世大),但确确实实属于韩国名校之列。我也就是占了作为外国人的便宜,才有机会读这么好的一所学校。

西江大学位于韩国首尔“新村”,与延世大学、梨花女大和弘益大学比邻而居。朴槿惠总统没有出事之前,是西江大学最有名的校友;当然,出事之后,似乎就不再提她是我们的学姐了。

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那所学校,在学习期间受尽照顾与庇佑,使我收获良多。

如果在韩国,简历写着西江大学毕业,估计干什么都有优势;但在中国,写着西江大学毕业的简历,其实没有任何优势,毕竟谁都不知道这所学校。这就是我说的尴尬之处。

第三部分:社会任职。

看到很多律师的社会职务好多,名校指导老师、客座教授、兼职导师等一系列头衔,让我羡慕不已。但我是啥都没有的,没得可写。

第四部分:著书立说。

这是更让人羡慕了。很多律师著作等身,确实厉害,我是自惭形秽的。写个公众号文章,都没什么人看,出书更是遥不可及。

第五部分:成功案例。

我倒是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案子,但想了想,其实罗列起来也没什么意思。

比如说,那个不起诉的刑事案子,人家本来就没有罪,被错误地羁押、侦查,检察院实事求是地作出了不起诉决定,律师虽是做了工作,但也是分内的工作,不该居功。

又比如说,一个再审改判的案例,那是因为再审的时候,我们拿到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新证据,虽然法庭上也掰扯了好久,但是这新证据发挥了绝对性作用,而不是律师。

能让我沾沾自喜的案子,我还是能拿出几件的,有民事、有行政,但落笔想写在简历上,就觉得索然无味了。过多地炫耀这些过去的事情,没啥意思。

第六部分:特殊职业履历。

比如说,当过法官、检察官、警察。这些都是简历中的亮点,当事人很在意,也很有吸引力。但我没有这样的从业经历,没啥可写的。

所以琢磨了好一会,我修改自己的简历如下:

于哲律师,男,1989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执业于北京凯道律师事务所,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韩国西江大学法学(法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专注于诉讼业务,领域为行政诉讼、民商事再审。

微信公众号《法治当行》主理人。

虽然毫无新意可言,但我觉得挺好的,毕竟我挺喜欢这样的我。

简易简历(简单的简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