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哲学始于闲暇与惊奇。

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又是如何论证的呢?大家好,今天我们正式开始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经典代表作《形而上学》这本书。很多人都分享过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是系统解读《形而上学》这本书的人其实很少,但我觉得非常重要。所以,接下来,我会逐篇来解读这本书的内容,觉得不错可以点赞收藏,我们现在开始。

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哲学的最高追求是什么)(1)

在这本书的一开篇,亚里士多德就说:“求知是人的本性,人们对感觉的喜爱就是一个例子”。很多人第一句话可能就没看懂,其实从第一句话开始,亚里士多德就跟老师柏拉图的思想分道扬镳了。因为,柏拉图曾经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先于经验和感觉而存在的。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区分了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理念是先于现象的。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知识的起点是人们的感觉、经验和现象,同时,好奇心是人的本性,人们不会只满足于感觉的表象,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人们还会去追问感觉背后的原因,这就是人类智慧的开始。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哲学始于闲暇与惊奇,或者说,哲学始于闲暇与好奇。

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哲学的最高追求是什么)(2)

为什么哲学始于闲暇和惊奇呢?首先,亚里士多德把人和动物的能力分为四个层次:感觉、记忆、经验和知识,书里面亚里士多德说的是技艺或者技术,是有别于经验的抽象理论知识,我把它直接翻译为知识,我觉得比较好理解。

亚里士多德说,所有动物都有感觉,有一些动物除了感觉,还有记忆,有记忆的动物更善于学习。但是人不仅有感觉、记忆,还有一种特别的能力,那就是形成经验的能力。经验是如何形成的呢?

经验是从很多相同事物的记忆中获得的。比如师傅教徒弟做一条木凳,徒弟记住了老师的做法,看了几次之后就学会了,于是徒弟可以模仿师傅的做法,做出一条做木凳,这是一个经验。但经验只是对记忆的简单重复,徒弟只能做木凳,而师傅凭借木工的知识和理论,还可以做出桌子、门窗和床等等其他器具。

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哲学的最高追求是什么)(3)

这里,经验和知识有四个关键的区别。首先,经验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徒弟模仿师傅的做法,就可以做出一条凳子,这依靠经验就可以了。而知识不是,知识是一种抽象理论,比如做木工背后的几何和数学理论,知识并不是以实用为目的。因此,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当我们日常基本生活需求和休闲娱乐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有闲暇的功夫才会去研究知识,这就是数学知识之所以在埃及产生的原因,因为在那里,僧侣等级的人才被允许拥有闲暇时间。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始于闲暇与惊奇。

经验和知识的第二个区别在于,经验总是个别的,是从记忆中总结而来的,而知识才具有普遍性,徒弟知道怎么做木凳,但是没办法做出门窗,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如果掌握了木工背后的数学和几何学原理,就可以普遍应用于制作任何器具。经验是个别的,而知识具有普遍性,这是第二个差异。

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哲学的最高追求是什么)(4)

经验和知识的第三个差异在于,包括经验在内的感觉、直觉、本能都是无法传授的,或者说无法广泛传授的,而知识是可以广泛传授的。师傅如果不把做器具的方法总结提炼成为理论,那么就只能一个个教徒弟,没办法广泛传播他的技术,这是经验和知识的第三个区别。

而经验和知识的第四个区别才是最关键的,亚里士多德说,经验只是对记忆的简单模仿,而知识包括事物形成的原因,这是表象和本质的区别。徒弟可以模仿师傅做出木凳,但师傅拥有做木工的理论知识,知道背后的原理。因此亚里士多德说,拥有知识的人比拥有经验的人更有智慧。因为有经验的人,只知道事物是如此,而不知道它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我们主要依靠感觉获得个别事物的经验,但是感觉不能告诉我们关于事物的原因。

比如我们不知道火之所以为火的原因,而只知道火是热的;比如小孩可以模仿父母搬动凳子,但是小孩不知道搬动凳子背后有力的原因。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四种能力的区分:感觉、记忆、经验和知识。而亚里士多德说的知识,是一种不以实用为目的的,是包含事物形成原因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亚里士多德说,所谓“智慧”就是关于某些本原和原因的知识。上面这个推导过程非常精彩,大家可以反复看几次。

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哲学的最高追求是什么)(5)

任何是事物都有之所以这样的原因,云的移动是因为风,风的存在是因为气压的变化,气压的形成还有别的原因,如果我们无限往后倒推的话,那么就会有一个“第一原因”,它就是所有事物的原因。这个第一原因,是以自身为依据的,不用通过其他事物来知道自身,而其他事物都是通过第一原因,或者由于第一原因而被知道的。这个第一原因是个别事物的本原,并且在总体上是整个自然的最高本原。

亚里士多德说,第一原因是具有最高程度普遍性的知识,也是我们最应该知道的。因为,如果我们知道了它,那么我们就知道了一切事物的原因,因此,亚里士多德说,在所有的科学中,最确切的科学就是研究有关“第一原因”的科学,这里的科学,既可以理解为我们今天的科学,也可以理解为更为普遍的哲学。

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哲学的最高追求是什么)(6)

亚里士多德认为,寻找第一原因这样的知识,并不是以实用为目的的,是人们为了逃避无知才会进行的思考。由于人类好奇心的驱使,我们不会只满足于感觉、记忆和经验,我们还会对它们背后的原因感到好奇,进而不断地思考,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比如关于月亮、太阳和星辰的变化,关于万物的生成的疑惑。一个感到迷惑而又充满好奇的人,就会觉得自己无知,而为了逃离无知的处境,我们就会不断进行哲学思考。

所以,是为了避免自己的无知,我们才进行哲学思考,而不是其他的实用目的。正如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只有意识到自己无知,才会去不断思考和探索。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因为这样的人,是为了自身的目的,而不是为了他人而存在的。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自由观,其实和康德的自由观是类似的。

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哲学的最高追求是什么)(7)

康德说,自由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正的自由是我们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因为,真正自由的人,是不为屈从于外在的、他人的目的而存在的人,而仅仅是以自身为目的。康德说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其实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在这个部分的后面,亚里士多德把神看成是第一原因,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忽略了。好了,今天我们介绍了《形而上学》第一卷的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了哲学的目的就是探求“第一原因”,亚里士多德说,最高的知识就是关于“第一原因”的知识,这也是哲学的最高追求,也是我们最应该知道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