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马三立(马三立侯宝林从艺一生未曾同台的原因只有一个)(1)

  有人说相声界就是一个微缩的江湖,这种观点是被很多老观众认可的。从相声这门艺术诞生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始终充满着大大小小的矛盾和纷争。作为相声界两位泰山北斗级人物马三立、侯宝林也难逃世人口舌。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能找到譬如:马三立与侯宝林矛盾、马三立与郭荣起不和、侯宝林私生子等等小道消息。这也给很多入门级相声爱好者造成了不好的负面影响。今天,就相声迷们多年热议的话题,马三立和侯宝林为什么一辈子没有同台演出过进行简单阐述。毕竟这种争议问题多少还与相声本身有点关联。

没头脑和不高兴马三立(马三立侯宝林从艺一生未曾同台的原因只有一个)(2)

  有些“专业观众”对这个问题臆想的结论是:“两位都是大师,在艺术谁也不服谁。”还有认为:“侯、马两家面和心不合”等等猜测,确实属于主观推断。作为没有与他们同时代一起共事的人来说,这些结论都只是道听途说。在查阅众多资料以及对侯、马两家后人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事实并没有谣言传的那么夸张。

  不可否认的是,马三立和侯宝林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两位顶级巨擘没有合作过的主要原因只是在表演风格上的差异。马三立的表演风格亲民、通俗、有回味,特别注重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细节。这一点客观来说,少马爷至今都没有达到马三爷的高度,少马爷在表演中还需要以身段、表情作为语言的弥补,而马三爷在台上使活时,形体动作都较少。简单来说,就是带着文质彬彬的书卷气讲述着老百姓身边的幽默。而侯宝林的相声突出文明、高雅,以带有知识性的内容发挥相声的讽刺作用。两种使活的方式各有千秋,无分优劣。

没头脑和不高兴马三立(马三立侯宝林从艺一生未曾同台的原因只有一个)(3)

  老观众都知道马三爷群口的代表作是与郭荣起、赵佩茹合作的《扒马褂》,而老侯爷的群口最经典的要数与刘宝瑞、高凤山合作的《卖马》。不妨试想一下,以两位如此鲜明且反差巨大的表演风格,如果让侯宝林在《扒马褂》这块活里代替泥缝儿的郭荣起或是捧哏的赵佩茹会是什么样的演出效果?反之也是如此。

没头脑和不高兴马三立(马三立侯宝林从艺一生未曾同台的原因只有一个)(4)

  少马爷曾经在访谈中也提到过师哥侯宝林与父亲马三立为什么从来没有合作过,实际上两位经常是同场不同台,没在一起合作主要是两个人风格太鲜明,没办法融合到一起,即便硬拉到一起合作演出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其实像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两位大师身上,比如北京的王长友捧哏保托范准,天津的郭荣起也是相声大家,这两位要是一场买卖估计效果也不会很好,说到底还是表演风格和艺术见解的不同。至于所谓个人恩怨,即便真有摩擦,也不会成为阻碍侯马两位合作的绊脚石。能成为大师的人物会因为计较个人恩怨而放弃了挚爱的相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