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更是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出现时间不详,没有资料记载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 古代科技没有像现代那么的发达,晚上不像早上那么好确定大概的时间,就发明了这种夜间报时制度。本期的历史故事,为你解析。

古人为何要打更(古代为什么要打更呢)(1)

​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打更的职业虽然高尚,但似乎古人有时也常拿打更的开涮,有句俗话叫“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就是明证。还有句话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错了。其实,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孙达成曾经是打更的,可他却培养出孙中山这样杰出的人物。 别看小小的打更,那可还有许多讲究。

古人为何要打更(古代为什么要打更呢)(2)

​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古代没有钟表,无法精确掌握时间。在白天的时候,还能通过观察太阳高低,确认大致的时间。但到了夜里,这个事儿就很头疼了。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倒无所谓,反正天黑就关门上床玩老婆,天亮就起床下地干活。但对于另一些需要夜间工作的人,比如读书人,官员或者手工业者,掌握时间就比较重要了。

古人为何要打更(古代为什么要打更呢)(3)

​ 当然,古人已经发明出了一些计时工具,比如用点香计时,比如沙漏,或者夜观星象等。但这些要么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要么设备安排和维护比较麻烦,不可能人人用得起。因此,采用打更这种模式,每隔一定的时间,通过更夫敲锣和喊话,让还没睡觉的人知道现在大致几点了。 至于打更的人怎么掌握时间,那就好办了。就是咱们前面说的这些计时工具,比如更香,点燃一支是一个时辰或半个时辰,时辰到了再点一支,很容易掌握现在多少时间。负责定时的人观测到时刻变化,告诉更夫,再由更夫敲锣告诉所有人。这样,一个地区只需要维护一套计时设备,通过打更实现时间共享,这也算古代科技不发达时候的一种信息广播平台。

小编有话说:谢谢各位英雄好汉,这么英武不凡的你还可以抽出时间来看小编的文章!如果有什么帮助到您的,小编甚是欢喜,也请您点一下关注,每天观看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