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备受关注的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美国纽约电影节林肯艺术中心进行了全球首映,并且导演李安还携全体主创人员出席参加了红毯活动。

论李安电影中的冲撞与隐忍(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差)(1)

据说当时的放映现场座无虚席,可见李安的新片在观众心中的期待值还是很高的,而之前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的观众也率先目睹了它的真容,真是令人羡慕!

论李安电影中的冲撞与隐忍(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差)(2)

不过根据相关媒体以及个人观影后的评价来看,此次李安的新片反响并不是很好,而对这部电影做出了评价的媒体也都是给出了差评的评价,很多人认为这次的观影效果、观影体验远低于之前的预期。

由于影片采用的120帧/3D/4K的规格,致使影片的画面非常清晰,影片清晰到剧中人物脸上很多细小的细节都能看的清楚。高清晰的画面让人如置身电影的场景之中,这种全新的沉浸式观影体验让一些人觉得有时候会有种出戏的感觉,会产生某些不真实感。

其次,影片由于技术上的革新所带来的全新的观影体验,可能会让某些人有轻微的生理不适的感觉。

论李安电影中的冲撞与隐忍(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差)(3)

还有就是因为参与影片拍摄的演员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是不允许化妆的,全体人员都是素颜演出,对于高清晰的人脸特写,对年轻的演员来说还好些,但是对于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演员来说就不太好了,因为影片能够比较清晰的展现人脸上的一切,所以年纪大一点的演员在这一方面不占优势。

除了关于电影新技术方面的争议外,也有少许的媒体评价电影的故事讲的也不好,有些媒体表示,李安的新片太注重技术的革新了,而忽略了影片本身的叙事,他们认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叙事笨拙,缺乏热情,缺乏凝聚力等。

论李安电影中的冲撞与隐忍(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差)(4)

而一些媒体给出的中肯一点的评价,也是主要是集中在李安所采取的新技术上。美国媒体《综艺》评价,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革命性的影片,它为电影的摄影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网站movies则认为导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影方式。这些媒体更多的是在新技术的运用上给了导演相当的肯定。

通过昨天一些媒体以及个人的观影评价,今天看到国内很多媒体发表的文章都对这部电影的质量以及票房产生了担忧,但是小迷觉得对于这些担忧大可不必。

论李安电影中的冲撞与隐忍(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差)(5)

首先从影片采用的电影史上史无前例的120帧/3D/4K的技术规格上来说,李安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这部电影进行电影技术的一次革新,而这部电影似乎也达到了李安的目的,影片全新的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让人如置身真实的电影环境之中,观众所看到的一切近乎就是影片中演员所看到的。

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几乎所有的人以前都没有过这种体验,所以可能刚开始接触这种影片会有轻微的不适。

论李安电影中的冲撞与隐忍(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差)(6)

对于一项新的技术来说,我想我们大部分人总会有一段适应的时间,对于一项新的技术应该很少有人能立马适应的,所以我觉得这次李安在电影中采取的120帧/3D/4K新技术也未必是不好,可能只是因为我们还不适应这种新的技术、新的观影体验。

从电影诞生日起,24帧/秒的拍摄格式已经沿用超过百年,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取全球史无前例的120帧/3D/4K的技术规格,如果这项技术一旦成功,这对电影技术的发展来说将会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论李安电影中的冲撞与隐忍(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差)(7)

对于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目前全球只有五家影院能放映这个最高规格的版本,纽约首映的AMC Loews Theaters就是其中的一家。所以到11月11号全球同步上映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经过调制的24帧/秒的影片,到时候观影效果相对于纽约电影节上的观影体验来说,也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只能是等到影片上映时亲自到电影院体验感悟了。

论李安电影中的冲撞与隐忍(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差)(8)

而关于电影剧情方面的评价,这个我觉得目前一些媒体的评价也不具有代表性,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而我们的观影体验,观影感觉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某些媒体觉得不好,但是如果换做是我们可能就未必了,就像是有些人非常喜欢王家卫的电影,认为他的电影都是神作,而不喜欢王家卫电影的人却把他的电影批的一无是处。所以电影的叙事是好还是坏还有待商定。

论李安电影中的冲撞与隐忍(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差)(9)

纵观这些年李安拍摄的电影作品,品质几乎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之上,所以我觉得这次李安的新片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

当然,现在说这些也都是瞎扯,只有等到11月11号影片上映时去电影院体验了,一切才有定论。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是11月份无论如何都要去电影院观看的一部电影,就目前来说,我对这部电影仍然充满了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