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有关全面依法治国的篇章,与先前出版的第一、二、三卷的相关篇章,形成了一个系列,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这些法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深悟透其中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切实把法治思想融入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法学教育理念?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法学教育理念(新时代法学教育要有使命担当)

法学教育理念

《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有关全面依法治国的篇章,与先前出版的第一、二、三卷的相关篇章,形成了一个系列,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这些法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深悟透其中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切实把法治思想融入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

深刻把握法治思想的教育意义。《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全面记录了2020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尤其是第十一个专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相关论述,浓缩了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推动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指明了方向。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把专业队伍建设好”“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高校是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要阵地,也是推进法治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推进法治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工作,做到全覆盖学习、开展原创性研究、抓好融入式教学。

认真领悟法治思想的教育内涵。《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系统阐释了关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重点工作的部署,“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其中之一。同前三卷的系列论述一道,第四卷深刻回答了为什么重视法治人才培养、培养什么样的法治人才、怎样培养法治人才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法学教育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的要求,形成了科学化系统化的法治人才培养理论。强调:“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认真领悟法治思想的教育内涵,推动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及法学学科改革创新,形成更加完善的法学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开创法治思想教育新路径。《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鲜明凸显了我们党“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品质,极大地拓展了法治教育的途径。一是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指出:“要加强对我国法治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二是要推进法学院校改革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出:“要加大涉外法学教育力度,重点做好涉外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培养推送工作,更好服务对外工作大局。”三是加强法学教师队伍建设。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好学理转化,推出一批原创性、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将其核心要义和工作要求落实到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四是加强法治专门队伍的教育管理。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制定完善铁规禁令、纪律规定,用制度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这些论述,为抓好法治专门队伍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余鹏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