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糖尿病病友也许都听到或看到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个名字,可是,到底什么情况容易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视网膜病变防2个误区)

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

许多糖尿病病友也许都听到或看到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个名字,可是,到底什么情况容易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网”,它主要和糖尿病得病的时间长短以及糖尿病治疗的好坏有关。

曾经有人做过研究,给了我们这样一些结论:如果得糖尿病超过10年,那么,有1/4的人有可能得“糖网”;如果糖尿病超过15年,那可能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发生“糖网”;如果是糖尿病30年,几乎所有的人将发生“糖网”。

视网膜病变有2个误区

但也有人发现糖尿病的时候,就已经同时出现了“糖网”,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有时候是悄无声息地来到你的身旁,当你察觉到的时候,实际上往往已经得糖尿病很长很长时间了。只怪它轻轻地来,却从来不轻轻地走。

“糖网”预防的误区之一

怕麻烦,不定期检查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也知道有发生“糖网”的可能,可是,他们却很怕麻烦,医生常常说要定期去眼科查眼底,可是,糖友们常常自己给自己当起医生来,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看得清,便是没问题。没必要去医院查什么眼底啊!殊不知“糖网”作为糖尿病的孩子,也充分继承了糖尿病“轻轻地来,却从不轻轻地走”的特点,有的时候,糖网的早期征兆仅仅是一点点闪光感,甚至毫无表现,让人很不容易察觉。只有通过眼科医生专业的检查,才能抓到它的蛛丝马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

“糖网”预防的误区之二

捡了“西瓜”,丢了“芝麻”

有的糖尿病病友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需要控制好血糖,便很积极地控制自己的饮食,关注自己的血糖;可是,捡了这个“西瓜”是不够的,糖尿病病人往往还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等等,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芝麻”,他们的破坏能力也是惊人的,只有把“芝麻”也捡好,才能有效预防“糖网”的袭击哦!

治疗视网膜病变有5个方法

1、药物治疗

(1)长期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原则上应当首先并经常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2)降低血脂对于血脂偏高和视网膜黄斑区及其周围有环形硬性渗出的糖尿病患者,应摄取低脂饮食,并应用降血脂药物:如肝素、氯贝丁酯。肝素通过激活脂蛋白酯酶而降低血脂,同时它也降低视网膜中脂质储存,氯贝丁酯有类似效果。

(3)控制血压血压升高可加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当高血压得到控制时,荧光渗漏显著减轻,故应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控制血压。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减轻作用,这可能与它抗高血压作用有关。

(4)导升明据称导升明(2,5-二羟基苯磺酸钙)对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三高”因素:即毛细血管高通透性,血液高黏滞性,血小板高活性有明显的抑制和逆转作用。

(5)阿司匹林可抑制血栓素和前列腺素代谢产物生成,抑制血小板凝集,对微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有报道阿司匹林并不能减缓临床上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2、光凝治疗

激光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临床实验证明光凝治疗在2个方面对该病的发病过程有有益的作用:一是导致新生血管退化并阻止它们再生;二是减少黄斑水肿。光凝治疗前须有完整清晰的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资料,详细了解病情和病变位置。光凝后应作定期随诊和复查,了解疗效,若有新的病变出现,可考虑追加光凝治疗。

3、冷凝治疗

冷凝主要用于不适合做光凝治疗的患者或光凝治疗的补充疗法,如患者有屈光间质混浊或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光凝无法治疗。方法是在锯齿缘与血管弓之间作结膜或巩膜表面环状冷凝。

4、玻璃体切割术

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的基本适应证是玻璃体出血及严重的增殖性病变。一般认为,广泛玻璃体出血3个月以上不能自发吸收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5、垂体摘除

基于生长激素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关的理论,多年来曾采用了多种垂体抑制方法,包括从外部辐射到经额垂体摘除。目前,由于光凝治疗效果日益被肯定,垂体摘除已渐成为历史。垂体摘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意义可能仅在于促使我们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