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故事,还是跟孔子有关。

曾参和他的父亲曾皙,都是孔子的弟子。曾皙爱吃羊枣。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吃羊枣。这件事情,当时讲究“孝道”的儒家曾大大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就这件事,向孟子提出了一个问题。

有口皆碑的用途是啥(不管是吃的还是看的)(1)

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种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说:“那么曾参和他父亲曾皙也一定都爱吃脍炙的了?为什么曾参这位孝子偏只不吃羊枣呢?”

孟子答道:“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脍炙,人所同嗜,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却是曾皙的特殊嗜好,所以曾参吃脍炙而不吃羊枣。

有口皆碑的用途是啥(不管是吃的还是看的)(2)

孟子和公孙丑的这段对话,原载《孟子·尽心篇》。所谓羊枣,不是枣,是一种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初生时果色带黄,成熟后变成黑色,略象羊矢,所以又叫羊枣。脍炙,是古代的一种精美肉食。由于孟轲说的“脍炙所同”这句话,后来就产生了“脍炙人口”这句成语。凡是好文章,好诗篇,受到广大读者普遍喜爱、共同赞赏,就叫“脍炙人口”。

有口皆碑的用途是啥(不管是吃的还是看的)(3)

古为今用:实际上,这句成语不仅仅局限于诗词和文章,如果一个人品行好,有口皆碑,大伙普遍认同,并受到应有的尊重,那么,也可以称之为“脍炙人口”。希望我们大家都争做“脍炙人口”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