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下)

《图画见闻志》郭若虚4

丁谦晋陵义兴人,工画竹,兼善写蔬果。寇忠愍家有写生《葱》一轴,上有李后主题“丁谦”二字,非凡格也(此画今归王晋卿都尉家)。

何遇,江南人,善画林石、屋木。学慕卫贤,深得其趣。

陆晃,嘉禾人,善画田家人物。意思疏野,落笔成像,不预构思。故所传卷轴或为绝品,或为末品也。

施璘,京兆蓝田人,工画竹,有生意。

禅月大师贯休,婺州兰溪人,道行文章外,尤工小笔。尝睹所画水墨罗汉,云是休公入定观罗汉真容后写之,故悉是梵相,形骨古怪。其真本在预章西山云堂院供养。于今郡将迎请祈雨,无不应验(休公有诗集行于世,兼善书,谓之姜体,以其俗姓姜也)。

僧楚安,蜀人,善画山水,点缀甚细。每画一扇,《上安姑苏台》或《滕王阁》,千山万水,尽在目前。今蜀中扇面印版,是其遗范(仁显云:“笔踪细碎,全亏六法,非大手高格也”)。

僧传古大师,四明人,善画龙水,得名于世(《叙论卷》中已述)。皇建院有所画屏风见存。弟子岳阇黎,受学于师,其品次之。

  范宽,字中立,华原人,工画山水。理通神会,奇能绝世。体与关、李特异,而格律相抗(《叙论卷》中已述)。宽仪状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尝往来雍雒间,天圣中犹在,耆旧多识之。有《冒雪高峰》、《四时山水》并故事人物传于世(或云,名中立,以其性宽,故人呼为范宽也)。

  刘永,京师人,工画山水。始师僧德符画松石,后遍求诸家山水,采其所长而效之。及见荆浩之迹,乃知诸家有所未尽。一日,复睹关同画,俄叹曰:“是乃得名至艺者乎!向所谓登东山而小鲁。”遂捐弃余学,专法关氏。果遂升堂,驰名当代矣。有《瀑泉》屏风、《四时山水》、《山居诗意》等图传于世。

  王端,字子正,瓘之子,工画山水。专学关同,得其要者惟刘永与端耳。相国寺净土院旧有画壁,惜乎主僧不鉴,遂至圬墁。端虽以山水著名,然于佛道、人马,自为绝格。兼善传写。尝写真庙御容,称旨,授三班奉职。有《佛道功德》、故事人物、《四时山水》传于世。

  翟院深,北海人,工画山水,学李光丞。院深少为本郡伶官,一日府会,院深击鼓忘其节奏,部长按举其罪。太守面诘之,院深乃曰:“院深虽贱品,天与之性,好画山水。向击鼓次,偶见云耸奇峰,堪为画范,难明两视,忽乱五声。”太守嘉而释之。院深学李光丞为酷似,但自创意者,觉其格下。专临模者,往往乱真。

  燕贵,本隶尺(校,王本作“册”)籍,工画山水。不专师法,自立一家规范。大中祥符初,建玉清昭应宫,贵预役焉。偶暇日,画山水一幅,人有告董役刘都知者,因奏补图画院祗候。实精品也。吕文靖宅厅后屏风,乃贵所画,亦有图轴传于世。

  许道宁,长安人,工画山水,学李光丞。始尚矜谨,老年唯以笔画简快为己任。故峰峦峭拔,林木劲硬,别成一家体。故张文懿赠诗曰:“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非过言也。长安凉榭中写终南、太华二壁,今存。有《山水寒林》、《临深履薄》、《早行诗意》、《潘阆倒骑驴》等图传于世。

  纪真、黄怀玉,并工画山水,学范宽逼真。

  商训,工画山水,亦学宽。但皴淡山石、图写林木,皆不及纪与黄也。

  丘讷,河南雒阳人。工画山水,体近许道宁。笔气不逮,而用墨过之。

  庞崇穆,右北平人,工画山水。始建玉清昭应宫,召崇穆画山水数壁,能为群峰列岫、云烟聚散之象。功毕,上欲旌以画院之职,乃遁去不仕。

  李隐,五原人,工画山水。大中祥符末,营会灵观,命隐写五岳山形于壁。及画山水于五殿屏扆,观其危峰叠嶂,远水疏林,可谓尽美矣。然而钩描笔困,枪(上声)淡墨焦,斯为未至尔。

  高克明,京师人,仁宗朝为翰林待诏。工画山水。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团扇卧屏,尤长小景。但矜其巧密,殊乏飘逸之妙。

  屈鼎,京师人,仁宗朝为图画院祗候。工画山水,得燕贵之仿佛。庞相第屏风乃鼎所画。

  郝锐,不知何许人,工画山水。人或称之,而未见其迹。

  梁忠信,京师人,仁宗朝为图画院祗候。工画山水。体近高克明,而笔墨差嫩。又寺宇过盛,栈道兼繁。人或讥之也(恐其乱高,故显出之)。以上各有图轴传于世。

  李宗成,鄜畤人,工画山水寒林,学李成。破墨润媚,取象幽奇。林麓江皋,尤为尽善。枢府东厅有《大溅扑》屏风,乃宗成所画(石上有崔悫画鹭鸶一只)。有《风雨江山》、《拜月图》、《四时山水》、《松柏寒林》等传于世。

  郭熙,河阳温人,今为御书院艺学。工画山水寒林。施为巧赡,位置渊深。虽复学慕营丘,亦能自放胸臆。巨障高壁,多多益壮,今之世为独绝矣(熙宁初,敕画小殿屏风。熙画中扇,李宗成符道隐画两侧扇,各尽所蕴。然符生鼎立于郭、李之间,为幸矣)。

  董赟,颖川长社人,工画山水寒林。学志精勤,毫锋老硬。但器类近俗,格致非高。

  侯封,邠人,今为图画院学生。工画山水寒林。始学许道宁,不能践其老格。然而笔墨调润,自成一体,亦郭熙之亚。

夕阳山郭图全文(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1)

  符道隐,长安人,工画山水寒林。学无师法,多从已见。当其合作,亦有可观。

  永嘉僧择仁,善画松。初采诸家所长而学之。后梦吞数百条龙,遂臻神妙。性嗜酒,每醉,挥墨于绡纨粉堵之上,醒乃添补。千形万状,极于奇怪。曾饮酒永嘉市,醉甚,顾新泥壁,取拭盘巾濡墨洒其上,明日少增修,为狂枝枯枿。画者皆伏其神笔。

  钟陵僧巨然,工画山水,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山川高旷之景。但林木非其所长。随李主至阙下,学士院有画壁。兼有图轴传于世。

  吴僧继肇,工画山水。与巨然同时,体虽相类,而峰峦稍薄怯也。相国寺资圣阁院有所画屏风。

  花鸟门(凡三十九人,僧道附)

  黄居采 刘赞 夏侯延祐 丘庆余

  高怀宝 徐熙 徐崇矩 徐崇嗣

  唐希雅 唐宿 唐忠祚 解处中

  祁序 陶裔 母咸之 傅文用

  刘梦松 刘文惠 李符 李怀衮

  王晓 赵昌 王友 镡宏

  易元吉 崔白 崔悫 艾宣

  李吉 侯文庆 董祥 葛守昌

  李祐 丁贶 阎士安 居宁

  慧崇 何尊师 牛戩

  黄居采,字伯鸾,筌之季子也。工画花竹、翎毛。默契天真,冥周物理(《叙论卷》中已述)。始事孟蜀为翰林待诏,与父筌俱蒙恩遇。图画殿庭墙壁、宫闱屏障。不可胜纪。学士徐光溥尝献《秋山图歌》以美之,曾于彭州栖真观壁画水石一堵,自未至酉而毕。观者莫不叹其神速且妙也。乾德乙丑岁,随蜀主至阙下。太祖旧知其名,寻真命。太宗皇帝尤加眷遇,供进图画,恩宠优异,仍委之搜访名踪,铨定品目。居采状太湖石尤过乃父。有《四时山景》、《花竹翎毛》、《鹰鹘犬兔》、《湖滩水石》、《春田放牧》等图传于世。

  刘赞,蜀人,工画花竹翎毛,兼长龙水。迹意兼美,名播蜀川。

  夏侯延祐,蜀郡人,工画花竹、翎毛。师黄筌,粗得其要。始事孟蜀为翰林待诏。既归朝,拜真命,为图画院艺学。各有图轴传于世。

  丘庆余,潜之子,工画花竹、翎毛,兼长草虫。墨彩俱媚,风韵尤高。有《四时花鸟》、《蜂蝉》、《竹枝》等传于世。

  高怀宝,怀节之弟,工画花竹、翎毛、草虫、蔬果,颇臻精妙。与兄怀节同时入仕,为图画院祗候。高氏自道兴至二子,凡四世,皆以画进。虽曰艺成,然而不坠家声,赏延于世。可佳矣。

  徐熙,钟陵人,世为江南仕族。熙识度闲放,以高雅自任。善画花木、禽鱼、蝉蝶、蔬果。学穷造化,意出古今(《叙论卷》中已述)。徐铉云:“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又熙自撰《翠微堂记》云:“落笔之际,未尝以传色晕淡细碎为功。”此真无愧于前贤之作。当时已为难得。李后主爱重其迹。开宝末,归朝,悉贡上宸廷,藏之秘府。亦有《寒芦》、《野鸭》、《花竹》、《杂禽》、《鱼蟹》、《草虫》、《蔬苗》、《果蓏》并《四时折枝》等图传于世。

  徐崇矩、徐崇嗣,并熙之孙,善继先志,克著佳声。

  唐希雅,嘉兴人,妙于画竹,兼工翎毛。始学李后主金错刀书,遂缘兴入于画。故为竹木,多颤掣之笔。萧踈气韵,无谢东海矣。徐铉云:“翎毛粗成而已,精神过之。”

  唐宿、唐忠祚,并希雅之孙,夙擅家声,皆跻妙格。

  解处中,江南人,事李后主为翰林司艺。特于画竹尽婵娟之妙。但间泊翎毛,颇亏形似耳。

  祁序,江南人,工画花竹、翎毛,兼长水牛。郁有高致也。

  陶裔,京兆鄠人,工画花竹翎毛。形制设色,亚于黄筌。真宗朝为图画院祗候。祥符中,画御座屏扆称旨,寻改翰林待诏。

  母咸之,江南人,工画朝鸡,妙冠一时。

  傅文用,京师人,工画花竹翎毛,有黄氏之风。特精野雉鹌鹑,能辨四时毛彩。

  刘梦松,江南人,善画水墨花鸟,随宜取象,如施众形。

  刘文惠,不知何许人,善画花竹翎毛,傅彩虽勤,而气格伤懦。

  李符,襄阳人,工画花竹翎毛。仿佛黄体,而丹青雅淡,别是一种风格。然于翎毛骨气间有得失耳。

  李怀衮,蜀郡人,工画花竹翎毛。学黄氏,与夏侯延祐不相上下。今陈康肃第屏风,乃怀衮所画。

  王晓,鲁郡泗水人,善画鹰鹞、柘棘。师郭乾晖,而游其藩。

  赵昌,字昌之,广汉人,工画花果,其名最著。然则生意未许全株,折枝多从定本。惟于傅彩,旷代无双。古所谓失于妙而后精者也。昌兼画草虫,皆云尽善。苟图禽石,咸谓非精。昌家富,晚年复自购己画,故近世尤为难得。

  王友,汉州人,少隶本郡克宁军籍。工画花果,师赵昌为高足。虽穷傅彩之功,终乏润泽之妙。

  镡宏,成都人,工画花果。复师王友,初云齿教,后即肩随矣。以上各有图轴传于世。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灵机深敏,画制优长。花鸟蜂蝉,动臻精奥。始以花果专门,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遂写獐猿。尝游荆湖间,入万守山百余里,以觇猿狖獐鹿之属,逮诸林石景物,一一心传足记。得天性野逸之姿。寓宿山家,动经累月,其欣爱勤笃如此。又尝于长沙所居舍后疏凿池沼,间以乱石。丛花、疏篁、折苇,其间多蓄诸水禽,每穴窗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画笔之妙。治平甲辰岁,景灵宫建孝严殿。乃召元吉画迎厘齐殿御扆。其中扇画太湖石,仍写都下有名鹁鸽及雒中名花;其两侧扇画孔雀。又于神游殿之小屏画牙獐。皆极其思。元吉始蒙其召也,欣然闻命,谓所亲曰:“吾平生至艺,于是有所显发矣。”未几,果敕令就开先殿之西庑张素画《百猿图》,命近要中贵人领其事,仍先给粉墨之资二百千。画猿才十余枚,感时疾而卒。元吉平日作画,格实不群,意有踈密。虽不全拘师法,而能伏义古人。是乃超忽时流,周旋善誉也。向使元吉卒就《百猿》,当有遇于人主。然而遽丧,其命矣夫。有《獐猿》、《孔雀》、《四时花鸟》、《写生蔬果》等传于世(建隆观翊教院殿东獐猿林石绝佳。又尝于余杭后市都监厅屏风上画鹞子一只,旧有燕二巢,自此不复来止)。

  崔白,字子西,濠梁人。工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作用疏通。虽以败荷凫雁得名,然于佛道鬼神、山林人兽无不精绝。凡临素多不用杇,复能不假直尺界笔为长弦挺刃。熙宁初,命白与艾宣、丁贶、葛守昌画垂拱殿御扆鹤竹各一扇,而白为首出。后恩补图画院艺学。白自以性疏阔,度不能执事,固辞之。于时上命特免雷同差遣,非御前有旨毋召(凡直授圣旨,不经有司者,谓之御前祗应)。出于异恩也。然白之才格,有迈前修。但过恃主知,不能无颣。相国寺廊之东壁,有《炽盛光》、《十一曜》、《坐神》等。廊之西壁有佛一铺,圆光透彻,笔势欲动。北都大安寺、许昌湖亭,皆有画壁。及尝见《败荷雪雁》、《四时花鸟》、《谢安登山》、《子猷访戴》等图,多遇合作。

  崔悫,字子中,白之弟也,今为左廷直。工画花竹、翎毛,状物布景,与白相类。尝观《败荷雪雁》及《四时花竹》,风范清懿,动多新巧。有时作《隔芦睡雁》,尤多意思。

  艾宣,钟陵人,工画花竹、翎毛。孤标高致,别是风规。败草荒榛,尤长野趣。鹌鹑一种,特见精绝。

  李吉,京师人,尝为图画院艺学。工画花竹、翎毛。学黄氏为有功。后来院体,未有继者。

  侯文庆,京师人,今为翰林待诏。工画草虫及写蔬菜,体尚精谨,殊乏生气。

  董祥,京师人,今为翰林待诏。工画花木。有《琉璃瓶中杂花折枝》。人多爱之。

  葛守昌,京师人,今为图画院祗候。工画花竹翎毛,兼长草虫蔬菜。

  李祐,河内人;丁贶,濠梁人。皆工画花竹翎毛,各有所长。求之才格,难乎其人也。

  阎士安,陈州宛丘人,以医术为助教。工画墨竹,笔力老劲,名著当时。每于大卷高壁为不尽景,或为风势,甚有意趣。复爱作墨蟹蒲藻,等闲而成,为人所重也。

  僧居宁,毗陵人,妙工草虫,其名藉甚。尝见水墨草虫有长四五寸者,题云“居宁醉笔”,虽伤大而失真,然则笔力劲俊,可谓稀奇。梅圣俞赠诗云:“草根有纤意,醉墨得已熟。”好事者每得一扇,自为珍物。

  建阳僧慧崇,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萧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

  何尊师(亡其名),阆中人。善画猫儿,今为难得。

  道士牛戩,河内人,工画翎毛。多写班鸠野鹊,但柘棘不甚精高,以上各有图轴传于世。

  杂画门(凡三十五人,僧道附)

  卑显 张翼 张戡 丘士元

  裴文<耳见> 胡九龄 冯清 包贵

  包鼎 赵邈龊 辛成 冯进成

  吴进 吴怀 董羽 任从一

  赵干 曹仁熙 荀信 戚文秀

  路衙推 杨挥 朱澄 徐易

  徐白 刘文通 蔡润 蒲永升

  何霸 张经 支选 蕴能

  吕拙 赵裔 邓隐

  卑显,不知何许人,真宗朝为翰林待诏。工画马。有韩干之风,而笔力劲健。有《按御马图》、《伯乐相马》、《秣马》、《渲马》等图传于世。

  张翼,一名钤,豳国人。工画蕃马。师赵光辅,得其笔法。但状彼胡人,不能酷似耳。

  张戡,瓦桥人,工画蕃马。居近燕山,得胡人形骨之妙,尽戎衣鞍勒之精。然则人称高名,马亏先匠。今时为独步矣。

  丘士元,不知何许人,工画水牛。精神形似外,特有意趣。

  裴文<耳见>,京师人,仁宗朝为翰林待诏。工画水牛,骨气老重,札(校,汲本作涮)渲谨密。亦一代之佳手也。

  胡九龄,绛人,工画水牛。笔弱于裴,而意特萧洒。爱作临水倒影牛,人多称之。

  冯清,陕郡阌乡人,善画橐駞。兼工平画,景灵宫北廊墙壁《道经变相》,乃清之笔。

  包贵,宣城人,善画虎,名闻四远。世号老包也。

  包鼎,贵之子。虽从父训,抑又次焉。子孙袭而学者甚众,虽非类犬,然终不能践贵、鼎之阈矣。以上各有图轴传于世。

  赵邈龊(亡其名),性惟质鲁,不善修饰。故人号为邈龊。妙工画虎,有《伏崖》、《啸风》、《舐掌》等虎传于世。

  辛成,不知何许人,亦以画虎闻于时。

  冯进成,江南人。善画犬、兔,笔迹缜细。

  吴进、吴怀,并江南人,善画龙水。

  董羽,毗陵人。有邓艾之疾,语不能出,俗号董哑子。善画龙水、海鱼。始事江南为翰林待诏。既归朝,领真命,为图画院艺学。钟陵清凉寺,有李中主八分题名、李箫(校,汲本作“萧”)远草书、羽画海水,为三绝。又画李后主香花阁图屏。及归朝后,太宗尝令画端拱楼下《龙水》四壁,极其精思,及画玉堂屋壁《海水》,见存。羽始被命画端拱楼《龙水》,凡半载功毕,自谓即拜恩命。一日,上与嫔御登楼,时皇子尚幼,见画壁惊畏啼呼,亟令圬镘。羽卒不受赏,亦其命也。

  任从一,京师人,仁宗朝为翰林待诏。工画龙水、海鱼,为时推赏。旧有金明池水心殿御座屏扆,画《出水金龙》,势力遒怪。今建隆观翊教院殿后,有所画《龙水》二壁。

  赵干,江南人,工画水。事江南为画院学生。

《图画见闻志》郭若虚6

曹仁熙,毗陵人。工画水,善为惊涛怒浪。驰名江介。

荀信,江南人,工画龙水。真宗朝为翰林待诏。天禧中尝被旨画会灵观御座扆屏《看水龙》,妙绝一时。后移入禁中。

戚文秀,工画水,笔力调畅。尝观所画《清济灌河图》,旁题云:“中有一笔长五丈”。既寻之,果有所谓一笔者。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超腾回折,实逾五丈矣。

路衙推(亡其名),不知何许人。善画鱼,体致纯古。以上各有图轴传于世。

朱澄,事江南为翰林待诏。工画屋木。李中主保大五年,尝令与高太冲等合画《雪景宴图》,时称绝手(校,汲本朱澄条在杨挥条后)。

杨挥,江南人,善画鱼,人称之,而未见其迹。

徐易暨弟白,海州人,并工画鱼。精密形似,绰有可观。易兼工杂画,尤能篆隶。今为御书院艺学。

刘文通,京师人。善画屋木,当代称之。真宗朝为图画院艺学。尝被旨写玉清昭应宫七贤阁,兼预画壁,为优等。

蔡润,钟陵人,工画船水。始随李主至阙下,隶八(校,汲本作“入”)作司彩画匠人。后因画《舟车图》进上,上方知其名,遂补画院之职。后令画《楚王渡江图》,藏于内府。以上各有图轴传于世。

蒲永升,成都人,性嗜酒放浪。善画水。人或以势力使之,则嘻笑舍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苏子瞻内翰尝得永升画二十四幅,每观之,则阴风袭人,毛发为立。子瞻在黄州临皋亭,乘兴书数百言寄成都僧惟简,具述其妙,谓董、戚之流为死水耳(惟简住大慈寺胜相院,其书刻石在焉)。

何霸,不知何许人,工画船水,其名尤著。有《潇湘逢故人》、《舶客》等图传于世。

张经,姑苏人,善杂画,尤精传模。

支选,不知何许人,仁宗朝为图画院祗候。工画太平车及江州车。又画酒肆边绞缚楼子,有分疏界画之功。兼工杂画。

浙阳僧蕴能,工杂画,错总万汇,无不兼通,然绝佳者未易多得。

道士吕拙,京师人,工画屋木。至道中为图画院祗侯。时方建上清宫,拙因画《郁罗霄台样》进上,恩改翰林待诏,不就。愿于本宫为道士,寻得披挂,仍赐紫衣。拙画屋木绝妙,然多以人物繁杂为累。以上各有图轴传于世。

赵裔,不知何许人,工杂画,兼长佛道人物。学朱繇,用笔少亚,而傅彩为精。有《十现老君像》、《苏达挐太子变相》、《士女看花》等图并四时花鸟传于世。

邓隐,梓州人,工杂画兼佛像、鬼神。本州州宅有画天王壁并牛头寺画罗汉,皆妙,及有山水、花鸟传于世。

卷五

故事拾遗(唐朝、朱梁、王蜀,总二十七事)

八骏图 谢元深 滕王 阎立本

鹤画 吴道子 金桥图 先天菩萨

资圣寺 净域寺 西明寺 相蓝十绝

王维 三花马 崔圆 周昉

张璪 石桥图 柳公权 会昌废壁

西园图 雪诗图(李益附) 郑赞

卢氏宅 赵岩 刘彦齐 常生

夕阳山郭图全文(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2)

《八骏图》

旧称周穆王八骏,日驰三万里。晋武帝时所得古本,乃穆王时画,黄素上为之。腐败昏溃,而骨气宛在。逸状奇形,实亦龙之类也。遂令史道硕模写之,宋、齐、梁、陈,以为国宝。隋文帝灭陈,图书散逸,此画为贺若弼所得。齐王暕知而求得之,答以骏马四十蹄,美锦五十段。后复进献炀帝。至唐贞观中,敕借魏王泰,因而传模于世。其一曰渠黄(身青,騣尾赤,项下至肚红而蹄黑),其二曰山子(身紫,騣尾黑、项下至肚红而蹄黑),其三曰盗骊(身黄而黑班,騣尾黑,项下至肚红而蹄黑,騣鬛绝少也),其四曰绿耳(身青,騣尾黑而虬,项下至肚红而蹄黑),其五曰赤骥(身赤,騣尾赤而黄,项下至肚红而蹄黑),其六曰騣骝(身浅紫,騣尾深紫而虬,项下至肚红而蹄黑,*音华),其七曰逾轮(身紫而带黑,騣尾黑而虬,项下至肚红而蹄黑,额上精騣向前尖而上卷),其八曰白{减木}(身青騣,騣尾红,项下至肚红而蹄黑,{减木}音义)。

谢元深

唐贞观三年,东蛮谢元深入朝,冠乌熊皮冠,以金络额,毛帔,以韦为行滕,著履。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治致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乃集其事为《王会篇》;今圣德所及,万国来朝,卉服鸟章,俱集蛮邸,实可图写贻于后,以彰怀远之德。”上从之,乃命阎立德等图画之。

滕王

唐滕王元婴,高祖第二十二子也,善画蝉雀、花卉,而史传不载。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书之。及睹王建《宫词》云:“内中数日无宣唤,传得滕王《蛱蝶图》”乃知其善画也。

阎立本

唐阎立本,至荆州观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往,曰:“名下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又僧繇曾作《醉僧图》传于世。长沙僧怀素有诗云:“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系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然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于是聚镪数十万,求立本作《醉道图》,并传于代。

鹤画

黄筌写《六鹤》。其一曰唳天(举首张喙而鸣),其二曰警露(回首引颈上望),其三曰啄苔(垂首下啄于地),其四曰舞风(乘风振翼而舞),其五曰疏翎(转项毯其翎羽),其六曰顾步(行而回首下顾)。后辈丹青,则而象之。杜甫诗称“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恨不见十一之势复何如也。

夕阳山郭图全文(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3)

吴道子

开元中,将军裴旻居丧,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曰:“吾画笔久废,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以通幽冥。”旻于是脱去縗服,若常时装束,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慄。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

《金桥图》

《金桥图》者,唐明皇封泰山,回车驾,次上党。潞之父老,负担(校原作檐,从汲本改)壶浆,远近迎谒。帝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锡赉有差。其间有先与帝相识者,悉赐以酒食,与之话旧故。所过村部,必令询访孤老丧疾之家,加吊恤之,父老欣欣然莫不瞻戴,叩乞驻留焉。及车驾过金桥(桥在上党),御路萦转,上见数十里间,旗纛鲜华,羽卫齐肃。顾左右曰:“张说言我勒兵三十万,旌旗径千里,挟右上党,至于太原(见《后土碑》),真才子也。”帝遂召吴道子、韦无忝、陈闳,令同制《金桥图》。御容及帝所乘照夜白马,陈闳主之;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木、鸷鸟、器仗、帷幕,吴道子主之;狗、马、驴、骡、牛、羊、橐駞、猴、兔、猪、<豕出>之属,韦无忝主之。图成,时谓三绝焉。

先天菩萨

有先天菩萨帧,本起成都妙积寺。唐开元初,有尼魏八师者,常念大悲咒。有双流县民刘乙,小字意儿,年十一岁,自言欲事魏尼,尼始不纳,遣亦不去,常于奥室坐禅。尝白魏云:“先天菩萨见身此地”,遂筛灰于庭,一夕有巨迹,长数尺,伦(校,汲本作“轮”)理成就。意儿因谒画工,随意设色,悉不如意。有僧法成者,自云能画,意儿常合(校汲本合下多一“掌”字)仰祝,然后指授之,仅十稔,功方就。后塑先天菩萨像,二百四十二首,首如塔势,分臂如蔓。所画样凡十五卷。有柳七师者,崔宁之甥,分三卷往上都流行。时魏奉古为长史,得其样进之。后因四月八日,复赐高力士。今成都者,是其次本。

资圣寺

资圣寺中窗间,吴道子画高僧,韦述赞,李严书。中三门外两面上层,不知何人画,人物颇类阎笔。寺西廊北隅,杨坦画《近塔天女》,明睇将瞬。团塔院北堂,有铁观音,高三丈余。观音院两廊《四十二贤圣》,韩幹画,元载赞。东廊北壁散马,不意见者如将嘶。蹀圣僧中龙树商那,和修绝妙。团塔上菩萨,李嗣真画;四面花鸟,边鸾画;当中药王菩萨,顶上茸葵尤佳。塔中藏千部《法华经》,词人作诸画联句。

净域寺

净域寺者,本唐太穆皇后宅,后舍为寺。寺僧云,三阶院门外是神尧皇帝射孔雀处。西禅院门外有《游目记碑》云:“王昭隐画门西里面和修吉龙王有灵。”及门内西壁,有画光(校,汲本作“火”)目药义部落绝奇,鬼首上蟠蛇可惧。东廊有张璪画林石,险怪;西廊万菩萨院门里南壁,有皇甫轸画鬼神及雕,雕若脱壁。轸与吴道子同时,吴以其艺逼己,募人刺杀之。

西明寺

唐西明、慈恩寺率多名贤书画。慈恩塔前壁上有画《湿耳师子跌(校,寺塔记作伏)心花》,为时所重。圣善、敬爱两寺皆有古画,圣善寺木塔有郑广文书画,敬爱寺山亭院壁上有画《雉》,若真,砂子上有时贤题名及诗什甚多。

相蓝十绝

《大相国寺碑》,称寺有十绝。其一,大殿内弥勒圣容,唐中宗朝僧惠云于安业寺铸成,光照天地,为一绝;其二,睿宗皇帝亲感梦,于延和元年七月二十七日改故建国寺为大相国寺,睿宗御书牌额,为一绝;其三,匠人王温重装圣容,金粉肉色,并三门下善神一对,为一绝;其四,佛殿内有吴道子画文殊、维摩像,为一绝;其五,供奉李秀刻佛殿障日九间,为一绝;其六,明皇天宝四载乙酉岁,令匠人边思顺修建排云宝阁,为一绝;其七,阁内西头有陈留郡长史乙速令孤为功德主时,令石抱玉画《护国除灾患变相》,为一绝,其八,西库有明皇先敕车道政往于阗国传北方毗沙门天王样来,至开元十三年封东岳时,令道政于此依样画天王像为一绝,其九,门下有瑰师画《梵正帝释》及东廊障日内有《法华经二十八品功德变相》,为一绝;其十,西库北壁有僧智俨画《三乘因果入道位次图》,为一绝也(宋次道《东京记》亦载相国寺十绝,乃是后来所见事迹,此不具录)。

夕阳山郭图全文(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4)

王维

唐王维右丞,字摩诘,少以词学知名,有高致,信佛理,蓝田南置别业,以水木琴书自娱。善画山水、人物,笔踪雅壮,体涉古今。尝于清源寺壁画《辋川图》,岩岫盘郁,云水飞动。自制诗曰:“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时人知。”又尝至招国坊庾敬休宅,见屋壁有画《按乐图》,维孰(校,汲本作“熟”)视而笑,或问其故,维答曰:“此所奏曲适到《霓裳羽衣》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验之,无一差者。

三花马

唐开元天宝之间,承平日久,世尚轻肥,三花饰马。旧有家藏韩干画《贵戚阅马图》,中有三花马,兼曾见苏大参家有韩干画《三花御马》,晏元献家张萱画《虢国出行图》中亦有三花马。三花者,剪騣为三辨(校,汲本作辫)。白乐天诗云:“凤笺书五色,马鬛剪三花。”

崔圆

唐安禄山之陷两京也,王维、郑虔、张通皆处贼庭。洎克复之后,朝廷未决其罪,俱囚于杨国忠之旧第。崔圆相国素好画,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皆以圆勋贵莫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深,颇极能事,后皆从宽典。至于贬窜,必获善地。

周昉

唐周昉,善属文,穷丹青之妙,多游卿相间,贵公子也。兄皓,善骑射,随哥舒翰征吐蕃,收石堡城,以功为执金吾。德宗建章明寺,召皓云:“闻卿弟善画,欲使之画章明寺壁,卿特为言之。”又经数月,再召之,昉乃就事。落土之际,(土锥,朽画者也)都人士庶,观者以万数。其间鉴别之士,有称其善者,或指其瑕者,昉随日改定。月余,是非语绝,无不叹其神妙。郭汾阳婿赵纵侍郎,尝令韩干写真,众称其善。后复请昉写之,二者皆有能名。汾阳尝以二画张于坐侧,未能定其优劣。一日,赵夫人归宁,汾阳问曰:“此画谁也?”云:“赵郎也。”复曰:“何者最似?”云:“二画皆似,后画者为佳。盖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后画者兼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尔。”后画者,乃昉也。汾阳喜曰:“今日乃决二子之胜负。”于是令送锦彩数百匹以酬之。昉平生画墙壁卷轴甚多,贞元间,新罗人以善价收置数十卷,持归本国。

张璪

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分郁茂之荣柯,对轮囷之老枿,经营两足,气韵双高。此其所以为异也。璪尝撰《绘境》一篇,言画之要诀。初,毕宏庶子擅名于代,一见璪画,惊叹之。璪又有用秃笔或以手模绢素而成画者,因问璪所授,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君于是阁笔。建中末,曾于长安平康里张氏第画八幅山水障,破墨未了,值朱泚之乱,京城搔动,璪亦登时逃去,其家人见在桢,苍(校,汲本桢作“帧”,苍作“仓”)忙掣落,此障最见璪用思处。又有一士人家曾请璪画林石一障,士人云亡。有兵部李约员外好画成癖,知安道,宋谢灵运、陆探微,梁张僧繇,隋展子虔,唐韩幹、吴道子画。又成都静德精舍,有薛稷画杂人物鸟兽二壁,有胡氏(亡其名),嗜古好奇,惜少保之迹将废,乃募壮夫,操斤力剟于颓坌之际,得像三十七首、马八蹄。又于福圣寺得展子虔天乐部二十五身,悉陷于屋壁,号宝墨亭,司门外郎郭圆作记。自是长者之车,益满其门矣。

《西园图》

《清夜游西园图》者,晋顾长康所画,有梁朝诸王跋尾处,云:“图上若干人,并食天厨。”唐贞观中,褚河南装背,题处具在。其图本张维素物,传至相国张弘靖家,弘靖元和中忽奉诏取之,是时并钟元常书《道德经》一部,同进入内。后中贵人崔谭峻自禁中将出,复流落人间。有张维素子周封,泾州从事,帙(校,汲本作“秩”)满居京,一日,有人将此图求售,周封惊异之,遽以绢数匹易得。经年忽闻款门甚急,问之,见数人同称仇中尉愿以三百素易公《清夜游西园图》,周封惮其迫胁,遽以图授之,翊日果赍绢至。后方知其伪,乃是一豪士求江淮大盐院,时王涯判盐铁,酷好书画,谓此人曰:“为余访得《清夜游西园图》,当遂公所请,因为计取之耳。”及十家事起后,流落一粉铺家,未几,为郭承嘏侍郎阍者以钱三百市之,以献郭公。郭公卒,又流传至令狐相家。一日,宣宗问相国有何名画,相国具以图对,既而复进入内。

《雪诗图》(李益附)

唐郑谷,有《雪》诗云:“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而购之,其家弱妻已练为衣里矣。惟得两幅,双柏一石在焉。李嗟惋久之,作《练桧记》述张画意,词多不载(自具李约《文集》)。

《石桥图》

保寿寺,本高力士宅。天宝九载,舍为寺。初铸钟成,力士设斋庆之,举期毕至,一击百千,有规其意,连击二十杵者。其经藏阁规模危巧,两塔上火珠受十余斛。文宗朝,有河阳从事李涿者,性好奇古,与寺僧善。尝与之同观寺库中旧物,忽于破瓮内得物如被,幅裂污坌,触而尘起。涿徐视之,乃画也。因以州县图三及绢三十匹换之,令家人装治,幅长丈余。因持访于常侍柳公权,乃知张萱所画《石桥图》。明皇赐力士,因留寺中也。后为鬻画人宗牧言于左军。忽一日,有中使至涿第,宣敕取之,即时进入禁中。帝好古,见之大悦,命张于云韶院。

夕阳山郭图全文(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5)

柳公权

唐柳公权,名节文行,著在简策,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版,问遗岁时巨万,多为主藏者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滕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惟笔砚图书,自扃鐍之。

会昌废壁

唐李德裕镇浙西日,于润州建功德佛宇,曰甘露寺。当会昌废毁之际,奏请独存,因尽取管内废寺中名贤画壁,置之甘露。乃晋顾凯之、戴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时人多传诵之。叚赞善善画(《历代名画记》中有叚去惑,岂非宫赞),因采其诗意景物图写之,曲尽萧洒之思。持以赠谷,谷珍领之,复为诗寄谢云:“赞善贤相后,家藏名画多,留心于绘素,得事在烟波,属兴同吟咏,功成更琢磨,爱余风雪句,幽绝写渔蓑。”

李益者,肃宗朝宰相揆之族子,登进士第,有才思,长于歌诗。有《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尽图写为屏障。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是也。

郑赞

唐外郎荥阳郑赞,宰万年日,有以贼名而荷校者,赞命取所盗以视,则烟晦古丝三四幅,齐罽裁褾,班鼊皮轴之,曰:“是画也,太尉李公所宝惜。”有《赞皇图篆》存焉。当时人以七万购献于李公者,遂得渠横梁倅职。后因出妓,复落民间,今幸其妓人不鉴,以卑价市之。后妓人自他所得知其本直,因归诉,请以所亏价书(校汲本作“输”)罪,赞不得决。时延寿里有水墨李处士,以精别画品游公卿门,召使辨之。李瞪目三叹曰:“韩、展之上品也。”虽黄沙之情已具,而丹笔之断尚疑。会有赍籍自禁军来认者,赞以且异奸盗,非愿荷留,因并画桎送之,后永亡其耗。

卢氏宅

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稍粗于常用笔管,两头各出半寸已来,中间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每一事刻《从军行》诗两句,若“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是也,似非人功。其画迹若粉描,向明方可辨之,云用鼠牙雕刻。故崔铤郎中《文集》有《王氏笔管记》,体类韩退之记画。倚之子绍孙,博雅好古,善琴阮,其所居乃卢氏旧宅,在洛中归德坊南街。厅屋是杏木梁,西壁有韦旻郎中画散马七匹,东壁有张长史草书数行,长史世号“张颠”。宅之东果园,《两京新记》所载,是马(校,汲本作“为”)周旧宅。

赵岩

梁驸马都尉赵岩,酷好绘事,兼闲小笔。偶唐末乱世,独推至鉴。人有鬻画者,则必以善价售之,不较其多少,繇是四远向风抱画者,岁无虚日。复以亲贵擅权,凡所依附,率多以法书名画为贽,故画府秘藏图轴,仅五千余卷,时称盛焉。假日亦多自仿前贤名迹,动(校,汲本作“勒”)成卷轴。每延致艺士,辐凑门馆,各取其所长而厚遇之,然多不迨已也,亦未始面加雌黄,荒浅甚者,自惭而退。食客常至百余人,其间亦多琴棋道术高雅之流,时衣冠士族,尚有唐之遗风也。以画见留者,惟胡翼、王殷二人而已。尝令胡翼品第画府之优劣,中品已下,或有未至者,即指示令医去其病,或用水刷,或以粉涂,有经数次方合其意者,时人谓之赵家画选场。其精别如此(愚谓天水用适一时之意则已,果然数以粉涂水洗,则成何画也)。

刘彦齐

梁千牛卫将军刘彦齐,善画竹,为时所称。世族豪右,秘藏书画虽不及天水之盛,然好重鉴别,可与之争衡矣。本借贵人家图画,臧赂掌画人私出之,手自传模,其间用旧褾轴装治,还伪而留真者有之矣。其所藏名迹,不啻千卷,每暑伏晒曝,一一亲自卷舒,终日不倦。能自品藻,无非精当,故当时识者皆谓“唐朝吴道子手,梁朝刘彦齐眼”也。

常生

王先主既下蜀城,谒僖宗御容。于时绘壁,百僚咸在,惟不见田令孜、陈太师,因问何不写貌彼二人,左右对以近方涂灭。先主曰:“不然,吾与陈、田本无仇恨,图霸之道,披此血刃,岂与丹青为参商乎?”遽命工重写之。待诏常生(名重胤)曰:“不必援毫。”乃挼皂荚水洗壁,而风姿宛然。先主嘉赏之,赐以金帛也。常生传神,素号绝手,自云:“我画壁除摧圮拓烂外,雨淋水洗,断无剥落。”先是诗僧贯休能画,谓常生曰:“贫道观画多矣,如吾子所画,前无来人,后无继者。”其见赏如此。

卷六

近事(皇朝、孟蜀、江南、大辽、高丽,总三十二事)

玉堂故事 枢密楚公 苏氏图画 王氏图画

《秋山图》 恩赐种放 《卧雪图》 觉称画

《慈氏像》 《千角鹿图》 《训鉴图》 《五客图》

退思岩 张氏图画 丁晋公 《斗牛》画

玉画义 董羽壁 没骨图 孝严殿

相国寺 王舍城寺 应天三绝《八仙真》

钟馗样 《赏雪图》 《南庄图》李王印篆

铺殿花 常思言 《高丽图》术画

玉堂故事

太祖平江表,所得图画赐学士院。初有五十余轴,及景德咸平中,只有《雨村牧牛图》三轴,无名氏;《寒芦野雁》三轴,徐熙笔;《五王饮酪图》二轴,周文矩笔。悉令重装背焉。玉堂后北壁两堵,董羽画水,正北一壁,吴僧巨然画山水,皆有远思,一时绝笔也。有二小壁画松,不知谁笔,亦妙,今并在焉。

枢密楚公

江表用师之际,故枢密使楚公适典维扬,于时调发军饷,供济甚广。上录其功,将议进拜,公自陈愿寝爵赏,闻李煜内库所藏书画甚富,辄祈恩赐。上嘉其志,遂以名笔仅百卷赐之,往往有李主图篆暨唐贤跋尾(公薨后寻多散失。其孙泰,今为太常少卿,刻意购求,颇有所获。少卿乃余之祖舅,如江都《王马》、韩晋《公牛》、王摩诘《辋川》样等,常得观焉)。

苏氏图画

苏大参雅好书画,风鉴明达。太平兴国初,江表平,上以金陵六朝旧都。复闻李氏精博好古,艺士云集,首以公倅是邦,因喻旨搜访名贤书画,后果得千余卷上进。既称旨,乃以百卷赐之。公后入拜翰林承旨。启沃之余,且复语及图画,于时敕借数十品于私第,未几就赐焉。至今苏氏法书名画最为盛矣(公尝奏对于便殿,屡目画屏,其画乃钟隐画《鹰猴图》,上知其意,即时取以赐之。余尝于其孔之纯处见之)。

王氏图画

王文献家书画繁富,其子贻正,继为好事。尝往来京雒间访求名迹,充初巾衍。太宗朝尝表进所藏书画十五卷,寻降御紥云:“卿所进墨迹并古画,复遍看览,俱是妙笔。除留墨迹五卷、古画三卷领得外,其余却还卿家,付王贻正。”其余者,乃是王羲之墨迹、晋朝名臣墨迹、王徽之书(校,汲本作“画”)、唐阎立本画《老子西升经图》、薛稷画鹤,凡七卷。犹子涣,遂得模诏紥,刊于翠琰。

《秋山图》

太平兴国中,秘阁曝画。时陶谷为翰长,因展《秋山图》一面,令黄居采品第之,居采一见动容曰:“此图实居采与父筌奉孟主命同画,以答江南信币,绢缝中有居采父子姓名。”视之果验。曾有人于向文简家见十二幅图,花、竹、禽鸟、泉石、地形皆极精妙,上题云:“如京副使臣黄筌等十三人合画”,图之角却有江南印记,乃是孟氏赠李主之物也。文简薨,其图不知所在。

恩赐种放

真宗祀汾阴还,驻跸华阴,因登亭望莲花峰,忽忆种放居是山,亟令中贵人裴愈召之。时放称疾不应召,上笑而止,因问愈曰:“放在家何为耶?”愈对曰:“臣到放所居时,会放在草厅中看画《水牛》二轴。”上顾谓侍臣,曰:“此高尚之士怡性之物也。”遂按行在所见扈从图轴,得四十余卷,尽令愈往赐之,皆名踪古迹也(放隐终南山豹林谷,或居华山,往来不常,时方在华山也)。

《卧雪图》

《图画见闻志》郭若虚7

丁晋公典金陵,陛辞之日,真宗出八幅《袁安卧雪图》一面,其所画人物、车马、林石、庐舍,靡不臻极。作从者苦寒之态,意思如生。旁题云:“臣黄居采等定到神品上,但不书画人姓名,亦莫识其谁笔也。”上宣谕晋公曰:“卿到金陵日,可选一绝景处张此图。”晋公至金陵,乃于城之西北隅构亭,曰赏心,危耸清旷,势出尘表。遂施图于巨屏,到者莫不以此为佳观。岁月既久,缣素不无败裂,由是往往为人刲窃。后王君玉密学出典是邦,素闻此图甚奇,下车之后,首欲纵观,乃见窃以殆尽,嗟惋久之,乃诗于壁,其警句云:“昔人已化嘹天鹤,往事难寻《卧雪图》。”

觉称画

大中祥符初,有西域僧觉称来,馆于兴国寺之传法院,其僧通四十余本经论,年始四十余岁。丁晋公延见之,嘉其敏惠。后作《圣德颂》以上,文理甚富,上问其所欲,但云:“求金襕袈裟,归置金刚坐下。”寻诏尚方造以给之。觉称自言酤兰左国人,刹帝利性(校汲本作“姓”),善画。尝于译堂北壁画释迦面,与此方所画绝异(昔有梵僧带过白氎上本,亦与寻常画像不同。盖西国所称,仿佛其真,今之仪相,始自晋戴逵。刻制梵像,欲人生敬,时颇有损益也)。

《慈氏像》

景祐中,有画僧曾于市中见旧功德一幅,看之,乃是《慈氏菩萨像》。左边一人执手炉,裹袱头,衣中央服;右边一妇人捧花盘,顶翠凤宝冠,衣珠络泥金广袖。画僧默识其立意非俗,而画法精高,遂以半千售之,乃重加装背,持献入内阎都知。阎一见且惊曰:“执香炉者,实章圣御像也;捧花盘者,章宪明肃皇太后真容也。此功德乃高文进所画,旧是章宪阁中别置小佛堂供养,每日凌晨焚香恭拜。章宪归天,不意流落一至于此。”言讫于悒,乃以束缣偿之,复增华其标轴。即日进于澄神殿,仁庙对之,瞻慕慽容。移刻方罢,命藏之御府,以白金二百星赐答之。

《千角鹿图》

皇朝与大辽国驰礼,于今仅七十载,继好息民之美,旷古未有。庆历中,其主(号兴宗)以五幅缣画《千角鹿图》为献,旁题“年、月、日御画”。上命张图于太清楼下,召近臣纵观,次日又敕中闱宣命妇观之,毕藏于天章阁。

《训鉴图》

皇祐初元,上敕待诏高克明等图画三朝盛德之事,人物才及寸余,宫殿、山川、銮舆、仪卫咸备焉。命学士李淑等编次序赞之,凡一百事,为十卷,名《三朝训鉴图》。图成,复令传模镂版印染,颁赐大臣及近上宗室。

《五客图》

李文正尝于私第之后园育五禽以寓目,皆以客名之,后命画人写以为图,鹤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鹦鹉曰陇客,白鹇曰闲客,鹭鸶曰雪客,各有诗篇题于图上,好事者传写之。

退思岩

鲁肃简以孤直遇主,公家之事,知无不为。每中书罢,归私宅,别居一小斋,图绘山水,题曰“退思岩”。独游其间,虽家人罕接焉。

张氏图画

张侍郎(去华)典成都时,尚存孟氏有国日屏扆图障,皆黄筌辈画。一日,清河患其暗旧损破,悉令换易,遂命画工别为新制,以其换下屏面。迨公帑所有旧图,呼牙侩高评其直以自售,一日之内,获黄筌等图十余面。后贰卿谢世,颇有奉葬者。其子师锡,善画好奇,以其所存宝藏之。师锡死,复有葬者。师锡子景伯,亦工画,有高鉴,尚存余蓄,以自宝玩。景伯死,悉以葬焉。

丁晋公

丁晋公家藏书画甚盛,南迁之日,籍其财产,有李成山水寒林共九十余轴,佗皆称是,后悉分掌内府矣。

斗牛画

马正惠尝得《斗水牛》一轴,云厉归真画,甚爱之。一日,展曝于书室双扉之外,有输租庄宾适立于砌下,凝玩久之,既而窃哂。公于青琐间见之,呼问曰:“吾藏书,农夫安得观而笑之?有说则可,无说则罪之。”庄宾曰:“某非知画者,但识真牛。其斗也,尾夹于髀间,虽壮夫旅力,不可少开。此画牛尾举起,所以笑其失真”(愚谓虽画者能之妙,不及农夫见之专也。擅艺者所宜愽究)。

玉画义

张文懿性喜书画,今古图轴,襞积繁夥,铨量必当,爱护尤勤。每张画,必先施帟幕,画义以白玉为之,其画可知也。

董羽水

玉堂北壁旧有董羽画水二堵,笔力遒劲,势若摇动,其下一二尺颇有两坏处。苏易简为学士,尤爱重之,苏适受诏知举,将入南宫,嘱于同院韩丕,使召名笔完葺之。苏既去,韩乃呼工之赤白者,圬墁其半,而用朱画栏槛以承之。苏出见之,怅恨累日,虽命水洗涤,而痕迹至今尚存。时人以苏之鉴尚,韩之纯朴两重焉。

没骨图

李少保(端愿)有图一面,画芍药五本,云是圣善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房卧中物,或云太宗赐文和。其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旁题云:“翰林待诏臣黄居采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但取其浓丽生态以定品。”后因出示两禁宾客,蔡君谟乃命笔题云:“前世所画,皆以笔墨为上,至崇嗣始用布彩逼真,故赵昌辈效之也。”愚谓崇嗣遇兴偶有此作,后来所画,未必皆废笔墨。且考之六法,用笔为次,至如赵昌,亦非全无笔墨,但多用定本临模,笔气羸懦,惟尚傅彩之功也(校,汲本“愚谓”起均作夹行小字)。

孝严殿

治平甲辰岁,于景灵宫建孝严殿,奉安仁宗神御。乃鸠集画手,画诸屏扆、墙壁,先是三圣神御殿两廊,图画创业戡定之功及朝廷所行大礼,次画讲肄文武之事、游豫宴飨之仪,至是又兼画应仁宗朝辅臣吕文靖已下至节钺凡七十二人。时张龙图(焘)主其事,乃奏请于逐人家取影貌传写之,鸳行序列,历历可识其面,于是观者莫不叹其盛美。

相国寺

治平乙巳岁雨患,大相国寺以汴河势高,沟渠失治,寺庭四廊,悉遭淹浸,圮塌殆尽。其墙壁皆高文进等画,惟大殿东西走马廊相对门庑,不能为害。东门之南,王道真画《给孤独长者买祗陁太子园因缘》;东门之北,李用及与李象坤合画《牢度义斗圣变相》;西门之南,王道真画《志公变》、《十二面观音像》;西门之北,高文进画《大降魔变相》,今并存之,皆奇迹也。其余四面廊壁皆重修复后,集今时名手李元济等,用内府所藏副本小样,重临仿者,然其间作用,各有新意焉。

王舍城寺

魏之临清县东北隅,有王舍城佛刹,内东边一殿极古,四壁皆吴生画禅宗故事,其书不知谁人,类褚河南。循例接劳北使及使辽者过,则县大夫自请游观,仍粉榜志使者姓名。

应天三绝

唐僖宗幸蜀之秋,有会稽山处士孙位,扈从止成都,位有道术,兼工书画。曾于成都应天寺门左壁画坐天王暨部从鬼神,笔锋狂纵,形制诡异,世莫之与比,历三十余载,未闻继其高躅。至孟蜀时,忽有匡(校,汲本作“烱”)山处士景焕(一名朴),善画,焕与翰林学士欧阳烱为忘形之友,一日,联骑同游应天,适睹位所画门之左壁天王,激发高兴,遂画右壁天王以对之,二艺争锋,一时壮冠。渤海叹重其能,遂为长歌以美之。继有草书僧梦归后至,因请书于廊壁,书画歌行,一日而就,倾城士庶,看之阗噎寺中。成都人号为“应天三绝”也(辛显云,景焕所画不及孙位远甚)。焕尤好画龙,有《野人闲话》五卷行于世,其间一篇,惟叙画龙之事。

《八仙真》

道士张素卿,神仙人也。曾于青城山丈人观,画五岳四渎真形,并十二溪女数壁,笔迹遒健,神彩欲活,见之者心悚神悸,足不能进,实画之极致者也。孟蜀后主数遣秘书少监黄筌,令依样摹之,及下山,终不相类。后因蜀主诞日,忽有人持素卿画《八仙真形》以献蜀主,蜀主观之,且叹曰:“非神仙之能,无以写神仙之质。”遂厚赐以遣。一日,命翰林学士欧阳烱次第赞之,复遣水部员外郎黄居宝八分题之。每观其画,叹其笔迹之纵逸;览其赞,赏其文词之高古;玩其书,爱其点画之雄壮。顾谓八仙,不让三绝(八仙者,李阿、容成、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长寿仙、葛永瑰)。

钟馗样

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鞹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有得之以献蜀主者,蜀主甚爱重之,常挂卧内。一日,召黄筌,令观之,筌一见称其绝手。蜀主因谓筌曰:“此钟馗若用拇指掏其目,则愈见有力,试为我改之。”筌遂请归私室,数日,看之不足,乃别张绢素画一钟馗,以拇指掏其鬼目。翊日,并吴本一时献上,蜀主问曰:“向止令卿改,胡为别画?”筌曰:“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拇指,以故不敢辄改也。臣今所画,虽不迨古人,然一身之力并在拇指,是敢别画耳。”蜀主嗟赏之,仍以锦帛鋈器,旌其别识。

《赏雪图》

李中主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命太弟已下登楼展宴,咸命赋诗,令中人就私第赐李建勋继和。是时建勋方会中书舍人徐铉、勤政学士张义方于溪亭,即时和进。乃召建勋、铉、义方同入,夜艾方散。侍臣皆有兴咏,徐铉为前后序。仍集名手图画,曲尽一时之妙。真容,高冲古主之;侍臣、法部、丝竹,周文矩主之;楼阁宫殿,朱澄主之;雪竹寒林,董源主之;池沼禽鱼,徐崇嗣主之。图成,无非绝笔。

《南庄图》

李后主有国日,尝令周文矩画《南庄图》,尽写其山川气象、亭台景物,精思详备,殆为绝格。开宝癸亥岁归朝,首贡于阙下,籍之秘府。

李主印篆

李后主才高识博,雅尚图书,蓄聚既丰,尤精赏鉴。今内府所有图轴暨人家所得书画,多有印篆,曰“内殿图书”、“内合同印”、“建业文房之宝”、“内司文印”、“集贤殿书院印”、“集贤院御书印”(此印多用墨);或亲题画人姓名,或有押字,或为歌诗杂言。又有织成大回鸾、小回鸾、云鹤、练鹊、墨锦褾饰(今绫锦院效此织作),提头多用织成绦带,签贴多用黄经纸,背后多书监装背人姓名及所较品第。又有澄心堂纸,以供名人书画。

铺殿花

江南徐熙辈,有于双缣幅素上画丛艳叠石,傍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蝉之妙,乃是供李主宫中挂设之具,谓之铺殿花,次曰装堂花,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故观者往往不甚采鉴。

常思言

余熙宁辛亥冬,被命接劳北使为辅行,日与其副燕人马禋、邢希古结驷并驰。希古恭顺详敏,有儒者之风,从容语及图画,曰燕京有一布衣,常其姓,思言其名,善画山水林木,求之者甚众,然必在渠乐与即为之,既不可以利诱,复不可以势动,此其所以难得也。复见问曰:“南朝诸君子颇有好画者否?”余答曰:“南朝士大夫自公之暇,固有琴樽书画之乐。”希古慨然嗟慕,形乎神色(愚以谓常生者,擅艺,居幽朔之间,不被中国之声教。果能不可以势动,复不可以利诱,则斯人也,岂易得哉)。

高丽国

皇朝之盛,遐荒九译来庭者,相属于路。惟高丽国敦尚文雅,渐染华风,至于伎巧之精,他国罕比,固有丹青之妙。钱忠懿家有着色山水四卷,长安临潼李虞曹家有《本国八老图》二卷,及曾于杨褒虞曹家见细布上画《行道天王》,皆有风格。熙宁甲寅岁,遣使金良鉴入贡,访求中国图画,锐意购求,稍精者十无一二,然犹费三百余缗。丙辰冬,复遣使崔思训入贡,因将带画工数人,奏请模写相国寺壁画归国,诏许之,于是尽模之持归。其模(校,汲本两模字均作“摸”)画人颇有精于工法者,彼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摺叠扇为私觌物,其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近岁尤秘惜,典客者盖稀得之(倭国乃日本国也,本名倭,既耻其名,又自以在极东,因号日来也,今则臣属高丽也)。

术画

夫士必以忠醇径亮,尽瘁于公,然后可称于任、可爵于朝,恶夫邪佞以苟进者,则不免君子之诛。艺必以妙悟精能取重于世,然后可著于文、可宝于笥,恶夫眩惑以沽名者,则不免鉴士之弃。昔者孟蜀有一术士,称善画,蜀主遂令于庭之东隅画野鹊一只,俄有众禽集而噪之。次令黄筌于庭之西隅画野鹊一只,则无有集禽之噪。蜀主以故问筌,对曰:“臣所画者艺画也,彼所画者术画也,是乃有噪禽之异。”蜀主然之。国初有道士陆希真(校,汲本作“直”)者,每画花一枝,张于壁间,则游蜂立至。向使边、黄、徐、赵辈措笔,定无来蜂之验。此抑非眩惑取功、沽名乱艺者乎?至于野人腾壁,美女下墙,禁五彩于水中,起双龙于雾外,皆出方术怪诞,推之画法阙如也。故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