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太八号是哪里产的 户太八号出现之前(1)

28年前我高中毕业后便嫁到了现在的家,这个家和别的穷苦人家没有两样,除了昏黄的电灯以外没有一样电器。在这种环境下,我陪嫁28加重大链盒自行车就显得格外耀眼。我们一家6口人住在一砖到顶的大瓦房里,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

婚后第二年我怀孕了,骑着自行车走在乡间坑洼不平的小路上,微风拂过,路边田野里的庄稼都懒洋洋地耷拉着头,绿中带蓝的叶子无力地卷曲着。又是一年秋收季,我心里嘀咕着:今年应该又不会有什么好收成吧!公路上零散的汽车缓慢地开着,生怕路上谁的自行车因车闸失灵而撞上来。公路边,几个小孩的相互追逐的银铃般的嬉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这声音在路边树荫下的葡萄摊旁戛然而止,同他们一样,我也被那随风吹来的阵阵葡萄香叫停了下来。

户太八号是哪里产的 户太八号出现之前(2)

■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葡萄多钱一斤?”我边停车边问道。

“二毛五”,摊主答。

“能便宜些么?”

“二毛五已经不贵咧”,摊主说。

“二毛我多买些,你没看行不?”我又讨价道。

摊主一脸的不高兴,但还是碍于我是孕妇的份上,不情愿地答应了我:“唉,行吧行吧!”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斤葡萄二毛五确实也不贵了,但对我来说却有点为难。付完钱后,我把买来的一部分葡萄分给了围在葡萄摊周围的几个素不相识的小孩吃了。那几个光着膀子的皮肤黝黑的男孩倒也不客气接过就吃了,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羞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收下,转身拐个弯和同伴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自行车行驶在斑驳的树荫下,我边走边想:我的小孩以后也会不会和他们一样,暑假除了下河捞鱼虾之外,就是到处捉迷藏,过着跟他们一样穷苦单纯的生活?啥时候我家也能种上葡萄,依靠葡萄给我们带来富足的生活?母亲一声熟悉的呼唤声打乱了我的思绪,原来是到了娘家门口,吃完饭我便和父母拉起了家常,一时间贫困的忧愁被我抛之脑后。

户太八号是哪里产的 户太八号出现之前(3)

■ 图源网络

父亲问了当年夏季的小麦收成情况,又问到了秋玉米的长势情况,我都如实回答。因为地质差,一年到头庄稼收不了多少。我家的地,属于70年代河道治理后,人工用架子车在附近山上拉土垫的滩地,除了地表十几二十公分的土外,底下全是砂石,地质较差成了我家当时不富裕的主要原因。母亲看我隆起的腹部,一脸愁容。父亲忙转身回到炕上拿出了一沓黄红色广告纸,边递给我边说,这是自己年冬骑着自行车到百里外的农高会上特意拿回来的,希望能对我今后的生活有所帮助。捏着父亲给的广告纸,嘴上仍旧是拉不完的家常,但心里确是五味杂陈。带着喜悦和憧憬,我将其装进了自行车后的黑白格子小布包中。

希望的小布包一装就是五年,这五年,贫穷一直困扰着我的家庭,本不富裕的家中又迎来了2个鲜活的小生命。我爱他们,但是爱的背后是要有责任的,家庭之中必须有人站出来担当,“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我还是懂的。因此,在婚后的第五年冬,我带着对葡萄的执念以及借来的几千块钱和一大兜干馍,与丈夫坐上了去山东的绿皮火车。

户太八号是哪里产的 户太八号出现之前(4)

■ 图源网络

那个年代,多数农民都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种植经济作物的并不多见,更别提像葡萄这样的果树了。即便是大家种了果树,也都是瞎摸索,没有专业的技术可供借鉴,所以敢冒险的人不多。当我提出要去山东买葡萄苗种葡萄的决定时,周围很多人立马投来不解的目光,认为这件事似乎很疯狂。但好在我有一个默默支持我的丈夫,他没有跟其他人一样怀疑,而是决定陪我大干一场。可能是年轻气盛,也可能是别无选择,我深知,这是唯一改变现状的一次机会。

车站熙熙攘攘的声音瞬间就被留在站台里边那个深邃的尽头,列车风驰电掣地一路向前,好像要加快由穷到富的节奏。车一到山东潍坊,我们就被事先联系好的葡萄苗主,接到车站旁的小旅店,第二天一大早便去田里看树苗。山东的冬天和家里没啥两样,只是人家葡萄树结的果子比咱的多得多。到那户人家的葡萄苗地后,我们花了几天时间简单地学了点葡萄种植技术后,便背上两大蛇皮袋无核白鸡心葡萄苗子回到了家,接着就是按照那个山东人的嘱咐,大干了起来。

冬季挖好定植坑后,我们还借了好几百块钱,买了水泥、钢筋,打了当时为数不多的水泥杆,准备来年春天栽树用。到了秋天,葡萄树已初见雏形,但冬季修剪却成了大问题。还是在父亲的帮助下,邀请到他的老同学给我们修剪葡萄树。但到了第三年春天,却事与愿违,葡萄树只发芽不结果,这可把人愁坏了。我是个要强的人,心想着:求人不如求己,还是靠自己吧。于是,我决定自己要走出去学习更多的葡萄种植技术,但至于去找谁,连我也不知道。只能在农闲时,骑着自行车到处乱转,碰到谁家种葡萄就去人家地里转转,和他们交谈,向他们讨学经验,回家之后取出小本一一记录。

户太八号是哪里产的 户太八号出现之前(5)

■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户县种葡萄的人并不多,葡萄种植户零零散散,户太八号也还没有被研制出来。种植户多集中在白庙乡,这个乡离我家不远。这里种植的主要品种是一款当地教堂的教会人员从国外(日本)引进回来的葡萄品种——黑奥林,这种葡萄属于中晚熟品种,果粒大,口感酸甜多汁,果实呈深紫色。

由于经验不足,我只四处摸索,不放过一丝学习的机会。不为别的,就为能纾解母亲脸上的愁容,为了能看到葡萄的丰收,彻底改变家庭的贫苦现状。这种脚踏实地地在黄土地中耕耘的感觉,让人十分踏实。

直到第四年金秋,我的葡萄树终于不负我这个有心人,葡萄长势很好,三亩地卖了3600元,每亩地纯收入1200元,比原来种植粮食的收入足足高了10倍。就这样,我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为此我信心满满地制定了我人生的下一个5年计划:第一年,在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翻倍,达到或超过8000元;第二年种植面积仍不变,收入过万;第三年扩大生产,收入过5万……

户太八号是哪里产的 户太八号出现之前(6)

■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随着计划砝码的不断加大,我们的也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家里的状况也有了显著改善: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家用电器从无到应有尽有,曾经的大28自行车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小汽车代替,那个3亩小葡萄园已变成10亩设施大棚葡萄园。

重要的是,村里人对我们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经济基础决定话语权的道理是真理无疑。现在想起来,我一点也不后悔当年的那个冲动的决定,反而充满了感激。

在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我日复一日地四处奔波求学,逐渐掌握了扎实的葡萄种植经验与技术,也终于在当地的葡萄界崭露头角,常应邀为果农培训,外出交流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打心底里感谢那些对我不吝赐教的“老师”们,所以,每当有农户向我咨询葡萄种植问题,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将为其解答,将我掌握的技术经验,继续分享给想要通过栽树致富的他们,在他们身上我仿佛总能看到当年的自己。

20多年过去了,如今,那个曾经渴望靠栽葡萄翻身的小媳妇不知不觉已不再年轻。20余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家里的那几亩葡萄地,见证了我从青年、壮年再到中年的蜕变过程,也见证了我们家从一无所有的贫穷人家,到如今的小康之家的变迁 。虽说50岁后知天命,但我的“葡萄梦”还在继续着,我一步也没离开过我爱着的葡萄地,在葡萄园的田间地头,你总能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劳碌的身影。

作者 | 形影 | 陕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