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是满族镶蓝旗人,生于1816年,他是郑献亲王济尔哈朗的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的第六子。肃顺是标准的大清宗亲,晚清时期的权臣、重臣。在道光中期,肃顺从侍卫处侍卫做起,先后任正黄旗蒙古副都统、署理蜜舆使、正红旗护军都统、三等辅国将军、侍卫大臣等职。咸丰继位后,肃顺更加受到咸丰的倚重,官位更是青云直上,先后任内阁学士、护军都统、銮仪使、户部侍郎、御前带刀侍卫、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等职,与其三哥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都是当朝红人。咸丰病重期间,任命肃顺为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显赫尊贵,一时风头无两,满朝文武都要仰其鼻息。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1)

肃顺

咸丰驾崩前,肃顺与端华、载垣、景涛、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被咸丰任命为托孤八大臣,奉诏辅佐幼帝同治,史称“顾命八大臣”。在八人中,肃顺虽然排名第三,但谁都知道,肃顺才是八大臣的领头人。端华与载垣虽然资格老、德高望重,排在第一、二位,但二人没主见,真正能干事的还是肃顺。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2)

肃顺的真实相片

肃顺位高权重,又是咸丰帝的托孤大臣之首,先帝还曾给他留下密诏,危机时刻可行使擅杀大权。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地位显赫、手握大权的肃顺,竟然栽在年仅26岁的慈禧手里,被慈禧斩杀于京城宣武门外菜市口,史称“辛酉政变”。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肃顺的权利不够大?他的政治嗅觉不灵敏?肃顺不得人心?显然都不是!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3)

满清八旗兵

肃顺深耕官场几十年,政治风向应该是把握得很准,否则他不可能深居高位,且在道光和咸丰两位皇帝跟前都很得势。肃顺的权利还不够大吗?肯定也不是,咸丰驾崩后,大清帝国的权利掌握在顾命八大臣手中,而八大臣又以肃顺为首,咸丰还赐其临机决断之权。当时的肃顺已经45岁,正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黄金年龄,又是八个人联手,而慈禧是孤儿寡母,一个寡妇,且还不是正宫,年龄才26岁,大清还有祖训:后宫不得干政!那肃顺为何会败于慈禧之手,且还是败得一败涂地,连命都丢了呢?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4)

年轻时的慈禧

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一直困惑了很多人。在45岁的顾命大臣肃顺与26岁的寡妇太后慈禧的较量中,肃顺完败,肃顺被斩杀于京城玄武门外菜市口,端华和载垣被勒令自尽,其他5人被充军发配边疆。顾命八大臣灰飞烟灭,大清朝的命运被慈禧握在手中半个多世纪,这是咸丰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其实,万因皆有果,“辛酉政变”中肃顺失败被杀,不是偶然,也不是慈禧运气好,实则是必然。肃顺虽然位高权重,又有汉族武装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鼎力支持,但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肃顺眼光独到、能力强,是晚清朝廷大臣中少有的明白人,有“众人皆醉他独醒”之名誉。但他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在满人中人缘很差,宗亲、亲王、郡王及朝廷重臣几乎都被他得罪个遍。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5)

慈禧与慈安

实话实说,肃顺是风雨飘摇的晚清朝廷中非常难得的一位贤臣!他非常清醒,看出了大清官场的弊端所在,所以他掌权后,立刻大刀阔斧的整治吏治,用铁腕反腐,清查官场渎职失职。比如著名的“戊午科场案”、“户部宝钞案”等,都是肃顺铁腕反腐的经典案例。但是,大清的腐败不是一个人、几个案子就能彻底根治的,腐朽的八旗制度已经让大清这驾马车不堪重负。肃顺官场作风强硬,丝毫不给满族宗室面子,再加上他性格孤傲,由此得罪了很多官场上同僚,尤其是满族官员,对肃顺既怕又恨。比如一品大员柏葰,虽然在科考中有渎职行为,但罪不至死,咸丰在处理这件案子时,也是慎之又慎,他在案宗上批示:罪不可恕,但情有可原!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是给柏葰留条生路,毕竟他是满清宗室,又是朝廷一品大员,但肃顺不依不饶,据理力争,力主斩杀柏葰,肃清官场风气,杀一儆百,他对咸丰说:“虽情有可原,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按惯例,朝廷一品大员除了造反罪行外,极少被判死刑,即便是被判处死刑,临行刑前也会被皇帝赦免,改为充军发配,这都是惯例了。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6)

文渊阁大学士柏葰

所以柏葰在狱中一点也不悲伤害怕,相反他心态平和,坚信皇上会赦免他,他甚至嘱咐来探望他的儿子提前准备好盘缠和行囊,自己肯定会被发配边疆。结果,到了秋决的那天,咸丰召集大臣,讨论柏葰的问题,咸丰是想将柏葰改判充军发配边疆,但肃顺坚决不同意,坚持杀柏葰以正朝纲。咸丰想听听其他大臣的意见,但满朝文武慑于肃顺的威严,竟没一个人敢站出来替柏葰说话。咸丰无奈,只得提起御笔划下朱批,下旨批准将柏葰执行死刑。但他批示了一段话,可算是挥泪斩柏葰,最后两句是:情虽可原,法难宽肴,言念于此,不禁垂泪!可见,咸丰是无可奈何而将柏葰处死,他的悲伤之情溢于言表。而柏葰的家人得知真相后,能有多恨肃顺,想想就明白了。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7)

科场舞弊案中被问罪的官员

而在狱中的柏葰,还幻想着被特赦,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肃顺这个监斩官。二人把酒言欢,按大清官场惯例,吃喝完,客套一番,该谈正事了,肃顺抹抹嘴头,从腰间摸出圣旨,当众宣读起来,末尾一句是:斩立决,着立即执行!柏葰顿时傻了眼,他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当场就呆若木鸡,许久没说一句话。而肃顺却大声道:“时辰已到,柏大人,请上路吧!”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8)

肃顺

两年后肃顺被斩,柏葰的家人买通监斩官奕環,花1000两银子买肃顺的人头,拿回去祭奠柏葰。两年前,肃顺作为监斩官在菜市口对柏葰行刑,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两年后,他自己也在相同的地方人头落地。

二、肃顺眼光太高,从没看起过慈禧,甚至连正眼都没有瞧过慈禧一次,他甚至劝咸丰帝效仿汉武帝杀勾弋夫人一样,把慈禧除去,以免后患。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9)

咸丰与慈禧

肃顺当权前和当权后,从没正眼看过慈禧。从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避难时,肃顺作为咸丰帝的后勤部长,鞍前马后地负责咸丰一行人的吃喝拉撒及住行,但他只对咸丰负责,只把咸丰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对两宫熟视无睹,以至于慈禧和慈安在避难期间受冻挨饿,慈禧向他提意见,肃顺理都不理。所以,他和慈禧结下冤仇早非一朝一夕了。尤其是咸丰临去世前,肃顺在咸丰面前力陈母壮子幼的危害,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为了防止后宫乱政,定要将慈禧趁早除掉,以免后患。但咸丰犹豫再三,也晓得肃顺所讲的不无道理,但他终究是不忍心杀掉年轻的慈禧,毕竟慈禧是同治的亲妈。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10)

同治小皇帝

咸丰不仅没有诛杀慈禧,还赐给后宫两方大印,一方赐给正宫慈安,曰“御赏”印,一方赐给小皇帝同治,曰“同道堂”,赐给同治帝就等于是赐给慈禧,同治是个小孩子,哪里懂得什么。并留下遗诏:所有诏书,必须加盖此两方印才能生效。不知道咸丰是怎么想的,为何要赐给两宫太后这两方大印,既然是封了肃顺等八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全权负责大清朝的所有政务,为何又要加盖后宫两方印才能生效呢?想来,咸丰是犹豫不决的,是有顾虑的,他既怕后宫乱政,又怕八大臣专权,毕竟儿子同治帝还年幼。所以咸丰的心里是非常矛盾的,他任命了辅佐朝廷事务的八大臣,又赐给慈安、慈禧2方印加以牵制。咸丰想的倒是周全,但往往事与愿违,他留下的这个“尾巴”,最终让大清帝国的权柄落到了一个女人手里。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11)

咸丰帝

三、肃顺的轻敌!也可以说他是麻痹大意。他看不起慈禧,但恰恰是慈禧,最终要了他的命。

咸丰在热河病逝,肃顺一直伺候在皇帝左右,他信心满满,手握密旨,身为赞襄总管政务大臣,自然更是不拿正眼瞧慈禧。而此时的慈禧,却在心中打起了算盘。首先,他派人去京城联络恭亲王奕訢(就是著名的鬼子六),请他速来热河,有要事相商。奕訢是咸丰的亲弟弟,这次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肯定是心存不满,奕訢以吊唁哥哥为由要去热河,肃顺虽然阻拦,以京城是京畿重地,不得擅离职守为由极力阻拦,但弟弟去吊唁哥哥,于情于理也说得过去,肃顺也不便过于阻拦。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12)

恭亲王奕訢

就这样,奕訢到了热河,并且与慈禧密谈了一夜,具体谈了些什么,谁也不知道。但肯定是达成了某种政治默契或者说是交易。奕訢看完咸丰后就提前回了京城。而过了几天后,肃顺等八大臣护送咸丰的灵柩回京,到了半路的时候,慈禧以皇帝幼小,经不起颠簸,要求提前先走一步,肃顺虽然有所怀疑,但还是麻痹大意了,再者说,慈禧以皇帝的健康为理由,肃顺也不好硬加阻拦。

就这样,慈禧提前四天回到了京城。就是这四天,改变了大清帝国的命运,也改变了肃顺等八人的命运。回到京城后,慈禧立刻开始行动,她以同治帝的名义下诏,令大将军胜保率兵开赴京城周边,保卫北京城外围,又命淳亲王奕環(步兵统领)率部保卫京城安危,再命御林军统领,率部布置在皇宫周围。一切准备就绪后,慈禧召集御前会议,留在京城的大小臣工全部参加,而慈禧在朝堂上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自己孤儿寡母被肃顺等人欺负。这些参加会议的大臣,都与肃顺不合,往日里没少受肃顺的气,此刻被慈禧一煽动,登时就义愤填膺,有人主张立刻逮捕肃顺等人。于是,以奕訢为首的大臣一致通过以武力迅速解决八大臣的方案,慈禧立刻以同治的名义颁下诏书,令僧格林沁立即率兵北上,迅速逮捕肃顺等人。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13)

曾国藩、左宗棠与李鸿章

等僧格林沁带领御林军到达密云时,护送咸丰帝梓棺回京的肃顺一行人还毫不知情,僧格林沁率部冲进肃顺就寝的帐篷,肃顺等人还在睡梦中就被莫名其妙的逮捕了!随即就被押解回京,下了大狱。最终,同治下旨(实际上就是慈禧的意思),历数八大臣罪过,着将肃顺斩首,端华和载垣责令自尽,其余五人皆发配边疆。“辛酉政变”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圆满成功。

四、肃顺积怨甚多,遭到众犯。他虽然重视汉族武装,大力提拔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地主武装,但远水救不了近火,湘军远在湖南,根本就救不了他。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14)

曾国藩

肃顺是晚清少见的明白人,他痛恨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却对汉族读书人礼遇有加。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旗人多滚蛋,懂得了什么?汉人是得罪不起的,他那一支笔厉害得很。”肃顺掌权后,大力提拔汉族官员,不拘一格选拔汉族人才。他初见咸丰时,就提出九字治国方针:严禁令、重法纪、锄奸宄。肃顺虽然骄横,但对汉族有识之士却非常客气,他明白,要中兴满清,非汉人不可。但同时,肃顺也把满清官员得罪个遍,比如恭亲王奕訢,朝廷带兵打仗的胜保、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等。这就为他被捕下狱埋下祸根,因此当慈禧在朝堂之上打煽情牌时,众官员都同情慈禧,决议逮捕肃顺时,没人反对,更无人给肃顺通风报信。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15)

晚清时的北京城菜市口

五、肃顺的对手慈禧,并不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她极有心机,也有心计,做事果断,有勇有谋,远比正宫太后慈安要厉害。这也是肃顺等人失败的原因之一。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她,慈禧的确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在与肃顺等大臣的较量中,慈禧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在不动声色中就痛下杀手,慈禧当时才26岁,却能隐忍不发,等待最后机会,一击必杀。其实,慈禧也不是后人所评价的那样都是缺点,什么骄淫奢侈、误国殃民、贪图享乐、屈膝投降等,她还是有一定的治国能力的,否则慈禧也不可能垂帘听政了50多年。还有人拿她的私生活说事,实际上那更是胡扯,慈禧可不是一般家庭主妇,做那些事,她的身边可是宫女环绕、太监伺候的,一分钟也离不开人,她怎么可能做哪些事呢!也没有机会。

肃顺怎么看待慈禧(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16)

僧格林沁

不过,不得不佩服肃顺的骨气!他在宣武门菜市口被行刑时,拒不下跪,并泼口大骂慈禧祸国殃民,由此被打断膝盖骨,强令他下跪。为了不让他骂慈禧,刽子手将他的牙齿全部打掉,满脸是血,但肃顺仍是大骂不止。监斩官淳亲王奕環不得不下令提前行刑。

谁都知道,肃顺不过是官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不是他死,就是慈禧亡。但假如肃顺没死,大清朝会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准。得知肃顺被杀,远在湖南的曾国藩叹息道:“此乃冤案也!”不过,曾国藩的担心纯属多余,慈禧当政后,并没有裁撤汉族武装,湘军的发展依旧,慈禧也继续提拔汉族官员,重视汉族地方武装,否则也不可能剿灭太平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