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被低估国产电影(国产还是有好电影的)(1)

在此开头,不得不说,电影《误杀》是近几年中国电影史难得一见的好电影,其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尽管剧情题材平实无华,但表现形式、暗藏的主题却值得深思和回味。此剧让我感到意外的当然是主角肖央,得承认,他真的是一个好演员。给我或者说给大多数对他有所印象的人来说,他角色转变还是挺大的,从歌手到演员的肖央,刚开带给大家的或许是一些轻松搞笑的角色,大家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认可了他的演技,其实这次,也不列外。

在犯罪系列电影里,破案关键有主要几点,时间地点、犯罪动机、心里活动尤为重要,电影主角也是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它们混淆,犹如电影一样经过剪辑拼接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将现实瞒天过海,电影开始,就抛出了一个这样的疑问:“看过一千部犯罪电影的人,和破个一千个案件的人,到底谁更厉害?”,

以下电影解析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有误之处欢迎指出和讨论,谢绝言论攻击。

故事背景发生在泰国(当然懂得都懂),主角李维杰(肖央饰)和妻子十七年前去到泰国打拼,有两个女儿,年届四十的他在当地开了一家网络公司,李维杰的为人处世很受小镇人的好感,除了那个一家人生活也还算惬意。但美好生活的蓝图都在大女儿参加学校的一场夏令营聚会中被打破。

平平(大女儿)在夏令营中被嚣张跋扈的两个校友强暴,并被录了视频,其中一个校友身份比较特殊,他父亲是市会议员,母亲是警察局的局长,母亲的溺爱让素察(校友)性格很是任性,素察也在与父亲的争吵中离家出走,当天晚上,便来到平平家的后车库,准备以视频作为威胁,想再一次与平平发生关系,平平的母亲出于保护自己的女儿,希望素察能将视频删除,谈论无果后,两人在混乱的厮打中误杀了素察,并将素察埋在了后花园的墓地里面。此时,李维杰正在罗统观看泰拳比赛,画面中两个拳手正在互相进攻,最终一方被另一方击倒在地,这也预示着后面主角与警察局长的对决,电影也从此刻拉开了帷幕。

李维杰看我拳赛之后,发现联系不上家人,怀着不安便匆匆赶回了灿班(李维杰家,也就是素察被杀的地方),李维杰在妻子口中,了解了这一切,并压制了自己的情绪,决定开始重新布置了这一切。第一时间,便是销毁关于素察来到灿班的证据,其中包括手机、车、和打斗痕迹,在这些处理完成之后,李维杰便开始电影最重要精彩的部分——分解记忆,混淆重造。

如李维杰所说:“最好的记忆方式,就是把事情经历一遍”,他趁着最近的周末带着家人去了罗统,开始策划、伪装。在去罗统的过程中,李维杰有意的向不常看拳赛售票员讲解拳赛的细节,到了罗统之后,开始带着家人逛街买衣服,看电影,在商店买了以前经常光顾的蛋糕,看拳手比赛,并打翻了杂货小孩的爆米花,最后,在退房过程与酒店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等等。这些,不过是度假旅行中常见的事情,但刻意为之,就会发现以下几点,也就是警察局长推理出的这些:一、向售票员讲解二号的拳赛、在旅馆争执房费、赔偿爆米花,是为了增加路人对他们去了罗统的印象,好为他们一家人做伪证,二、在有监控下的路边买衣服、逛街、看电影、取钱是为了制造不在场的证明,三、借清内存之名格式化视频是为了删除他们二号不在酒店的证明。

推理过程是简单的,但如何完美的拼接才是该思考的,我们根据上面的内容理一下剧情的逻辑是如何顺理成章的,

首先,从4月2号开始推:李维杰是在妻子和女儿误杀局长儿子之前就去了罗统(同一天),他一个人在罗统干了以下几件事儿,住酒店,酒店通知他维修网络,去取钱,看拳赛错过了第一场,当天晚上,坐了出租车赶回灿班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4月3号,李维杰清理证据,被桑坤看见,之后丢手机、弃车。现在开始拼接,一家人开始出发并到达罗统,一家人去酒店退房、去吃蛋糕、买衣服、看拳赛、打翻爆米花出去取钱,晚上回灿班镇。

这就是男主所剪辑出来的时间线,由于桑坤对男主的了解(看电影),警察局长很快推理出了真相,但人证、物证、犯罪动机他们都没有,直到,当初和素察一起强暴平平的另一个人出现了,他给局长看了他手机录制的视频,局长此刻作为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失望也溢于言表,但是,她却被仇恨和自大蒙蔽,因为她掌握了男主李维杰的杀人动机,并准备再次将他绳之以法,这时,警察局长不再用欺骗的方式,转而用严刑逼供,最后竟然将囚徒困境的方式用在了一个只有六岁的小女孩身上。

小女孩说出了那边晚上她所看到的埋尸地点,也引来的本剧的高潮部分,警察带着男主去墓地指认埋石地点,整个墓园的外面被民众围的水泄不通,大家都在为李维杰一家被警察屈打成招而感到不满,现在竟然还不经当事人同意,刨人祖坟,此刻棺材里的东西对于大家来说就像是薛定谔的猫,这一次,局长一家堵上了自己的地位和名誉,男主堵上了自己的性命,在磅礴的大雨中,他们打开了棺材,一具死羊的尸体摆在了所有警察和公众的面前,所有人的心里活动在此刻都发生了变化,这一段,无论在配乐、环境刻画、人物表情都颇为精彩,所有人的不满也在这一刻全面迸发,冲向了这群打着正义旗号欺压民众的警察。

画面最后,局长一家身败名裂,男主一家也向警察投案自首,本片完。

其实,这部电影作为犯罪悬疑并不算一部出众的电影,很多逻辑经不起仔细推敲,所以,导演想带给我们并不止罪犯与警察之间如何博弈,还带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含义。

回到影片开始,主角李维杰在面馆与老板、同事的对话中,在这里,影片也在暗示我们本片的主题,就是自由的定义,有些人,认为自由便是挣脱牢笼,只有飞向更广阔的世界才能展现自己,里面包含着对自由的向往,而有的人认为,牢笼是自我解脱,自我救赎的另一种方式,是 对心灵的释怀,前者如《肖生克的救赎》。

后者如本篇中的《误杀》。

在电影中,男主一家善良守法,却被他人的欲望破坏乃至摧毁,男主一家审判被抓的过程中,警察局长并没有找到破解男主蒙太奇手法的证据,都是在桑坤和自己自信的驱使下用谎言和威胁的方式逼问他们,两人一个急功近利,一个傲娇自满、滥用职权,导演却把这两点放在了冠以正义的警察头上,以此对比,不禁让人思考,到底有没有绝对的善恶,或者善恶的标准在哪里,权利?名誉?法律?还是因果循环,善恶有报?

李维杰在剧情误杀之前,与女儿之间掺在了太多的矛盾和隔阂,直到最后才被得以理解,李维杰作为丈夫和父亲,一次次挡在了妻子和女儿的面前,如高山一般,将家人揽在身后,独自承受到来的一切,其实,生活之中,父母的管教或许不被理解,甚至我们觉得是一种对年轻自由的阻碍,但我们应该明白,事情都有两面性,束缚何尝又不是一种保护。

影片末尾,人们在经历这件事后,有一段灰白的小采访,有的人希望李维杰被无罪释放,有的人希望警察夫妇能得到报应,也有人对法律产生怀疑,认为不过是有权人压榨他们的工具,还有的人只是关心自己的事情,安安分分生活,每一种看法都在情理之中,而他们却身在剧情之外,就在最后记者问到老板颂恩时,画面由灰白变为彩色,什么话都没说,用一抹淡淡的微笑作为了影片结束,而颂恩是剧中是相信并帮助李维杰的人之一,就是他们,让李维杰以及整部剧看起来并不是全被黑暗所笼罩,就像导演有意让画面转变色彩一样,他们都愿意在黑暗中寻找自己所信仰的光明,如鲁迅先生所说,此后若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