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和清远鸡的区别(湖南人的年味和鸡分不开)(1)

△1月22日,长沙天心区桂庄生态农庄,一群土鸡在田野山林间四处寻食。图/记者杨旭

自打进了腊月,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醇厚的浓香,家庭主妇们开始忙着张罗过年的食物。

湖南人的年味和鸡分不开。“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童年印象里,除夕一桌丰盛的团年饭里,少不了鸡。那时候不讲究酱料,鸡肉本身就是世间难得霸道的美味。

现今,鸡肉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似乎总吃不出从前的那种鲜味。

庆幸的是,仍有这样一些人,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还原我们的“童年味道”。

一只土鸡一锅汤,鲜美不过如此

驾车沿着长沙湘江大道一直往南,右转进入桂升路后再拐进一条小路,就到了“桂庄”。1月22日上午,农庄的主人易海清带着我们去农庄的放鸡场。在樟树林里,一群乌眼、乌脚的鸡正在觅食。

易海清说,这些鸡是来自400公里外的怀化鹤城区黄金坳镇芦坪乡的雪峰乌骨鸡,他的伙伴杨世兵在那里承包了一片海拔800米的山地养鸡。

雪峰乌骨鸡是湖南四个主要土鸡品种之一,羽色以白羽和黄杂羽为主,少量为黑羽,具“五乌”(乌喙、乌脚、乌皮、乌肉、乌骨)特征。“这些来自怀化的土乌鸡从小山地放养,吃的都是野生的杂草、昆虫,五谷杂粮粥,喝的是山泉水,成天树上飞、地上跑、草丛追,200多天才能长到3斤多。”易海清说。

在易海清看来,清炖土鸡才最能体现土鸡的品质。清水烧开后,放入大块的鸡肉,配上两段大葱和一片姜,盖上锅盖焖煮。20分钟后,鸡肉清香扑鼻,鸡汤独特的鲜美更让人惊喜。

住“别墅”喝泉水,高山飞土鸡

在怀化鹤城区黄金坳镇芦坪乡狮子山上,二十多栋蓝色的长方形小房子点缀在树林里,这一栋栋山间“别墅”是山上2万多只雪峰乌骨鸡的鸡棚。1月22日,太阳下山后,53岁的杨世兵一行人带着手电筒开始上山,他们要趁着夜色去鸡棚抓鸡。

这些在山上放养的鸡非常活泼,“白天抓不到,要等晚上它们回鸡棚才能抓。”杨世兵告诉记者,夏天的晚上鸡还会飞到树上休息,要用手电筒照着,从树上拽下来。

杨世兵是芦坪乡壮丁村人,1991年从湖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2010年开始回乡养鸡。“小时候几乎每家都养了几只乌骨鸡,都是农家散养。”杨世兵说,雪峰乌骨鸡曾是当地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受交通等因素影响,土鸡销路大都不畅,“回乡后我决定把雪峰乌鸡和家乡的山林资源结合起来,探索生态养鸡技术和生产经营模式。”

经考察,他选择了远离人群、植被丰茂且有天然水源的狮子山。承包下这片山地后,他很快遇到了问题:养的小鸡崽数量一天天减少。原来,这片山林无人打扰,却有蛇、黄鼠狼、老鹰等出没,偷吃小鸡,“几次想放弃。后来想了个办法,在养鸡场养狗,慢慢就好些了。”

“在没有修路的时候,上山下山一趟要50分钟,再用面包车送到怀化市区,发往各个地方。”杨世兵说,如今政府帮忙修了路,接下来他们打算把山上剩下几千亩地开发,扩大养殖规模。

漫山遍野找蛋成了孩子的游戏

马小静养土鸡的想法也源于想让家人吃到土生土长的鸡蛋。她的大女儿特别喜欢吃鸡蛋,“就想弄一个小农庄,过年过节或者周末去玩,然后养鸡给孩子吃。”马小静说,后来有朋友表示他们也有这样的需要,就帮着一起养,并没有想过要对外营业。

2016年,马小静夫妇在长沙县靠近黄兴镇的地方租下100亩山头开始养鸡,后来又搬到了浏阳张坊镇道官冲。马小静说,鸡是从怀化大山里收来的。和人一样,鸡的生长也有讲究,除了要吃饱,还要玩得开心。吃着虫子、玉米长大,漫山遍野地跑着,四五个月后,它们终于长成一只只身形匀称、没有多余脂肪的成年鸡,开始产蛋了。

任性长大的鸡,下蛋也从来不按套路出牌。“树林里、草地里,漫山遍野地下蛋。”马小静说,这也成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活动——捡鸡蛋,“朋友周末会带着小孩过来,拎着菜篮,满山找鸡蛋。”

在农庄,最受欢迎的是五圆蒸鸡和烤鸡。五圆蒸鸡是长沙过年时饭桌上一道常见的“大菜”,选一年之内的嫩母鸡,将整只鸡与桂圆、红枣、莲子、枸杞和鸡蛋这“五圆”一起上锅蒸2小时以上,在蒸汽的作用下,每一丝肉质纤维都极度软嫩,充满鲜甜,是老人小孩最爱的佳肴。

团圆饭桌上,一大盅五圆蒸鸡,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有一份欢乐和团圆。

潇湘晨报记者陈丽安长沙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