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燕子,燕子

老家地处桂东北,在我的印象里,老家冬天总是太冷,有的时候还会下雪,燕子早就飞到了南方过冬。这些精灵们是受不了那种冷的。只有到了春天,它们才成群地飞回来。

记忆中,村里常见的住宅是砖瓦结构的“三间堂”——中堂、两侧为厢房,中堂的楼板是用两根近腿粗的杉木梁架构的,建造房子是时,房主人常为燕子用粗竹片钉于梁上,再用竹篾编成的燕窝架子——这是燕窝的雏形,春天燕子飞回来时,会选一户人家啄来新泥,垒建成窝,然后在这窝里产卵,孵子。到谷雨前后,小雏燕就出生了,它们从窝里伸出小脑袋,张着鹅黄的小嘴“叽叽”待哺,燕子爸爸、妈妈则从堂前飞进飞出,叼来各种虫子喂到这一张张小嘴里。我小时候经常想,燕子爸爸妈妈自己不吃,都留给了孩子吃,燕子爸爸妈妈不饿吗?燕子爸妈总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雏燕过了夏天就会飞了,我经常分不清它们谁是父母,谁是雏燕了。它们是在乡亲们打了第二季稻子后飞走的,是捉完了第二季庄稼的虫子的才飞到南方去的。燕子有燕子的责任心。它们走得悄无声息,第二年春天,来也悄无声息。

年关时,我回了趟老家。村庄的变化很大,绝大多数村民们都起了数层的水泥结构的洋楼。以前,村子前是一大片段稻田和菜园,现在,全不见了。建成的是这些密密的水泥楼的新村,铁门、防盗网、玻璃封住了中堂的入口,我再也见不到燕子的窝了——我专门回到了儿时住的老屋一带看了看,那些旧房子因为人们都搬到了“新村”住了,老屋没人打理,巷子生了荒草,砖墙起了硝毛,许多瓦梁倒了不少,落破一地,老屋与“新村”的栋栋新房一比,我心底升起一种悲凉。我多年没回家了,老家的这些变化太快。

十大催人泪下的乡愁散文(罗阿树老家的燕子)(1)

返回广东的一个冬日午后,我在临海翠亨新区的一处湖边钓鱼。

暖阳和风,湖水静谧,我专注地看着水中的浮标,湖面的倒影中,我忽然看见了有燕子飞过!这可是冬天,我居然看见了燕子!真是让人诧异!抬头,我真见湖对岸的丛林上空,飞舞着燕群!

我有一种向它们打招呼的冲动,放下鱼竿向燕群走去。绕着湖边走到了对岸,走上一片土塬,走进了一片杂草地,我终于走近了它们!它们在这南方的冬阳下飞翔,时而掠过湖面啄水,时而冲上天空飞舞。我看到一只离我最近的燕子,它掠过我的头顶,在海风中呢喃,像是在和我打招呼。它该不会是我儿时堂前那窝里燕子吧?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算一种他乡遇故知啊!

要是在老家,这个时候是看不到燕子的——原来,这里就是我儿时在语文书里读到的“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的“南方”!

我不知道燕子们在春天到来之后,回到“北方”时,它们见到一栋栋灰不溜秋的水泥楼以及冰冷的铁门和玻璃,它们如何飞入百姓家?

十大催人泪下的乡愁散文(罗阿树老家的燕子)(2)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80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16000次,则打赏2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彭晓剑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