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院线争霸赛已经开始。

三部电影中,《我和我的祖国》是对建国以来重大事件的回顾和梳理,而剩下的两部则是真实故事改编;

《中国机长》改编的是去年著名的史诗级降落——川航3U8633机长临危不惧,凭借超强的专业素养,拯救了200多条生命的事件;

而《攀登者》则是致敬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真实历史。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

吴京奉献了从影以来的最佳表演,已经超出了《战狼》的窠臼。

在《攀登者》的预告片中有一句话:“如果几亿人只想着吃饭的问题,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2)

虽然成片当中删减了,但这句话无疑是令人深思的。

《攀登者》不仅仅是一个主旋律电影,更是大国小家,甚至关乎个人的信仰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虽然雄狮还未完全苏醒,但是领土问题不可退让,一毫一厘,寸土必争。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是地球第一高峰,地处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东段,北坡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3)

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上中国与尼泊尔有争议,双方谈判时,中国提议国土边界以珠峰峰顶为界线,北属中国,南属尼泊尔。

此时弱国无外交的中国遭到了尼泊尔的拒绝,理由是当时尼泊尔已有人从南坡登上珠峰,而中国没有。

“中国都没登上珠峰,凭什么说它是中国的?”

而且当时所沿用的8882米的珠峰高度都是国外测量的,就连珠峰的称呼上西方普遍沿用的也是英国测量员埃佛勒斯的名字代指。

登峰,迫在眉睫,它不仅仅是领土主权的问题,更是新中国像世界证明“中国这头雄狮已经苏醒了”

这也是为什么海报上的slogan是“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的缘由。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4)

1955年,国家组织了中国第一支登山队,而队员们来自全国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工人、运动员、军人、农民、科学家,甚至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共214人,平均24岁。

他们不断地进行训练演习,终于在1960年3月,带着使命永登珠峰。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5)

然而,世界第一峰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飞鸟也无法逾越”的海拔最高的墓葬场。

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伍,匮乏的物资,简陋的条件让队员们损失惨重;在经历千难万险之后,最终中国登山队三名突击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成功登顶,而这次登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

这次登顶的意义,不是探险,也不是征服,而是展现了中国的雄姿。

正如《攀登者》编剧阿来所说:“过去中国人没有运动的概念,也对珠峰不了解,除了徐霞客等极少的人之外,我们并没有在自然界舍身犯险的英雄品格。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6)

此次登峰,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

第二年的时候,中尼就签署了《中尼边界条约》,使两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获得了永久的全面的解决。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7)

可惜的是,由于缺乏影像资料,此次登顶并未得到西方的承认,于是15年后,中国决定组织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

也就有了《攀登者》电影中的故事。

吴京、张译拉旺罗布分别饰演第一次成功登顶的三位民族英雄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8)

胡歌(以及成龙)饰演中国第一位攀登珠峰的残疾人夏伯渝老先生的原型;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9)

井柏然扮演的角色,则是对应1975年担负着记录登顶过程之责的摄影师侯生福;

黑牡丹的原型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中国登峰突击队队员潘多。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0)

章子怡饰演的气象局主任徐缨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在第二次登峰的时候,国家设想确实更加完备,组建了科考、气象、通讯、新闻、医务、交通运输及后勤等配备齐全的登山队。

从电影呈现的效果来看,登山场景确实足够出彩和吸引人:

珠穆朗玛峰的巍峨、险峻和陡峭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1)

北坳和大风口的瞬息即变的极端天气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2)

高原环境下的极寒、暴风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3)

雪崩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4)

冰缝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5)

一系列自然元素都得到了全面的还原。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鲜血淋漓的登山过程——

第一次登顶时,面对第二台阶(这是一段20多米高,坡度超过70度的山壁)

尤其是,最陡峭的地方大约4米,接近垂直,异常光滑,即使是攀爬也无处落脚。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6)

为了登上第二台阶,方五洲主动作为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向上攀爬。

然而,登山鞋重达8斤,同时驼两个人本来负重已经超负荷,加上鞋子无疑让方五洲承压更多;且登山鞋在人体上摩擦力小,不容易着力,增加了受伤的危险。

为了登顶,曲松林毫不犹豫地脱掉鞋子,光着脚登上峭壁,在零下70度的气温下,脚掌受伤必是无疑了。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7)

虽然性命无虞,却与登山无缘了。这也成了曲松林在影片中的多重矛盾心理的诱因。

影片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屈银华确实由于严重冻伤,此后十个脚趾全部被切除。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8)

其实在这次登峰过程中,可谓是九死一生,登峰的虽然是三个人,离封顶不远处,因为体力不支的刘连满,停留在“第二台阶”,前途未卜甚至都留下了一封“遗书”。

“王富洲同志,我没有完成任务,对不起人民。这里你们留个我的氧气瓶和糖,你们用吧,或许它能帮助你们早点下山。把胜利的消息带给祖国人民,永别了”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19)

字字珠玑,让人泪目,只是遗憾,在影片中并没有全然记录这段感人至深的史实。

在“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救命的氧气,不管是谁,都不是留给自己,而是留给自己的队友;这种无私的爱,更让人理解,影片中方五洲为了救曲松林而没有保住留下登山影像的摄像机。

他们登的从来不仅仅是珠峰,更是人性——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第二次成功登顶的时候,中国登山队在这里放置了一架供人攀爬的登山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梯”,帮助了后来的登山者们登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开学第一课》中,夏伯渝老人曾讲述自己痛失双腿的故事,让人备受感动;在影片中胡歌饰演的杨光可以说是超高还原了老人的事迹。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20)

为了救下同行的队友,不惜将自己保暖用的睡袋给了队友,导致了双腿冻伤,最终不得不截肢。

影片也提及,晚年的杨光(成龙 饰)身残志坚,凭借过硬的身体和精神素质,终于登上了珠峰,实现了登峰的愿望,也证明了自己。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21)

其实,他不用证明什么,他身残志坚的故事已然载入史册。

《攀登者》中,王景春饰演的赵坤有这样一句台词:

“不管是我们今天的成功,还是明天的强大,不需要所有人的承认。”

是的,中国建国70年来,不管是我们过去的成功,还是如今的强大,我们不需要所有人的承认,但是我们需要铭记历史,铭记那些为如今美好生活夯实基础的每一个有名或者无名英雄。

6000米雪山攀登全纪录:光脚登上如刀的峭壁(22)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曼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