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诗人的乡愁/

又到一年岁末时,家乡的字眼越来越频。明月爬上了山头,江中船儿驶向遥远的天际,在潮涨潮落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流逝。张若虚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的诗句,仿佛不是从唐朝写就的,而是刚刚发生的景象。

诗中的那一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也道出了全诗的主题:思乡。不知道为何,只要站在江头,思乡的情绪就会被如此猛烈的包裹住,宛如天地之间的一张大网,怎么也挣脱不掉。那波涛汹涌的浪花,将久远的游子诗句汩汩送来,君不见:

宋之问在渡汉江时,不禁写出了思乡绝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种矛盾的心理,只能诉说着他所经历的沧桑,是无法言语的,只有故乡,会敞开怀抱包容他的一切;

王昌龄在江边的芙蓉楼送友人辛渐,吟出那一句沉郁七绝: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他对家乡永远不变的感情;

在归乡的路上,诗人崔颢放慢脚步,登上黄鹤楼,深情遥望汴州老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提笔写下怀乡的极品佳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在渡过荆门离开家乡时,忍不住心底的思念,脱口而出一句五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外面的风景再美,他与故乡之间总有一线相牵,他就如那放飞的风筝,故乡就是那牵线的人。

杜甫在四川梓州的茅屋中,听到家乡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欣喜若狂,即兴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畅想回家的脚步近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张九龄在西江夜行,吟出一首孤独的诗行: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所见所感,无不带上故乡的影子。

苏东坡的思乡情,是从一首思念妻子的《江城子》开始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那时,家乡是明亮的,松冈也不是很高,轩窗边坐着自己心爱的妻子,正在那里梳妆打扮。

柳永的乡愁是从半生“奉旨填词”的落魄中来的。出生名门,父亲是工部侍郎,弟兄们个个功成名就,自己却没有半分功名,深被父亲弟兄们不耻。在长江边,面对潇潇暮雨,以及前途的无望,不禁让词人难以自禁。忍不住站在楼头,吟出一阕《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有什么事情可以牵绊住词人回家的脚步呢?无非是没脸回家,混得不好。但多少年后,人们清楚的知道,少了一个词人柳永,宋词会有多么无趣。官场上多了一个柳永,也没什么要紧的。

远方游子春节归家(送给归程的游子们)(1)

02/帝王的乡愁/

如果在外乡混的好,比如从屌丝逆袭当上了帝王,又如何呢。项羽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当上西楚霸王后,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最后甚至将都城定在了离家乡很近的彭城,而放弃了战略要地关中,可谓为了家乡而先输一成。当他兵败乌江,却感到无脸去面对江东父老,最后选择自杀,亦是乡情使然。一个有故乡情结的汉子,最后只留下了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硝烟散去,三千子弟封侯去,唯有虞姬不负心。也算了了英雄一个心愿。

乞丐出生的朱元璋,在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后,一度想把国都从南京迁往老家凤阳。史书说,“圣心思念帝乡,欲久居凤阳。计划一出,群臣震惊。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是一个灾害频发之地。俗话说:“十年倒有九年荒”。且从全国战略角度,安徽省范围都不太适合定都,这些几乎可以当作历史常识看待。但朱元璋不干,他太希望为家乡做一点事情了,不但把全国富贾搬至凤阳,还为定都家乡寻找理论依据,说,凤阳则离中原很近,而且“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实录》卷四五),以之作为中都,可以补救定都南京的不足。他手下的功臣,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老乡。他们都觉得哪里也没有老家好,越来越想念淮河南岸的那个小村。结果,朝廷竟然通过了这项计划,开始在凤阳营建中都。从洪武二年(1369)到洪武六年(1373),中都皇城建成。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在视察中都凤阳后,却突然下令,停止兴建其余工程。经过六年的反复斟酌,朱元璋此时才醒悟过来,思乡之情是不能绑架国运的,只能面对现实作罢。

远方游子春节归家(送给归程的游子们)(2)

03/戍边的乡愁/

混得好的要衣锦还乡,混得不好的,诸如柳永一样,是不太愿意回故乡的。他们忍住乡愁,在外漂泊,不断地在生活线上挣扎,想要混出个人模人样,再衣锦还乡。但是,现实世界里,又有多少人可以功成名就。君不见,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将士们,他们在戍守边疆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诗经》里有一首《国风·曹风·蜉蝣》,可以当作解读将士们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借助蜉蝣美丽的翅膀,三次叹其生命苦短,战士的心中心溢满忧伤,每一次战争的大量伤亡,使得战士们想起了朝生暮死的蜉蝣。蜉蝣在短时间里振翅飞舞,尽情展示着它华美的衣服。它的生命是那样短暂,士兵的生命又何尝不是,从而发出士兵将如何安排人生归宿的感叹。他们看着这华美的蜉蝣,也许会想起家乡的妻子,正等待着他们回家的脚步。多少次,她们站在高楼上,望断了天涯归路。

《诗经》里还有一首《小雅·采薇》,对戍边战士的岁末回乡之路,作了一次聚焦式描写: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一年过了又一年,大巢菜采了又采,大巢菜冒出芽尖。说回家哪时能回家,转眼间就到了残年。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每次都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岁末,仍不能实现。最后一句,终于可以回家了,却不禁感慨这其中的沧桑日月、物是人非。整首诗更像一部乡愁的电影,镜头聚焦归家的战士,归途的场景凄楚动人,充满黍离之悲。大雪中有一个人往家乡的路上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想当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依依,而现在回来时,已是雨雪交加的冬天。此时的士兵,不在乎什么功成名就,只在乎在人生的尽头,能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见见尘满面,鬓微霜的妻子是否还在等他归来。

远方游子春节归家(送给归程的游子们)(3)

04/归程的路上/

岁末的乡愁,是谁也无法挣脱的网。它罩住每一个人内心的梦,诗意的、狂野的、失落的,哀叹的,在大雪洒落之时,正是踏上归乡旅途之日。诗歌也不再变得轻盈,仿佛从厚重的嘴皮里吐出,遥远的灯火,从故乡的门坎里眺望,期待久别的重逢。

岁末的乡愁是与余光中的《乡愁》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与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的哒哒马蹄声”,联系在一起的。故乡在召唤,游子们有的已扬帆起航。归思的灼火,在他们心中熊熊燃起,多少次了,他们航行在故乡的梦里。

归乡的道路上,游子们不分贵贱,不分男女,无论老少,只要心中装得下一个故乡,人生的悲凉也大抵过得去。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会为我们抹平伤痛。最后,套用雪莱的一句诗,送给归程的游子们: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故乡还会远吗!

-作者-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主攻唐宋诗词的整理与研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公开发表文章二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