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嫦娥奔月的古代传说到“嫦娥工程”月球探测的当代科学探索,时间跨度数千年,月亮一直承载着中国人对于宇宙星河的一份浪漫想象。我们头顶的月球之上,有多少科学秘密等待着被发现,又有多少新的幻想等待我们去赋予?M.C.采访了北京天文馆研究员、科普专家刘茜和科幻作家凌晨、靓灵,从科学探索与人文创作的角度,请她们分享对月球的认识和对浩瀚宇宙的想象。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2)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3)

刘茜: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天文节目编导、科普专家,热衷与大家分享探究宇宙的乐趣,致力于让科学有趣和好看,至今已编导十余部科普影片,著、译十余部科普图书。

今年正月初三那天,刘茜收到一条消息。朋友望着窗外的蛾眉月问她:“今天的月亮怎么从西边出来?是月食吗?”这个顶着科普专家、天文节目编导等头衔的北京天文馆研究员,日常工作是做天文科普研究,研究怎么将天文知识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个人,也因此,刘茜常常会在网络上收到五花八门的奇怪消息,有人声称正在计算外星人所在的位置,也有人宣言要颠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她往往一笑了之。

“你知道大家对月亮最大的误解是什么吗?”刘茜坐在沙发上,回想着朋友的问题,“月亮往往被误认为每天和太阳一样按时上班。大家会觉得天体的运行是非常规则的,太阳跟月亮是经常被对举的概念,难道不应该有同样的行为模式吗?一到天黑,月亮就应该从东边升起。但完全不是的,月亮每天上下班的时间不一样,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每天都比太阳落后一点。当然这也对应着它每天都比前一天晚升起一些。”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4)

绿色连衣裙 LORO PIANA

金色耳环 FENDI

短发、INTJ型人格、水瓶座,刘茜利落、严谨,她眼中的天文人是“每天把人类的认知方式拉到极限,在可知和不可知、靠谱和不靠谱的边缘来回横跳”。小时候的刘茜,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做一份研究星辰宇宙的工作,而是想当个篮球球星。进入天文领域纯属意外,本想就读数学系或心理学系的她在大学意外被调剂进入了天文学专业,怀着朴素的好奇,开始了这一趟探索宇宙的征途。大学三年级,刘茜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实习,第一次看到了天文台观测的星空。望向那些亿万年前星体发出的光芒,她有一种星空近到随时可能向自己扑来的感觉,感受到一股剧烈的情感冲击。正是这股糅杂了好奇、恐惧和向未知宇宙求知的复杂情感为刘茜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改变了她的世界观。

追求科学真理的严谨与头顶浩瀚星海的浪漫在刘茜的身上构成了一种反差,兴许这是天文学研究者身上共有的特质。她说人类之于宇宙如沧海一粟,无论眼睛能看向多么遥远的地方,能影响的永远是身边的一亩三分地。这是眼界与能力的矛盾,也是看透世事的洞察。即使如此,她仍然愿意保有一份面向浩瀚宇宙的终极浪漫,“对任何人来说,月球、星空和宇宙都是浪漫的,因为你会从忙碌的日常里拨出一点点时间和精力来关心遥远的东西。宇宙和星空如此不受人类影响,这一点非常浪漫。人类通过各种曲折离奇的方法,用很长的逻辑链去了解很远的地方发生过的事情,或者说当我们看到了越远的景象,就对越古老的过去多了些了解。但是呢,你会知道人类的影响力永远是非常有限的,人类对世界的一切探索都是在逼近而不是抵达真相,你无法真正触及世界的本质”。

进入北京天文馆工作二十余年,她越来越享受把深奥、硬核的天文知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出来,“做科普的过程中,我遵循的一大原则是在创作过程中,你随时在创作者和接收者两个不同的视角切换。不管你本想解释什么,或某句话从科学的角度说得多么无懈可击,当一个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看到,他得到了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科普的效果是评判科普作品意义的唯一参数”。在刘茜的眼中,每一个人的知识面迥然不同,仿若大家同在一张地图上溜达,科普并非从一个完美的起点出发就能抵达完美的终点,她所要做的是,无论受众溜达到了哪儿,都要重新规划路线,去猜测对方知识面所在的位置,用一条没有什么障碍的路线将受众带到终点。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5)

黑色褶皱外套、长裤、黑色腰带

均为 GIORGIO ARMANI

关于月亮,刘茜最想科普的知识是“超级月亮”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没有网络宣称的那么罕见。“‘超级月亮’不是天文学的概念。在天文学上,比较接近的概念是‘近地点满月’,而‘超级月亮’的概念很含糊。实际上,每14个月会出现一次天文学上的‘近地点满月’,这次满月,和它之前、之后的各一次满月,都能算作‘超级满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超级月亮’,所以‘超级月亮’一点都不稀罕。”从业之后,刘茜慢慢对月球有了新的认识。她说起早先做过的一部与地球生命有关的片子,月亮的存在对于地球保持稳定的状态颇为重要。“月球对地球很重要,就像望远镜需要一个配重来保持它的稳定性。月球就是我们地球的配重,让地球保持比较稳定的自转状态,因此才能有充裕的条件出现形形色色的生命。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对月球挺有感情的。”

刘茜喜欢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中的月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月夜、受地月吸引力涌起落下的海浪,勾勒出一幅清丽缥缈的画卷。她对月球有强烈的好奇心,最想知道的是月球诞生的具体过程。她说:“现在的天文学研究像在玩侦探游戏或拼图,我们拥有一些线索,有的时候,线索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我们得想一个好的故事把它们都给放进去,就跟福尔摩斯一样。但我们没有福尔摩斯的运气,福尔摩斯总是能够拼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现在还没有拼出关于月球过去的完整故事,我觉得在我有生之年可能能够看到完整的月球故事。”

最近的新闻是中国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载人月球探测计划提上了日程,意味着人类拼凑月亮完整故事的速度开始加快。探月的意义是什么?在过去数十年人类的探索中,它关乎科技,关乎文明,也关乎从过去到现在的追问,而刘茜的答案是:“我们试图知晓人类能力的极限在哪里。月球跟火星一样,保留了天体在演化过程中的信息,而地球在演化过程中的信息是在地球表面的风化过程、板块运动的过程和人类的生活过程中所湮灭的,所以我们对地球的过去不那么了解。那么,在月球或火星这种保留了过去很多痕迹的星球上,我们可能会知道过去的太阳系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过去,了解地球是怎么样从那时候那个状态演化到如今的状态。探月对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科学资源,以及测试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有帮助的,这是科学上的意义。”

采访的最后,跟刘茜开了个脑洞:倘若成了宇宙中最后的一个人类,将会如何自处?她想了想,说:“我会尽量地以我所了解的科学手段把自己的细胞保存下来,把人类文明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想办法保存下来,留一些生物学与文明的资料,不管以后有没有人看到,不能让它们消失。”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6)

浅色西装、白色衬衫

均为 Brunello Cucinelli

M.C.:有种说法是“月球每年在以3.78厘米的速度离开地球”,这种说法是否准确?

刘茜:月球正在缓慢离开地球,这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从过去到现在,月球远离地球的速度并不是固定的,目前测算出来的3.78厘米/年的速度应该是阿波罗计划在月球上安装了激光反射镜后,人类才能够精确计测到的。现阶段,我们测到的速度是3.78厘米/年。但是,并不应该让大家认为月球一直是以这个速度远离地球,只能说,在测量的这段时间内,是这一速度。它会变化,但变化不会那么快。

M.C.:如果地球失去了月球,会发生什么?

刘茜:地球不会失去月球,月球不至于跑到不绕着地球转的状态。随着月球慢慢远离地球,它偷走了地球自转的能量,朝着更远的轨道上跑,意味着地球的一天越来越慢。从长期来看,地球的自转是越来越慢的,恐龙时代的一天就比现在的一天短暂。如果说这个状态未来一直发展到稳定阶段,那么,地球自转一周和月球绕着地球转一周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但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比太阳剩下的寿命还要长。所以,在尚未发展到这一过程之前,地球就被太阳吞噬了,那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

M.C.:2023年,会有哪些特别值得大众关注的天文现象吗?

刘茜:2023年没有月全食,大家认知意义中的月食只有一次,5月份将会出现半影月食,月亮会暗一点,不留心的话可能都察觉不到。10月份会出现一次月偏食,能看见,但月偏食没有那么震撼。比较特别的是2023年3月24日,将会出现月掩金星的天文现象,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走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把金星挡住了,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出现。相对来说,它会比较少见。在希腊传说里,金星是爱与美的化身——维纳斯女神,意味着美。按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委员会的规则呢,金星上的峡谷、火山、高原绝大部分是以世界各个文明神话里的女神来命名的,遍地都是女神。

M.C.:有人可能会想问,每天在奔波的日常生活中忙碌着,宇宙天文跟我有什么关系?能从科普人士的角度给些你的回应吗?

刘茜:天文跟日常生活有非常多的关系,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比较喜欢反问一句:你知道Wi-Fi是天文学家发明的吗?事实上,Wi-Fi是天文学家为了寻找黑洞发明的,这个技术后来没有用在找黑洞上,如今每个人却浸泡在Wi-Fi的电磁波里。可能是天文学太过古老,发展得太久,跟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的东西被研究透了之后,内化到我们的生活中了。回溯天文学的诞生,都基于实用的用途,为了定方向、定季节、定时间。长期以来是天文学家在做授时的工作,像日历的编撰是从天文年历的基础上而来,不然我们怎么能知道每年的节气是几点几分交节呢?怎么知道哪一年是闰年,或者说哪一年该有闰秒?这都是天文学家所做的事情。虽然GPS导航或是北斗导航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水手们一定要学习六分仪的使用或利用星空来辅助导航,方向、时间、季节,这些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信息都靠天文。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7)

凌晨:出身航天家庭,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学(师范)专业,做过中学物理教师,在电脑杂志做过编辑,自1995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发表科幻小说百万余字,获过多种奖项,其中短篇小说《信使》《猫》《潜入贵阳》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短篇小说《太阳火》和长篇小说《睡豚,醒来》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在北京时代美术馆“2022亚洲数字艺术展”偌大的展览空间里,凌晨在踱步,她的前方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构筑的承载人类命运的“地球太空船”:一只笨拙的象在楼宇间游走,一艘名为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上了天却迎来末日降临。凌晨侧着脸张望这些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奇思妙想,而她身后的展厅白墙上赫然写着莎士比亚的一句十四行诗,“最远的天涯,对我有什么妨碍?”

没有比凌晨更适合回答莎翁这一古老问题的人。她写了近三十年的科幻小说,多次拿下中国科幻最重要的奖项银河奖和星云奖,还获得过少儿科幻星云奖、冷湖科幻文学奖等其他重要的科幻奖项。这些奖项肯定了这位女性作家引人入胜的想象力、对科技与人性的卓越洞察以及优美的文字。刘慈欣曾评价她,“凌晨创造的科幻世界,总是将平实的人生与情感融入太空的宏大背景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厚重的空灵”。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8)

灰色毛衣、亮片半身裙 均为 FENDI

尖头短靴 RENE CAOVILLA

凌晨最近正在创作一部名为《寻找月亮的女人》的长篇小说,刚刚完成了三部曲之中的第一部作品。在过往的写作里,她大多数时候会选择写四五万字体量的中短篇小说,进入知命之年,她觉得自己到了写三部曲的时间,“能够去掌控比较宏大的写作构想”。故事起源于一段抗争史的记忆丧失。为了护卫地球的平安,生活在月亮上的人牺牲了自我,月球遭受了重创,这一段历史却从人类的记忆中被抹去了。年轻的女子在地球上寻找到蛛丝马迹,将遗失的线索串联,拼凑出月球最初的模样,还原了当年的真相,并最终促使火星人和地球人团结一致应对更大的灾难。

这不是凌晨第一次创作与月亮有关的小说。二十年前,凌晨出版了长篇小说《月球背面》,这是一部以军事为题材的科幻小说,她把对未来世纪、未来战争的想象搬到了月球之上。无人知晓月球背面有着一个怎样的世界,从地球望向月球,受地球引力潮汐锁定的影响,人类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也向世人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凌晨昔日在小说中着陆月背的书写,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回忆看到探测器在月背着陆的新闻时,凌晨显得十分平静。她说起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那一夜,她彻夜未眠地守在电视机前,生怕出一点点意外。这种莫大的恐惧是她害怕中国开发宇宙的宏大设想会因阻力叫停,一旦叫停重新启动会非常困难,也会被其他国家赶超。随着近年来利好的航天新闻频传,她有着极大的信心。看到月球车落在月球背面,凌晨笑着说早就想到了这一天的到来,“月球背面是中国人必定会到达的区域。在我有生之年可能会看到的大事件里,像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设月球科研站,甚至登陆火星,都能看得到”。

凌晨从小对太空就格外着迷。她在十几岁的时候读《飞碟探索》杂志,这本号称在全球卖得最好的不明飞行物(UFO)杂志让好奇心特别重的她看到了关于另一个世界的探讨。她回想那时候的杂志里总是千篇一律地画着人类被外星人带上飞船的画面。后来,她特别渴望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女性,觉得那是超酷的一件事。进入大学,她把图书馆里所有与科幻相关的读物看了个遍,相当于自修了“科幻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在一次给《科幻世界》写读者来信的机缘下,凌晨偶然结识了北京一帮和她一样对科幻怀着巨大热忱的科幻迷,这推动着她走向了科幻小说创作的道路。1995年,凌晨发表了第一篇短篇科幻小说《信使》。这篇洋溢青春激情的小说拿下了当年的银河奖,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认同,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9)

V字纹大衣 GIORGIO ARMANI

黑色打褶裤 132 5. ISSEY MIYAKE

图中艺术作品:《轨道考古志》孙东熠、潘浩楠、王明耀、丁诗茗、叶以兴、陈欣雨、张语嫣、章珍缘、周婧、苏庭玉、黄梓、王诗淇、马双泽

采访中,凌晨回忆作为女性科幻作家早年写作的境遇,笑谈“那个时候写科幻的人是会被当成怪物的”。倘若从荒江钓叟写出第一篇中国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算起,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已过百年,然而,科幻题材在相对漫长的时间中都只属于小众文学,是一部分人的喜好。后来随着社会认知的改变,科幻才走入大众视线,成为创新的驱动力之一。

凌晨是笔名,既是因为她出生在凌晨时分,也是因为这个时间点黑夜将去白日将来,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在科幻写作的初期,无论是姓名或是作品风格,凌晨都有强烈的意识将女性色彩在可见之处隐去,她说:“在那个年代,喜欢科幻是挺奇怪的事,写科幻更是一件奇怪加奇怪的事,如果是一个女性作家写的科幻作品,我会担心人家对我的认知有偏颇,我并不会因为女性的身份得到优待或被照顾。我希望读者以公正、公平的姿态来评价作品即可。”

对写作者来说,往往我手写我心。凌晨的细腻、柔和、感性透过她的笔触、讲故事的视角无意识地流淌而出。在《月球疑云》里,凌晨透过一桩发生在月球的神秘案件,发现嫦娥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还活得好好的。《月瘤》则设想月球重力异常区成了与地球连接的快速通道,登月不再是困难重重的事情。和凌晨谈起科幻,她的回答滔滔不绝,水瓶座的鬼马、风趣与博爱不时在对话中闪现。

写了近三十年的科幻小说,凌晨自认深受科幻的影响,“我看待事物的视角变得科幻化了。科幻化不是说我做事天马行空,而是我保留着科幻的思维方式,会看到事物背后的东西,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到的是人的历史,背后的精神甚至大家的命运终局。我们都是宇宙里的尘埃,没有琐事值得去纠结”。

作为科幻作家,凌晨认为自己有一定的使命感和职责,她想去创作近未来科幻作品,那些发生在将来三四十年内的科幻小说。“我愿意把未来告诉大家,我愿意让大家去眺望未来,从而大家就不会局限于眼前生活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呢。偶尔抬头看看星空,挺浪漫的,能想点和自己生活不一样的事也挺好的,不是吗?”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10)

灰色毛衣、亮片半身裙 均为 FENDI

尖头短靴 RENE CAOVILLA

M.C.:从事科幻小说创作以后,你现在对月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凌晨:月球是大自然赐给地球的宝贝,它是地球天然的“带刀护卫”。月球上有丰富的氘,代表了能源领域最重要的潜力,这种非放射性同位素被誉为聚变反应堆运行的最理想、最干净的燃料。在月球上利用它的土壤来合成水和氢气,能够解决很多人类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把月球作为海关也好,前哨也好,作为地球防卫体系的一部分也好,它都有很多用处。对我来说,月球存在的实用性大于它的浪漫,只有地球才拥有这么神秘的双星系统。月亮的位置如此特殊,它帮助地球拥有了生命。

M.C.:中国古诗词对月亮赋予了颇多意象,你特别喜欢的古诗词是哪句?你小时候对月亮有什么样的想象吗?

凌晨:我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浪漫,也喜欢李白诗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我一直觉得月亮特别神奇,国外也有月神,但只有中国的月神是嫦娥这样的普通人飞上月球成了神。嫦娥在月球上建立了广寒宫,而广寒宫无比形象,有桂花树、砍桂花树的吴刚和一只捣药的兔子。历史学家或文学家可能会对嫦娥奔月不同神话传说的来源与版本感兴趣,但对我来说,作为科幻小说作家,我看到嫦娥故事的时候,只能想到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国人是一个实用性特别强的民族,当一个强调实用性的民族突然出现了嫦娥奔月这种看似没边际的幻想,我觉得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事儿多半是真的。所以,我相信月球上绝对有先民去过,不仅去了,应该给我们留下来了上一代的文明。

M.C.:你听说过马斯克的月球旅行计划吗?如果拥有一张去月球的门票,你愿意加入吗?

凌晨:我听说过。那是“亲爱的月亮”(dearMoon)计划,2023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际飞船将搭载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和他招募的同行者去环月旅行。如果拥有一张门票,我会很想去月球,但我想我最终不会去,想去月球源于对太空的未知怀有好奇,随着对太空有越来越多的了解,会发现前往太空是一件危险的事,而我现在身边有家人和孩子,内心会有羁绊和恐惧,害怕自己没法长时间陪伴他们。

M.C.:如果你成为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类,将会如何自处?

凌晨:我可能会讲故事,讲很多很多的故事,留在电脑里,等着将来会有一个文明形态来解读。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11)

靓灵:科幻作家,1992年出生,读工科多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地质工程专业,曾参与地质灾害研究工作。著有短篇科幻小说集《月亮银行》,《月亮银行》获得了第十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小说金奖。

靓灵从小看月亮,这习惯并不特别,像喝水一样正常。她也写月亮,在出版的第一部短篇科幻小说集《月亮银行》里,她幻想在月球地层之下隐匿着一座偌大的银行保险库,存物排行靠前的是硬盘、书籍、画册和标本,它们统统与人类难以割舍的记忆、情感与文明遗存有关。然而,月亮毫无征兆地自行解体,分解成了大小不等的立方体,1312个人类和3700余万个正在使用中的保险柜全部消失。在一场与漂流于宇宙之中的生物对话过程中,她在小说里抛出了一个抽象的终极问题:什么是爱?

这是靓灵第一次尝试不断用提问的方法写作,不给出答案,透过反复思考和自我推翻一次次地追问。《月亮银行》起初的创作想法来源是关于月亮形成的众多假说之一“大撞击说”。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早期的时候,受到一个约火星大小的原始行星忒伊亚(Theia)的撞击,砸出的碎屑散落在近地轨道上,经过漫长的碰撞、吸积和聚合之后,形成了月球的雏形。从碎片汇聚成天体的月球形成假说吸引了靓灵,她开始大开脑洞,“我假设了一种可能性:月球自行解体变成了碎片在近地轨道环绕地球一圈,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在亚洲文化里,无论是中国古诗词或日本文学作品对月亮的描绘,普遍会把月亮视为美好的存在,既然我们对月亮寄托了思念之类的美好感情,在小说里,我会想把月亮与某个在意的人或事联系起来,也许它能寄存真实的东西,于是有了月亮银行的想法”。她希冀阅读小说的读者能回想自己与身边最亲密的人的感情是建立在什么样的事情之上,究竟是什么在影响、决定着感情的走向。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12)

灰色夹克、白色衬衫、红色皮裙

黑色腰带、银色耳环、金属扣饰鞋 均为 GUCCI

图中艺术作品:《非接触亲密关系》谌汐雨晓、于玮萍

靓灵在小说里展示了一个新生代科幻小说写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思维,也放大了人们对月亮美妙又浪漫的想象,将这一颗直径约等于地球直径27%的天体视为容纳人类最为珍贵也最为隐秘情感的所在。倘若月亮银行真实存在的话,她会存放些什么东西呢?靓灵说:“我个人没有什么值得长久去保存的物件。如果我能够决定将公共事物放上月球的话,我会想存放古代的建筑,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技术去把正在遗失的古建保存完好或复原成以前的样子。”

靓灵不是很擅长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我,即便她的语言流畅自如,处处窥见缜密逻辑的机锋,她的谈吐就像她的小说一样,理性而轻盈。但她说自己是典型的社恐,面对面的采访加剧了她的紧张。她真正进入写作领域的时间不长,只有4年。她在学校读了多年工科,从土木工程专业的岩土工程方向,到地质工程专业,一度在互联网科技公司做过产品经理。她不是一个标准的看科幻小说长大的小孩,看的第一部幻想小说是《魔戒》三部曲,但她的兴趣宽泛而丰富,热衷攀岩,爱养绿植,爱看电影,爱读杂书,早先常读余华、菲茨杰拉德、塞林格,喜欢刘宇昆、特德·姜、托尔金、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一众作家。

研究生毕业后,靓灵埋头读书写字了半年,背着一台7斤重、开机要花5分钟的旧笔记本电脑来到北京上写作班,学习如何写科幻小说。她说自己想要成为一个科幻小说写作者完全是排除法之后的决定,“小时候想当科学家,有时间就去写小说;再长大一点,学了工程想当工程师,有时间还是要写小说”。回头一看,她觉察自己的人生仿佛被斩成了很多段,身处不同学习阶段,在她的主要理想后会紧跟着一个次要理想——想用文字来表达,慢慢地,她只留下了最后选项,去写小说,即便它不那么符合当今最为主流的职业选择。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13)

灰色夹克、白色衬衫、红色皮裙

黑色腰带、银色耳环、金属扣饰鞋 均为GUCCI

图中艺术作品:《听得见,听不见》巴瑞云、苏永健

昔日攻读岩土与地质工程的专业背景为靓灵的写作带来了独特视角。“土木和岩土工程让我理解了一颗螺丝钉、一个土木结构是怎么建造出一栋房子的过程,之后我学了地质工程,地质是以100万年作为基本单位来计算地球或其他星体发展过程的,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两个尺度的东西,让我可以用更远的视角去看脚下的地层、天上的星星。所以,我在处理题材的时候,会尝试把每一个题材放到不同的大小尺度、时间尺度和以不同人的视角去作比较,再去寻找里边可能会有的戏。”写科幻小说也改变了靓灵看世界的方法。“我对没见过的有趣事物是有好奇心的。而什么是有趣的事物?那就是你虽然不理解,但处在安全前提下的事物。好奇心会驱使你去了解一件事,当你足够理解这件事的逻辑之后,它就从未知滑入了你已知的领域。这种认知方法于是变成你看待世界方法的一部分,成为一条逻辑线索,会帮助你去了解更多未知的事情。长此以往,你的视线像织网一样编织成了立体的样子,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立体和清晰。”

说起科幻来,靓灵保持着昂扬的热情,她用想象力去书写空白,书写内在的生命体验,在一个围绕特定世界观构筑的科幻世界里输出她对现实生活的洞察与看法。某些时刻,靓灵是浪漫的。她说起最近闪现在脑海的鬼点子,“大家去外星球探险,外星有海洋,却没有卫星。大家在半山腰上停下来,集体下飞船,决定去山顶看看,结果一回头,涨潮了,可没有月亮怎么涨潮呢?研究来研究去才发现:噢,有一块陨石飞过了行星表面,出现了潮汐现象,把海水拉了起来。故事就发生在人们等待海水涨落、资源匮乏的山顶上。这个故事呢,就叫《路过的月亮》”。她笑了笑,接着说起金·凯瑞主演的奇幻电影《冒牌天神》,男孩当了天神后为了讨女朋友欢心,制造了把月亮拉近的名场面,然而,第二天的新闻报道日本被海水淹了,只因潮汐太大。

而某些时刻,她是敏感不失尖锐的。靓灵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几年,工作内容与流行的直播紧密相关,她了解大数据背后算法的运行规则,对“信息茧房”效应保持高度警觉,“当今的推送算法不是以你作为一个人真正的需求在给你推送,而是以平台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进行测算。平台利益最大化和人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他们希望带走你的注意力,希望你尽可能地消费,而这一切对人造成的损耗是超出人进化到现在所能接受的范围的。我一直想写数据是怎么样异化人的这件事,虽然目前没有想好怎么样把它写到作品里,但我希望以后会写”。

采访结束的第二天,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演了一场月全食,从初亏、食既、食甚到生光,再至复圆,即便是遥远夜空最微弱的星光,也跨越了时间瀚海,才得以与人类相见。靓灵拍了一张微红月亮的照片,写下了一句话,“天涯共此时”。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14)

黑色皮革夹克、格纹半裙 均为 TOD'S

黑色高领针织衫 MAX MARA

图中艺术作品:《轨道考古志》孙东熠、潘浩楠、王明耀、丁诗茗、叶以兴、陈欣雨、张语嫣、章珍缘、周婧、苏庭玉、黄梓、王诗淇、马双泽

M.C.:你听说过马斯克的月球旅行计划吗?如果拥有一张去月球的门票,你愿意加入吗?

靓灵:听过,挺好的,人类早晚要走到这一步,先去月球,再去火星,再往外走。如果拥有一张门票的话,我会想去看看,但这感觉不会比去其他地方的愿望更强烈。给我一个机会去尼罗河去不去?去!给我一个机会去火星,去不去?去!我就想看看各种各样的世界。

M.C.:中国古诗词对月亮赋予了颇多意象,你特别喜欢的古诗词是?

靓灵:我很喜欢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很小的时候,就觉得苏轼跳脱出了平常的角度,他问的是在当时科学所能到达的高度之外另一个世界里的人生活是什么样的,在过什么样的日子。这是在没有登月、对月球不够了解的古代人创造出来的东西。今天,我们跳过了神话,知道月球上没有住人,但是,我们会把眼光放到更远的地方,这和当时“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一样的。

M.C.:有人可能会想问,每天在奔波的日常生活中忙碌着,宇宙天文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你会如何作答?

靓灵:天文带动了很多基础学科的发展,我们说的牛顿力学、暗物质,它们是从天文观测里边发现和推演出来的。如果没有天文观测,没有牛顿力学的话,房子永远建不到100层。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情,只能尝试着去堆砌经验里有过的东西。往近一点说,航天的工业发展、制造与民生相关东西是很多的,只不过会另作他用,我们不去提它从航天里来,比较有名的是大家吃的泡面里的冷冻脱水蔬菜一开始是给宇航员的速食食品。

为什么人要看天?或者说为什么要看陌生领域呢?是因我们对今天生活的理解程度远不到生活的真相的程度。我们看到的热搜是一句话,新闻是10句至20句话,不算复杂,但它很可能被筛选过。我们要去理解一个技术的发展,一个事件的发生,它背后有庞大、复杂、扭曲的过程,然后才决定了一个看上去只有一句话的热搜结果。这样的理解是建立在你往那个领域投入视线的前提之下,那个领域可以不是天文,是任何一个领域。所以,关注其他的领域会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是对生活未知性的一种预演,科幻也在做一样的事情。

M.C.:《月亮银行》是你的第一本书,它的出版为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靓灵:没有改变。去年安德鲁·加菲尔德演的电影《倒数时刻》上演,在这个电影里边,他扮演了一位纽约的音乐剧作家,过得穷困潦倒,他一直很想创作一个剧本,花了很长时间把剧本写出来,在穷得不行的情况下,请人表演、点映,拿给专家们看,看完之后也没人愿意买。他问经纪人,那我怎么办呢?经纪人就告诉他,你去写下一本,下一本写完了,你再写下一本。这是我比较认可的持续创作的状态,出版的反馈周期长,如果真的涉及到一些比较深入或新颖的想法,被人理解是需要时间的。《月亮银行》出版直到现在的时间不长,我不指望在我现在只创作4年这么短的时间里,它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反馈。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影响,对我来说,就是这事结了,我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继续写,继续想。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15)

采访、撰文/许璐

摄影/李银银

编辑/袁新

造型/Ada

化妆/张逸飞

发型/裴雷(飞逸化妆造型)

妆发助理/白洁

摄影助理/张喜成、王鸿斌

编辑助理/谢彤欣

鸣谢/北京天文馆、北京时代美术馆、2022亚洲数字艺术展

月球科普剧本(月球之上Wondersof)(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