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许英博、陈俊云)

一、报告缘起

2020 年华为云收入增长超过 200%,全球份额占比达到 4.2%,首次跻身全球 TOP 5 行列。市场普遍关注华为云快速增长对国内云计算板块的竞争格局以及华为自身造成的影响。我们认为,当前国内云计算市场正进入关键转型周期,体现为传统中大型企业逐步代​ 替泛互联网类企业成为上云的主力;同时,缘于芯片端的短缺,云计算服务正在成为华为 实现生存和业务变化的核心支撑之一,叠加华为自身在 ICT 市场的长周期深厚积累(基础 技术研发、销售渠道、交付服务等),无论从何种角度,华为云都将大概率是中长期国内 云计算市场的核心参与者之一。

在此前的系列专题报告中,我们已经就亚马逊、微软、阿里云、腾讯云等全球一线云 计算巨头以及新生代的火山引擎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本篇专题中,我们将从市场、产品、 潜在优劣势等角度出发,就华为云的中长期发展方向,以及对整个国内 IT 产业带来的可能 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

华为云在全球的排名(华为云专题研究报告)(1)

​​

二、华为云:高速成长的国内 TOP 云厂商

华为云:集团内战略地位持续提升。2017 年,华为正式发布云业务,将 Cloud 作为 单独产品线从产品与解决方案中独立,并成立独立的 Cloud BU。2018 年,华为将产品与 解决方案中的 IT 产品线(鲲鹏 昇腾)、智能计算产品线(服务器等)剥离与 Cloud BU 重 组,Cloud&AI 第一次出现在华为 ICT 业务组织内。无论是 Cloud BU、Cloud&AI 都只是 产品研发组织,不直接面向客户。华为企业 BG 则是承担销售、服务任务。2020 年 1 月, Cloud&AI 升级为 Cloud&AI BG,成为运营商 BG、企业 BG、消费者 BG 后第四大BG。 原产品与解决方案更名为网络产品解决方案。

组织架构:经过长期持续调整后逐步理顺。在 2020 年,华为云原本作为 BG 与运营 商、企业、消费者并列 4 大 BG。但云业务本身端对端、相对闭环的运营模式让其无法与 注重线下的硬件部门协同,甚至存在争抢业务的情况。2021 年初至今,华为云进行了数 次人员与组织架构改动。2021 年 1 月,华为消费者 BG 总裁余承东被任命为云与计算 BG 总裁,但在 2021 年 4 月 2 日,华为发文调整云业务,云与计算 BG 撤销,张平安被任命 为新架设的 Cloud BU 总裁。2021 年 4 月 9 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被任命为华为云董 事长,华为消费者 BG CEO 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云 CEO。华为云 BU 新增两个副主任, 企业 BG 总裁彭中阳负责企业业务,华为 CIO、质量与流程 IT 管理部总裁陶景文负责流程 IT。2021 年 5 月 19 日,华为再次内部发文宣布多项人事调整,免去了余承东华为云 CEO 的职位,张平安被任命为华为云 CEO。

产品体系: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贴近企业市场需求。华为云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全 栈式云计算方案的厂商,覆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芯片、硬件等全栈优化,并可进行跨层 级的融合创新,提升计算密度。截至 2020 年,华为云已经上线了 220 多个云服务和 210 多个解决方案。华为云产品从 IaaS 到 SaaS 实现全链条覆盖。IaaS 层面,华为提供基础 的计算、存储功能,同时在 IaaS 基础上持续强化 PaaS 能力,提供数据平台、AI 平台、即时通信等相关的 PaaS 能力,形成了完整的云计算产品体系,同时亦不断培育上游软件 生态体系,实现从低层到上层的完整连通和协同。

市场表现:后来居上,跻身国内 IaaS 市场前三,且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华为公司对 自身云计算业务定位的逐步理顺,即从原来的方案销售转向完整的云服务,华为云的市场 表现也开始全面发力。2020 年,华为云全球 IaaS 市场排名上升至中国前二、全球前五,是主流厂商增速 最快的云厂商之一。具体来看,2020 年华为在 IaaS 领域实现营收 26.7 亿美元,同比增 长 202.8%;2020 年华为在全球 IaaS 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为 4.2%,同比提升 2.3pcts, 首次进入全球 IaaS 市场份额前五。根据 IDC 数据,2020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IaaS PaaS),腾讯云与华为云均占 1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第三名。2021H1 华为企业业 务营收同比增长 18%至 429 亿元,占总营收的 13.4%,相较 2020 年上升 2.3pcts。2015 年至 2020 年,华为企业业务收入 CAGR 为 29.4%,超出华为总营收 CAGR 的 17.7%, 成为长期以来营收增长的重要来源。

​​

华为云在全球的排名(华为云专题研究报告)(2)

​​

三、国内云市场:进入发展新周期,传统企业逐步成为上云主力

市场现状:仍处快速发展阶段,整体滞后欧美市场 4~5 年。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产业逻 辑、发展路径、市场格局演变和欧美市场基本类似,双方之间的差异更多体现在发展阶段 上,其中在 IaaS PaaS 环节,国内市场整体较欧美市场滞后约 4~5 年左右。根据 IDC 数 据统计,2020 年国内云计算市场增速超过 50%,远超全球市场 2020 年的增速 13.1%。 目前国内云基础设施市场滞后欧美市场4~5年左右,未来数年增速料将显著高于全球市场。 企业存量 IT 系统向云端的不断迁移,以及数据流量增长、IT 运算能力之间鸿沟的不断拉 大等,将构成中期全球云基础设施增长的核心动力。对华为而言,中国市场相对早期的行 业发展阶段,更有利于华为不断积累规模优势,稳定住市场 Top2 的地位。

​​

华为云在全球的排名(华为云专题研究报告)(3)

​​

下游客户:上云主力从泛互联网逐步向传统企业过渡,更加强调云厂商一体化能力。 根据 Gartner 数据,中国企业 IT 支出增速仍处于上升通道。对于国内企业而言,相对偏低 的基础软件能力以及业务的复杂度,使得企业数字化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中小型互联网企 业更多倾向用户增长与运营敏捷度,需求相对简单,而大型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更为复杂。

疫情显著加速了全行业的数字化,预计未来的主要增量将来自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同时国内特殊行业环境,亦对云厂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国内传统企业数字化水平偏低, 较难接受单一的产品&模块,更倾向于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需要云厂商同时具备产品研 发、市场渠道、交付&服务等核心能力。

产品架构:兼顾各方利益诉求的混合云为中期首选方案。根据 2020 年 7 月华为委托 Forrester Consulting 进行的调研,77%的受访企业认为云原生技术的部署与运行环境从单 ​一​云环境向混合云、多云环境(多种公有云环境,多种私有云环境,或不同公有云与私有 云环境的混合)演进。相较于单一公有云或私有云环境,混合云的部署架构更能满足企业 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平稳过渡、负载的弹性伸缩以及容灾等要求。例如,客户可以将面向客 户交互的业务以及互联网业务部署在公有云上,将核心业务系统通过私有云环境部署。

​​

华为云在全球的排名(华为云专题研究报告)(4)

​​

产品布局:PaaS 作为中长期用户粘性、产品差异化定价能力的来源,将是国内云厂 商中期的发力重点。由于云计算部署复杂度的快速增长,以及 PaaS 业务需求的提升,主 流云厂商加速了对数据库、容器等基础软件及中间件的研发,BAT 等国内主流云厂商亦逐 步加速自研产品的进度,向上游 PaaS 积极拓展。云通信、容器、数据库、信息安全等领 域的研发投入将成为云厂商脱颖而出的关键,同时通过 IaaS层向PaaS、SaaS 层面以及 混合云赋能,形成在部分垂类领域的 PaaS 核心竞争力。

竞争格局:头部厂商领先优势有望持续扩大,但仍在调整可能。云计算是典型的重资 产行业,需要大量资本开支投入,同时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往往具备充足现金流以及一 定规模的云计算公司能够具备更灵活的定价体系,因此我们看到近年来云计算头部效应持 续加强,中小企业加速出清,头部云计算公司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19Q1-2020Q4,全 球前四大云计算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的市场份额从 62.9%增长至 76.1%。 中国市场,云计算厂商份额变化亦呈现上述特点,TOP3 厂商 2021Q1 累计市占率 73%, 较 2020Q1 提升 0.8pct,头部效应持续加强,而华为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至 19.7%,仅次于 阿里云。但同时我们亦看到,当前国内头部云厂商整体产品结构较为相似,产品间差距尚 未明显拉开,同时伴随国内上云主力从泛互联网向传统企业迁移,我们判断,当前市场格 局后续仍存在变化之可能,新进入者仍存在一定的机会。对华为云而言,全栈式的解决方 案,将更好适应上述产业趋势,其中长期的竞争优势显著。

​​

华为云在全球的排名(华为云专题研究报告)(5)

​​

四、核心优势:全栈式技术积累,客户、渠道、交付服务等能力突出

微软云发展历程参考:借助欧美传统企业客户大规模上云契机,融合自身客户、产品、 渠道优势,快速跻身全球 TOP 2。历史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微软作为全球产品线最为完整 的企业软件厂商,长期在传统软件产品、云计算服务之间进行摇摆,战略不够聚焦,使得 微软一度在全球云计算市场处于落后位置,2014 年开始,在全面拥抱云计算的战略目标 指导下,微软充分借助自身对企业市场的长周期深刻理解,通过提前在混合云领域的产品 布局,并融合自身在产品线丰富度、销售渠道、交付服务等层面的突出优势,抓住 2017/18 年欧美传统企业大规模上云的契机,快速赶上,并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的云计算厂商,同 时借助 office Azure 的协同,使得微软在信息安全、数据管理软件等领域实现了全面的逆 转。

华为云定位:做政企智能转型的黑土地,聚焦于系统和架构创新,通过自身在客户& 渠道、行业理解等层面的优势为中大型政企智能化转型提供平台与服务。在过去四年内, 华为对华为云的定位不断清晰,并逐步将自身定位于为企业提供全套政企数字化转型服务 的平台。华为在奠定“黑土地 生态”的基础上,将卖整机转型成为提供整体生态;把卖单一产品,转型成为卖服务。从 IaaS PaaS 层入手,华为云构建“一个底座,三个平台, 四个联接”,通过擎天架构,华为云、华为云 Stack、华为云边缘都以华为云擎天架构为基 础,应用使能 ROMA、AI 使能 ModelArts,数据使能 DAYU 三大平台实现一个架构云边端 全场景覆盖,为客户提供高算力、高效率的架构和稳定可靠的云服务。整体战略、业务目 标的清晰,也使得华为云计算业务自 2020 年开始走向发展的快车道。

企业需求理解:推出分布式云产品,契合传统企业客户上云需求。正如在前文所述, 国内传统企业开始向云端迁移,以及传统企业自身相对偏弱的数字化水平、复杂的遗留 IT 系统等,使得单一的公有云方案很难契合企业的需求。而今年华为云推出的“分布式云” 的产品方案,加入了适合低延迟、大流量的边缘云 IEC、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内的 IES 和 部署在政企行业大客户的本地数据中心,将云基础设施和服务延伸到业务所需的位置,不 再拘泥于统一的部署。针对政企的需求与业务类型将以上几种服务器灵活组合,通过逻辑系统上统一调度,实现企业跨业务系统、跨地理区域的统一管理。分布式云产品的技术架 构设计,本身反映了华为在企业客户需求理解方面的深厚积累。

渠道、交付服务:充分融合原有 ICT 设备领域的优势。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 以及全球领先的 IT 设备商,在全球范围内,公司具有面向大型企业迁移的能力。阿里云、 腾讯云亦纷纷进行内部架构调整,主要体现在区域市场渠道下沉、一体化交付服务能力提 升等方面,而这亦和华为的传统优势基本一致。

​​

华为云在全球的排名(华为云专题研究报告)(6)

​​

生态优势:全栈式产品能力,叠加鸿蒙生态、鲲鹏生态等。华为具有全栈式技术、产 品能力,以及生态资源优势,针对移动端与物联网平台,华为推出鸿蒙 OS,将搭载鸿蒙 OS 的移动端智能系统作为连接 IoT 场景的终端,实现“万物互联”。针对政企,鲲鹏生态 是基于鲲鹏处理器构建的全栈 IT 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及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操作系 统、中间件、虚拟化、数据库、云服务、行业应用以及咨询管理服务等。目前,全国已成 立 16 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与 600 多家合作伙伴推出了超过 1500 个通过鲲鹏技术认证 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下游客户:重点聚焦政企市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政企市场,华为云通过公有云、 华为云 Stack、华为云边缘的混合部署方案为政企客户提供混合云能力。华为云提供的混 合云方案实现数据本地安全部署,更有效满足管理和合规诉求,同时提供平台,让企业能 够接触到更开放的生态应用。云对业务的价值不再是简单的资源供给,还能以应用为中心, 让基础设施能感知应用特征,应用能更智能、更高效的使用基础设施。华为云 Stack 部署 在客户本地数据中心的云基础设施,通过在线集中运维或本地化运维,为政企客户提供在 云上和本地部署体验一致的云服务。

​​

华为云在全球的排名(华为云专题研究报告)(7)

​​

五、仍待强化:业务思维、基础设施、PaaS 能力、SaaS 生态等

业务思维转变:从“盒子”解决方案销售到云平台运营服务。华为从 2017 年开始, 业务思路经历了一次大型转变,从聚焦基础硬件设施服务转型成以技术平台为主的 PaaS 服务,这两种业务生态背后的逻辑也从卖单一产品&盒子到服务配套产品的一体化方案。 作为平台化服务,华为相比竞争对手在产品技术层面并没有决定性的优势。未来业务思路 的拓展将更多需要 PaaS 平台渗入政企运营的底层同时结合全栈式的解决方案,利用自身 在硬件&通信领域积累的客户渠道资源提供整套服务,这也将成为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未来中国的云市场竞争也将从产品竞争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包括资源、产品、客户&渠道、 系统方案交付等的整合能力都将成为脱颖而出的关键。

底层基础资源:仍需长期持续投入。以阿里、腾讯为代表,国内云计算厂商在国内的 可用区数量均在 50-60 个量级,对应的 CDN 加速节点数在 2800 个以上。对于华为而言, 由于运营起步较晚,数据中心可用区略少于阿里与腾讯,截至 2021 年 8 月共有 40 个可用 区,中国大陆拥有 2000 CDN 节点,境外共有 500 CDN 节点。目前华为资本开支仍保持 持续上升态势,有望在一到两年内继续缩小底层物力资源上与阿里、腾讯的差距。

​​

华为云在全球的排名(华为云专题研究报告)(8)

​​

PaaS 能力:数据管理、系统&安全等基础产品能力仍待持续丰富&提升。就整体华为 云企业应用服务的全栈技术来说,包括:一站式微服务应用管理平台,含有 ServiceStage 微服务云应用平台、应用编排服务 AOS、微服务引擎 CSE、容器镜像服务 SWR、应用性 能管理 APM、云性能测试服务 CPTS、应用运维管理 AOM;企业级云中间件,含有分布 式缓存服务 Redis、分布式消息服务 DMS、API 网关 APIG、区块链 BCS;Kubernetes 容器平台,含有云容器引擎 CCE、云容器实例 CCI;高性能 Serverless 无服务器函数 FunctionGraph;以及智能边缘云 IEF 和企业集成平台 ROMA 等。但相较于亚马逊、微软、 阿里巴巴等全球一线云计算巨头而言,华为云在核心数据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等基础软 件&PaaS 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仍需要持续投入。

软件生态:产品线单一、核心产品用户体验一般,SaaS 生态仍待不断做大做强。国 内主流云厂商均在 IaaS 和 PaaS 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建设、自研等方式进入到利润率更高的SaaS 领域。对华为而言,虽然和国内主流云厂商类似,具备一定的基础软件、应用 软件研发能力,并开发出鸿蒙系统、Welink 等产品,但中长期依旧存在充分的提升空间。

鸿蒙生态:主要聚焦于个人消费电子与物联网设备。华为基于手机、物联网设备 等,开发出鸿蒙 OS 系统,但从实际应用场景看,主要用于硬件设备,相对应的 软件开发主要集中在 APP 领域,对于企业所需的 ERP、CRM 等传统意义上的 SaaS 软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我们认为,华为鸿蒙的研发已经证明华为在基础 软件上的研发能力,未来仍有机会在各类软件层面,取得长足的进展。但短期而 言,仍需要在产品线层面进行追赶。

Welink:产品用户体验、市场地位仍待提升。阿里、腾讯依靠钉钉、企业微信& 腾讯会议等轻量级、通用型 SaaS 产品,逐步渗透大量企业用户,在通用性基础 上拓展多样的 SaaS 以及 PaaS 产品。例如钉钉的云钉一体战略,以及腾讯企业 微信的快速增长。对于华为而言,虽然具备内部孵化的类似产品 Welink,但由于 不具备和互联网公司相同量级的用户流量,其渗透范围相对较小,产品生态亦处 在建设阶段。对华为而言,中短期仍需要一款通用性极强的 SaaS 产品,以建立 起完备的应用生态。

SaaS 生态发展仍待显著提升。由于国内相对较弱的基础软件开发能力,主要云 厂商以生态建设的模式进行垂直领域 SaaS 的建设,例如腾讯通过千帆计划,以 投资、孵化等形式带动各领域优质 SaaS 公司的曾总。对华为而言,由于起步相 对较晚,SaaS 生态的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2021 年 4 月华为宣布投资 2 亿开展 SaaS 星光计划。我们认为,华为自身较好的软件研发能力、大量的硬件终端用 户等,都将对生态建设提供正向支撑。

​​

华为云在全球的排名(华为云专题研究报告)(9)

​​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