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讲述了东汉末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次不辞辛劳到南阳隆中的草庐拜访,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大业的故事。

这个故事如果从营销角度来品读确是另一番意义,堪称是一次营销策划的经典之作。

当时刘备虽然不算成功,但也是占据一方的诸侯,忠厚贤德之名已是誉满天下,手下有关、张、赵等当世一流的武将,让各路诸侯都不敢低看。而诸葛亮当时只是一个20几岁的山野村夫,虽然才华很高,但也只是在有限的圈子里有些名气而已,否则曹操、孙权早就相请了。

最早的营销经典案例(三顾茅庐展现了诸葛亮高超的营销思路)(1)

当时刘备要急于找军师辅佐自己;诸葛亮也要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他已经27岁了,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太短,27岁可能都已经是一生过半,所以他需要找一个能够大展宏图的平台了。他的哥哥诸葛瑾正在江东孙权的帐下做事,如果通过哥哥的引荐到江东谋个工作还是可行的。曹操也是求贤若渴,还有当时的刘表(说来刘表与诸葛亮还是远房亲戚,托关系找份工作还是很容易的)。但经过分析他认为刘表保不住荆州,不久将败亡(这点从隆中对与刘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曹操和孙权帐下人才济济,诸葛亮过去也只能是个二流作色。因此他认定只有刘备适合做自己的主公,能给自己施展治世才华的舞台,虽然资本小,没有自己的地盘,但这些在他诸葛亮的眼中都不算什么,有他诸葛亮在很快就能做大的。

最早的营销经典案例(三顾茅庐展现了诸葛亮高超的营销思路)(2)

如果诸葛亮放在现在一定是个顶级的营销高手,他针对刘备的自我营销策划步骤一步一步的展开。首先他让自己的老师(水镜先生)在刘备被人追赶落魄时说出了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的广告语。极大的吊起了刘备的胃口。徐庶被曹操用计骗走,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更是激起了内心诚心求贤的决定。不知是故意试刘备的诚心还是真正有事外出,诸葛亮让刘备等人两次扑空。诸葛亮有才学在他住所周边还是有些口碑的,刘备进入到隆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了诸葛亮影响力。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与刘备等人偶遇,(不知是诸葛亮故意安排还是真的偶遇)进一步增加了神秘感。至此几轮下来,诸葛亮已经把刘备求他出山的口胃吊到了极致,直到刘备第三次登门才与他们相见。然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地图和计划好的谈话内容,句句切中刘备内心的要害。隆中对根据思维的逻辑来说,因该是诸葛亮早就准备好的,各方的优势劣势分析得清清楚楚,而且早就为刘备量身打造一条争霸的道路,使得事业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诸葛亮还故作姿态的拿捏刘备说不愿出山,就难怪刘备泪如雨下悲伤至极,相信那时刘备落泪是真的,因为对诸葛亮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再错过恐怕霸业真的难以实现了,毕竟已经40几岁了,再不成功自己就真的老了!但话说回来,诸葛亮也已经快30岁了,古人寿命又短,再不出山难道要老死在山野吗,自己满腔抱负和才华岂不付诸东流?好不容易才选定的老板,特意为他量身定做的争霸的策略,他怎么舍得不出山呢?

经过一番欲擒故纵,诸葛亮顺顺当当的出山了,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之路。

最早的营销经典案例(三顾茅庐展现了诸葛亮高超的营销思路)(3)

从营销的意义上来说,想要销售好,产品本身要有较高的价值。

无疑诸葛亮相对于刘备来说是价值非常高的,如果放在人才济济的曹操那里就难说了;

选精准自己的目标客户群

诸葛亮选准了刘备,才得以施展平生所学,如果放在曹操和孙权那就未必了,孙权有周瑜等大批人才辅佐;曹操那边司马懿这样的人才隐忍了几十年才得以重用。所以选刘备为目标。

企业或产品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较高的口碑;诸葛亮的才华在当地口碑很好,在他的圈子内都知道他有济世安邦之才,平时的言行爱好都让人觉得新奇;做营销,口碑宣传的意义远大于广告的效果。

产品通过转介绍比用户自己去了解成交率高得多

诸葛亮对自己转介绍的人选得很有权威,水境先生是当世隐士高人,震撼力强。徐庶的才华让刘备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从他的口中举荐的诸葛亮才能远在他之上,不知刘备是否内心在问那是怎样的一位神人啊?

最早的营销经典案例(三顾茅庐展现了诸葛亮高超的营销思路)(4)

营造良好的营销氛围,打造好口碑市场让目标客户去感受。刘备等进入隆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卧龙先生的影响力,与崔州平的偶遇更让刘备对诸葛亮增加了诸多神秘感。如果是购买商品的,也只剩下自己掏钱了,卖方要多少都愿意。

面对目标客户要事先做好功课,100%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事物,做出震撼的方案。

隆中对虽然没有相关资料显示是诸葛亮事先做好的,但见到刘备后能一一展现出完整的战略规划,一定事先备好的。

有条件的情况下吊人胃口,能让自己更加占据生意谈判的主动。诸葛亮让刘备跑了三次才肯见面,而且第三次自己在草堂内睡觉,让刘备三人在外面候了半天,让刘备不敢有半点的威风。如果第一次刘备上门后不遇诸葛亮,他回来知道后自己立马就去找刘备,结果会怎样?

营销是一门强大的学问,用得好对企业对个人都会有巨大的帮助,除了销售商品,营销理念还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