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义文化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交关系,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中国民间百姓中结义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结义不但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结义,也有父子父女结义的案例。在古代中国社会,结义关系甚至被法律所承认,具有一定的遗产继承权。最初结义一般是在熟悉的人群中展开,是在朋友之间增强性的社会联系。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方式逐渐的扩展开来,在同行业或者同地区人群中也有广泛的开展。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便是这种情况的一种典型表现,也是残唐五代十国时藩镇内部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历史李克用有十三太保么(浅析残唐六章李克用并无十三太保)(1)

在早期的结义关系中,结义并不是很随便的事情,而是非常庄重的。结义的双方或多方,需要征得家庭和家族的同意,甚至需要在家族的族谱等法定层面进行认定。所以那时候结义的规模都很有限,一次结义两三个人是比较普遍的,基本上不会有十三太保这种大规模的结义出现。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某些局部领域中却有了大规模结义的需求。比如在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内部,就要求参加的同道结义成兄弟姐妹。在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政中,毫无血缘关系的宦官们也结义成为集团,《三国演义》中的十常侍就是典型例子。

历史李克用有十三太保么(浅析残唐六章李克用并无十三太保)(2)

他们的这种结义从本质上来看,已经不是早期的因为朋友关系增强而产生的需求,而是利益相关体的抱团取暖和结党营私。而这种关系经过南北朝和隋唐两代的发展,在唐末发展到了巅峰时代。当时各种社会阶层之间普遍的存在结义现象,实际上是乱世求存的本能。朝中宦官结义是为了掌控朝政大权,大臣和勋贵世家结义是为了瓜分土地资源和既得利益,各藩镇节度使之间结义是为了瓜分整个国家。而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则是属于藩镇内部的结义,其目的是加强控制个藩镇节度使地盘和军队需要。

历史李克用有十三太保么(浅析残唐六章李克用并无十三太保)(3)

唐末藩镇的本质就是各种军镇将门世家的结合,反应到军队中就是一队队大小兵头控制着各种不同职业军人,而这些职业军人正是来自于将门世家。每个藩镇中兵头之间等级森严,最高的是节度使,以下是经略使、观察使、防御使等等。他们都是来自于各个将门世家,代表这家族在军队及藩镇事务上的利益和话语权。

因此每个藩镇中的利益关系,本质是将门世家通过军队中的职业军人,控制了藩镇的各项资源利益,包括土地、财产、教育、人口等各个方面。藩镇之中每个职业军人要想发展,就离不开将门世家的支持,而将门世家也需要吸纳优秀的军事人才,争夺藩镇的话语权。

历史李克用有十三太保么(浅析残唐六章李克用并无十三太保)(4)

在李克用的河东军中,最大的将门便是他自己的沙陀族人,然后才是汉族、土谷浑、契丹等北疆其它民族的将门世家。在这些将门世家中,人与人的关系不一定是具有血缘的亲人关系,也可能是师生、朋友和结义关系。这是因为这些将门本就是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职业军人家族,虽然有很强的实力,但家族规模不算很大,无法支撑起掌控军队的需求。他们家族的规模相对于汉族的门阀世家和士大夫阶层小了许多,在军队中就无法控制到方方面面。所以这些将门世家需要吸纳优秀的人才和大量的职业军人,结义便是最好的途径之一。

历史李克用有十三太保么(浅析残唐六章李克用并无十三太保)(5)

沙陀是唐朝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本来人数就少,与李克用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更少了。要靠自己的亲戚来控制庞大的河东军,这是非常不显示的,所以李克用选择了收养义子的方式在军中布置自己的心腹势力。其实这种方式在残唐五代十国非常普遍,几乎每个藩镇节度使都干这个事情,而李克用因十三太保的关系在民间非常出名。可我们从史书中发现,这十三太保的说法并没有出现过,反而在民间对十三太保非常推崇。实际上李克用收养的义子很多,远远大于十三太保的数量。就历史记载而言,其中有确切姓名的是九人,而非十三人。

历史李克用有十三太保么(浅析残唐六章李克用并无十三太保)(6)

因此李克用的十三太保的称谓根本不存在,完全是民间故事编撰出来的。而这种故事的延续是得益于李克用及其义子群体在唐末的藩镇大战中的优秀表现,古人崇拜英雄的情节,才将他们列为了十三太保。这种英雄故事的模式在后来也广泛的被古典小说、戏剧和评书中改编借用,出现了靠山王杨林的十三太保等各种经典故事。

在十三太保的传说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排名第十三位的李存孝,他被民间百姓认为是可以与西楚霸王项羽媲美的猛将。清朝评书中有一句话叫做,"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便是对李存孝最高的评价。

历史李克用有十三太保么(浅析残唐六章李克用并无十三太保)(7)

李存孝虽然在十三太保中年龄最小,却最为勇猛善战,是残唐小说体系中的第一猛将,其地位约等于隋唐小说体系的第一高手李元霸。故事中说李存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手持八百斤的禹王槊,号称天下无敌。故事中他还有着"飞虎将军"的称号,率领十八骑士攻取了长安。

其实从上述人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李存孝是个混合度非常高的角色。他在很多人设上借用了项羽的特质,又混合了古代众多猛将,成为故事宗河东军无敌的先锋大将。从他"飞虎将军"的称号就可以知道,李存孝身上更多的是李克用本人的特质,因为李克用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飞虎将军"。

历史李克用有十三太保么(浅析残唐六章李克用并无十三太保)(8)

然而在历史上并没有十三太保,李存孝就不可能是李克用的第十三位义子。李克用义子众多,远远不止十三位,利用义子控制军队也是李克用掌控河东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这些义子除了是优秀的人才之外,他们背后也有自己的家族和军人集团。李克用大肆招收义子,也是通过义子拉拢军中各大军头的关系,组建控制军队的关系网。从史书留名的九位义子来看,李存孝是其中之一,但绝不是最小的。实际上李存孝很可能是这些义子中排名第二的,年龄上仅次于李嗣昭,比后来的后唐明宗李嗣源年长九岁。

历史李克用有十三太保么(浅析残唐六章李克用并无十三太保)(9)

李克用通过广收义子的方式拉拢将门世家控制住了河东军,整合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宣武节度使朱温争夺天下的控制权。这种做法给河东军带来了很强悍的战力,也让河东藩镇成为天下第一强藩,可也埋下了隐患。这隐患就埋藏在他收的众多义子之中,成为五代十国的乱世之源。

由于义子众多,每个义子背后都有将门世家和军队集团,所以暗地里少不了互相争锋拆台。李克用活着的时候还有所收敛,李克用去世后形势就越发难以控制。李存孝作为义子中的佼佼者,自然是树大招风,成为各种权利争夺中首要针对的对象,于是引发了各种内豪。

历史李克用有十三太保么(浅析残唐六章李克用并无十三太保)(10)

而李存孝强于军事又弱于政治的特质,让他无法处理好政治斗争中的各种刀光剑影,反而得罪各大将门,成为众矢之的。李克用本人在政治方面比较平庸,对于各种阴谋诡计并不敏感,所以容易受人挑拨和意气用事,这也使得他做出了最大的,也是最为错误的决定。

而这种事情不是在河东军一家产生,在刘仁恭、朱温等其它强藩中也屡屡出现。这种强藩之中的内部利益争夺,随着强藩之间的战争延续到了整个中原,使得五代十国的乱世爆发。当时的百姓在这种乱世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成为兵灾、战乱、劫匪和自然灾害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