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晓斐

上个星期的一天上午,想起几天没有联系儿子了,就想着给他打个电话。微信语音响了一会儿儿子接通了,我开心的大声跟他打招呼时,却听到他极低的声音在回话。不知怎么地,头脑里突然就紧张起来,觉得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造成了他很难受,所以说话声音很小……

总之就那一瞬间,头脑里过往他不舒服时的情景,都蹭蹭蹭的冒了出来。随着心里的担心,嗓门也不自觉的提高,他越低我越高,越急。只听到他稍微提高声音说昨晚回宿舍很晚,现在宿友都还在睡觉,大声说话会影响别人休息时,我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

鲲鹏已展翅未来必可期(鲲鹏展翅因其江海广阔)(1)

挂断电话后我并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就在昨天跟儿子聊起亲子互动的模式时,他说起了这件事,而且一语中的说出,我的这种状态其实是根深蒂固的一种思维或行为的模式时,我才开始透过他的提醒进行内观反思。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对孩子的关心或担心,其实都是源自于我们自己内在存有的未化解的恐惧。如果自己没有意识到,就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到他人的感觉和状态。比如,如果我觉得我是因为担心,因为爱才显得焦急,我的焦急是为了突显我的爱时。那么孩子就会一边要承担我的焦虑引起的担忧,一边还要压抑他不被理解的境地。

其实这种焦虑的担心并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被爱,只会让他感觉到被打扰,还要被迫接受。而往往很多父母或成人,都会处在自我固化的模式中,用这种自以为的爱强迫孩子接受。如果孩子不能接受,还会觉得是孩子不懂事,不理解父母。

鲲鹏已展翅未来必可期(鲲鹏展翅因其江海广阔)(2)

父母忽略了那种对孩子的担心焦虑,或许是在孩子曾经遭遇身体受创不适时,自己形成的内在恐惧的情绪没有化解。从而在孩子现在出现一丁点儿过往类似的某一特征时,就唤起了自己那种,害怕孩子身体不舒服而难过时的记忆。

当我们了解了,知道了的时候。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感知觉,调整自己的意识,觉察自己的模式,从更多角度去感受当下的事件,当我们处在清明的逻辑思维阶段的时候,就不至于让自己只停留在曾经已有经验的角度了。

另外,从这种模式里我们也要看到,无论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状态,它既然已经形成,就会存在一定的惯性。所以,不要急功近利,要在自己调整得好时勉励自己,在自己还未转化时接纳自己。

鲲鹏已展翅未来必可期(鲲鹏展翅因其江海广阔)(3)

从一件事情双方的沟通,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自己或对方更需要怎样的互动模式。从而更加全面的看到更多的点和面,延展开来看,也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更希望你能给他的是支持和信任。相信他无论怎么做,都有他自己的原因和认知,而不是你以为的原因和认知。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他,才是能给到他的最好的肯定。

要知道,这些并不只是嘴巴上说说的。具体到生活中,那就是减少对孩子生活的干涉打扰,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作为,祝福孩子做出的所有决定,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说来说去,也就是咱们做父母的,要清楚跟孩子之间的界限。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时空。父母永远是一个陪伴者,而不是主导者。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位置。

鲲鹏已展翅未来必可期(鲲鹏展翅因其江海广阔)(4)

千万不要以他还不会,他目前做不好,他哪儿有什么主意,他怎么知道干啥,他现在还是个孩子,他只知道玩儿,他什么都没想过,他哪儿能照顾自己……不要再用这些抑制他成长的言语,想法,行为去阻碍孩子的发展了。

要为孩子长出的翅膀梳理羽毛,不要成为一把锋利的剪刀。孩子能飞的高远,要看父母有没有承载鲲鹏羽翼的能量。

~end~

(图片来自网络,原创者可以自行删除或联系撤回。感谢,感谢,再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