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文山市秉烈乡中心校内,伴随着《三步弦》的音乐,学生们身着彝族服装开始跳“民族课间操”。

彝族火把舞课间操(不一样的课间操)(1)

只见学生们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扭动腰身,时而直排,时而横排,时而十字交叉,时而又围成几层圆圈,队形变化多样,彝族弦子舞成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彝族火把舞课间操(不一样的课间操)(2)

彝族弦子舞是彝族人的文艺活动,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文化,更是一幅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到今天,彝族弦子舞历经千余年而不衰。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彝人不跳弦、白活人世间”,“阿哥弦子响,阿妹脚板痒”的美称。

弦子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普及性、原真性、传承性和民族性。其包涵的曲调之多,传承人之多实属罕见。

彝族火把舞课间操(不一样的课间操)(3)

秉烈乡是彝族之乡,跳弦子是秉烈彝族人民的一大爱好,每逢节庆、婚假、喜庆的日子,彝家小伙儿会弹响心爱的弦子,人们便手挽手、肩并肩、成双成对随着弦子的音乐盛典翩翩起舞。参加人数十人、上百人、有时上千人。地上尘土飞扬、吆喝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壮观。

彝族火把舞课间操(不一样的课间操)(4)

为进一步保护和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弦子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承,秉烈乡中心校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课间操形式,把“彝族弦子舞”作为学校课间操舞,并进行推广。民族文化以“课间操”的形式走进了校园,不仅让学生们身体得到锻炼,也让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更好巩固和传承。

彝族火把舞课间操(不一样的课间操)(5)

目前,“三步弦”在秉烈乡小平坝小学、秉烈小学、秉烈中学开展,全乡有300多名学生参与了此项活动,学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了兴趣社团,并在课余、课间时间进行练习。下一步,学校将把“三步弦”作为学校的亮点工作,融入全乡全体师生的大课间活动中。

彝族火把舞课间操(不一样的课间操)(6)

彝族火把舞课间操(不一样的课间操)(7)

彝族火把舞课间操(不一样的课间操)(8)

“让学生跳弦子舞,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汲取深深民族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学校不仅是民族孩子学习通用课本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场所,我们要发扬好。”秉烈乡中心学校团委书记杨启跃如是说。

来源:文山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