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精髓100句 了凡四训的启示(1)

读《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最后一段说到:“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何谓“因循”?道家谓顺应自然,道家无为的思想就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一般指沿袭守旧、疏懒怠惰、迟延拖拉。

想想,人这一生,赤裸裸来,赤裸裸去,究竟为了什么?孩童时,少年时,中年时,老年时,将死时,一年一年,十年十年,又有何区别?如果仅仅是今日吃米、明日吃面,今日穿衫、明日穿袄,今日戴金、明日戴钻,今日骑车、明日开车,而思想一成不变,认知一成不变,品性一成不变,习惯一成不变,功业一成不变,连过错也一成不变,那我们到底是活了365天,还是一天重复过了365遍?

“因循”二字,耽阁一生。这话细思极恐。“因循”,何易于让生命停滞?而停滞的生命是什么呢?——行尸。尤其是当懒惰、厌学、易怒、嫉妒、贪婪、吝啬等恶习,几十年附着于身、深入习性,人不单单只是行尸,或许还是一堆腐肉,以此状态过活,实乃身在地狱而不自知,唯麻木是也。

再看那些激奋的人生。商朝的开国君主汤,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三句话刻在洗澡盆上,提醒自己及时反省、不断革新、日有所进,这是何等的清醒。复圣颜回闻过则喜,有过即改,孔子赞其“不贰过”,这又是何等的仁勇。毛泽东少年时即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变化,立志将精神和身体之能力发挥到极致,一生以天地为舞台,以社会组织为凭借,实现平生之志,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何等的胸襟。

是行尸,是英豪,好像说得都是别人。反观自己,积习也着实太多:粗陋,熬夜,赖床,醉酒,话多,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博取虚名,不务实业,逃避责任……

哎!辩证看来,这许多的积习或许是“宝贝”,起码给后半生积攒了极大的进步空间,颜回过错太少、闻过则喜,咱太富有,过错可以随便挑着改,不愁“缺货”。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自有一寸的乐趣。咱也可以说,怕什么积习无穷,改一个自有一个的喜悦。

哎!已经被“因循”耽阁了半生,时日无多,抓紧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