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1月27日,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春节。人到中年,时光真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开始喜欢回忆童年和青年时的种种,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儿时生活中记忆最深刻的部分。

记忆中的鞭炮

春节是从鞭炮声中开始的,记得小时候,进了腊月就能听到零星的爆竹声了,不过这时候一般是小打小闹,噼噼啪啪的成不了什么气候,到了年三十,炮仗就开始成规模的放了,特别是到三十晚上,七点左右,新闻联播开始的时候,逐渐气氛就起来了,七点半到八点是第一个高峰期,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1)

这时候主要以听响为主,几乎每家都要放个几百响,一千响的,最早家里住的是筒子楼,一层能住好几十户,有的人图省事,就在楼道里面放,声音特别大,这时候即使把门关严实,也会听到楼道里面丁玲咣当的响个不停,而且回音久久不绝,那时候除了鞭炮,男孩子比较喜欢放二踢脚,是一种红色的圆柱形的爆竹,点开之后,会直直的冲上天空,上天之前响一次,上天之后响一次,所以又叫“天地两响”,到了八点以后,鞭炮声逐渐停止下来,因为春节的重头戏,春节晚会就要开始了。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2)

接近十二点左右,春晚开始倒计时,这时候鞭炮声开始响起了,这是放炮的第二个高潮,这时候不仅家家户户放炮,城市也会统一放炮,站在楼顶,远远的可以看到集中放炮出来的礼花,直冲云霄,灿烂夺目,小朋友们也开始拿出自己压箱底的礼花,有朝天放的连珠炮,也有在楼道里放的小彩花,还有必须露天放的大礼花,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年家里给买的一个中等的礼花,放出来会蹦到天上很多小降落伞,然后从天上冉冉落下,小朋友们会一起去争抢,特别热闹。另一个记忆深刻的事情是一次往天上放连珠炮,炮的质量不行,没往天上放,钻到了我的袖筒里面,我赶紧把炮扔了,可是还是把手腕一部分给熏黑了,当时就又红又疼起来,可是也没有去医院,就是抹了点牙膏了事,现在想想,当年真是胆大又无所谓。大年初一的早晨是放鞭炮的另外一个高潮时期 ,这个时间主要放的还是鞭炮,早晨放完炮,楼道里和外面空地上到处都是一股硝烟散尽的味道,鞭炮的余辉和红纸随处可见,虽然很散乱,但真的是有一股浓浓的年味在里面。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3)

春节印象深刻的满地红

而且还会有不少没有放完的零星小鞭炮散落遍地。记得楼上有一个年龄大几岁的小伙伴,去捡了小炮玩,不小心炸到了手,一个食指就这么没有了。

记忆中的春晚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1983年召开的,现在看看,那时候真是一穷二白的晚会。谈不上什么舞美、道具,基本上都靠个人发挥,不过依然让人印象深刻,当时的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主持人。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4)

第一届春晚主持人

而李谷一则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让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景愚演的哑剧小品《吃鸡》,这种在当代已经消失的小品形式,在当年可是很撑场面的作品。另外当年的相声可是重头戏,姜昆、李文华、马季、侯宝林这些都是当年的顶梁柱,在我的心目中,基本上看春晚就是看相声,令人惊讶的是歌唱家李谷一,她一个人就唱了九首歌曲,说她是当年春晚的顶流也不为过吧,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5)

刘晓庆

另外一个顶流就是刘晓庆了,她参演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让人记忆犹新。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6)

倪萍

随后,每年的春晚都成了全家人的必备节目,几代春晚主持人陪伴我们走过了一个个温馨的春节,从早期的倪萍、赵忠祥、杨澜、朱军,到后来的周涛、董卿、李咏,直到最近的龙洋、李思思,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品演员,赵本山、宋丹丹、黄宏、郭达、蔡明、沈腾、马丽,歌手李谷一、张明敏、费翔、郑绪岚、关牧村、那英、王菲、周杰伦,感谢他们陪伴我度过了美好春节时光,每年结束时刻的《难忘今宵》,总是让人久久回味。

记忆中的食物

大家都在年货,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很大一部分是靠单位定量发放,一般都是大白菜、海带、带鱼什么的,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7)

大白菜

那时候的带鱼不像现在这么新鲜,都是冻的邦邦硬,像冰块一样,好多条带鱼冻在一起,拿回去要先解冻才行。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8)

冻带鱼

好一点的单位会发一点猪头、猪肉,记得母亲说更早的时候,也就是她刚刚上班的时候,第一次过年,单位发了半个猪头,我姥姥就把这个猪头切开,腌制好了,弄成若干小份,过年每次做饭放一点,一大家子人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我出生的年代光景稍微好了一点,我最早的记忆,过年时家里会屯很多大白菜,然后买不少蜂窝煤,还有一段时间会用打葡萄糖水的瓶子自己灌番茄酱,用肠衣做香肠。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9)

番茄酱

进入腊月小年,可以吃到祭灶王爷的祭灶糖,有的地方叫麻糖,说到祭灶糖,母亲前两天去超市,超市的年轻服务员已经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估计说麻糖她还有印象,不过主流的超市也很少见到这种东西了。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10)

祭灶糖

饺子是过年的必备视频,从三十晚上开始包饺子,然后晚上吃了早上吃,到亲友家拜年还要吃,总之这几天到那里都少不了吃饺子。那时候家里面最主要的就是韭菜肉馅的,也有的时候肉不够,就辅以韭菜鸡蛋馅的,虽然种类简单,但总是记忆深刻,虽然现在的种类多了许多,有虾仁的,有鲅鱼的,还有各种肉的,素的,总是感觉少了许多当年的味道。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11)

韭菜饺子

或许年龄大了,再也找不回少年的感觉,再也找不到过年的那种浓浓的年味了,只是,人总是要活在当下,向前看的,今年的年就要来了,冬奥盛会也要召开了,

七零后的儿时春节记忆(难忘的儿时回忆)(12)

2022冬奥会

这是第一个在中国春节期间召开的在中国举行的冬奥会,也是新冠疫情以来的第三个春节,我们的国家顶住了压力,排除万难,给大家营造了安全祥和的环境,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个春节,祝愿大家都一起度过这个健康快乐的春节吧!

原创不易,请勿转载!

#这就是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