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单位里评过职称的人都发表过论文,这个是强制要求,有论文有加分,否则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发表论文,就有核心期刊、一般期刊、野鸡期刊几种,他们的区别除了明面上的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之外,最根本的区别就在影响因子。

  

论文的影响因子如何计算,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是怎么来的(1)

  一个杂志的影响因子越大,代表它的影响力越大,论文的质量越高,在学术界的地位也相应靠前。

  这个影响因子是怎么来的呢?

  

论文的影响因子如何计算,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是怎么来的(2)

  实际上它是由一家美国的一家私人商业公司,根据一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来,并进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期刊引用报告》。而他们采用的公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份杂志的影响因子,等于过去两年时间内,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数,除以发表过的文章总数。就好比自然杂志过去两年总共发表了100篇文章,但是被引用了4000次,那么它的影响因子就是40。

  

论文的影响因子如何计算,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是怎么来的(3)

  仔细琢磨这个计算公式,就会发现有很多可操作性空间。

  要么提高分子,要么缩小分母。

  因为,期刊里面只统计学术性文章的数量,所以,很多期刊每期只刊登很少的学术文章,其余部分会被其他类型的文章充填版面。像自然杂志就发表过很多科幻类文章,就像很多80后记忆里那个充满神奇和未知奇幻的科幻世界杂志一样,上海交大还曾专门出过一本自然杂志的科幻文集。

  

论文的影响因子如何计算,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是怎么来的(4)

  最近几年他们每次出版时,只会有4篇左右学术文章。这就极大地缩小了分母,显著增加了影响因子。据统计,影响因子前20名的期刊,有一半都是这种混合式杂志,被叫做两栖型杂志。

  另一种,是扩大分子。这种杂志主要通过多发表综述性文章来进行投机。据统计,综述类文章的引用量是专业原创文章的好几倍。没错,影响因子前20名的期刊,除了一半的两栖型杂志外,剩下的就全部是这类综述性杂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