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唐朝诗坛上并称“刘柳”,是并肩战斗的挚友,惺惺相惜的知己,并且俩人的人生遭遇几乎同步,就像巧子他娘给巧子开门——巧到家了!

巧到让人怀疑命运故意开一个玩笑:让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经历一次极为相似的人生,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

刘禹锡比柳宗元年长一岁,俩人同年考中进士,也同年参加“永贞革新”,805年,因革新失败,两人又同时遭贬,十年不得减刑。

好不容易熬过十年,815年俩人终于被召回长安,可板凳还没坐热,由于敌对势力的仇视,两人又几乎同时再次被贬。这两个难兄难弟的人生,几乎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刘禹锡和柳宗元因性格的差异,展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细读之下颇有感触。

我们就通过几首作品,一窥他们遭遇挫折后的心境,了解两位诗人截然不同的心态和性格。

柳宗元跟刘禹锡(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神仙CP)(1)

柳宗元的性格是向内反思的,就连讽刺也是暗戳戳地指桑骂槐,就像记小本本一样,把情绪都压抑在心里,默默承受痛苦。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05年被贬永州之后,柳宗元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一腔报国热血,为什么却遭到如此的排挤打击?

他孤独苦闷,却又坚决不肯向命运低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是柳宗元此时心境的写照。

在天地寂静寥廓、摆脱世俗、一尘不染的纯洁空间里,一个渔翁在大雪漫天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体会着内心的孤傲和清高。

他不服气,却又无可奈何、无处排遣,于是就在山水之间放逐,假装是在度假,留下了《永州八记》,以清妙生动的文笔,开创了山水游记散文的先河。

他也暗戳戳地骂人,写《三戒》:讽刺那些人是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最终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柳宗元许多心酸委屈依然是压抑在心里的。在这难熬的日子里,或许只有刘禹锡和他的往来书信能够带来一丝安慰。

他没有酣畅淋漓地哭一场,或者针锋相对地骂一场,他的情感和心态一直都是内敛的,如《小石潭记》中写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么沉重的情感放不下,最终伤的还不是自己?

寒江雪虽然幽绝寥廓、清高孤傲,可耽于其中终究伤心伤身啊!

柳宗元跟刘禹锡(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神仙CP)(2)

刘禹锡的性格是外向张扬的,甚至有些混不吝,即使被贬也不改其旷达,不痛快了就指着对手的鼻子骂,在心情上绝不亏待了自己。

白居易评价刘禹锡:“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世称“诗豪”,被贬朗州十年,也没改其豪放本色。

寻常人遭贬谪,多是哀怨和愤慨之情,或牢骚满腹,或消沉逃避,或自怜自伤。

而刘禹锡就像没把贬谪当回事一样,依然该吃吃、该喝喝,畅游天地放飞自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即使身处贬谪之地,他也依然这么旷达豪放。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他改编朗州当地的民歌《竹枝词》,创作了十首清新刚健、含思婉转的新作品,描写当地普通百姓的风情民俗。

他自己也说:“谪居沅湘间,为江山风物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诗。”刘禹锡存世800多篇诗文,有将近200篇是谪居朗州时所作。

如果说真的有“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那肯定非刘禹锡莫属了。

815年,刘禹锡终于被召回长安。

对自己的十年贬谪生涯,刘禹锡肯定是有不痛快的,有不痛快他就指着对手的鼻子骂。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你们不是牛逼吗?要不是我刘禹锡十年前被贬,哪有你们被提拔的机会啊!

刘禹锡就是这么一个倔强的刺头,以笔为矛痛骂着他所厌恶的小人。

因为这首诗,朝中权贵抓住刘禹锡诗里“有怨愤”的把柄,又把刘禹锡一块给贬出了长安。一块连累被贬的还有柳宗元。

柳宗元跟刘禹锡(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神仙CP)(3)

柳宗元被贬柳州后,写下了一首轻松的《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他也终于舒展开了胸中的郁结,走入人群,轻松地自我调侃,柳刺史在柳州的柳江边种柳树,这小小的巧合让柳宗元会心一笑。

他豁达地畅想,此刻种柳的这件小事,也许会成为今后的一段佳话,不管曾经多少春风得意或者失意苦闷,也都会过去的,成为往昔。

819年,也许是常年心思郁结所伤,半生凄苦,47岁的柳宗元卒于柳州任所。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这是815年再次分别时,柳宗元写给刘禹锡的赠言,期望着哪一天,俩人告老归田,一起做个不问世事的老邻居。

可惜,柳宗元还没等到这一天,就先一步归去,化作了天上的星斗。

柳宗元跟刘禹锡(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神仙CP)(4)

得知柳宗元离世的消息后,刘禹锡“惊号大哭,如得狂病”

直到十四年后,58岁的刘禹锡回到长安,又去了玄都观。

也许是想起了曾经的挚友柳宗元,刘禹锡对着满朝的权贵不留情面地重又开骂。

再游玄都观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十四年前因为写讽喻诗被贬,现在依然不改本色,刘禹锡还是那个能指着你鼻子骂的倔强少年。

刘禹锡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绝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柳宗元和刘禹锡,一个性格深沉内敛,一个精神外向张扬,不同的性格心态,相伴在这尘世走了一遭,都留下了宝贵的诗篇。

也许是因为刘禹锡的性格旷达,在任何的处境中都不委屈自己的心情,痛快地和操蛋人生伸出的爪牙针锋相对,所以没有心思郁结带来的伤害,他熬过了四任皇帝,直到71岁高寿。

柳宗元跟刘禹锡(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神仙CP)(5)

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方面,刘禹锡和柳宗元都展现了精神的坚韧不屈,承受着命运的锤打磨练。

我们多么希望柳宗元能舒展开紧皱的眉头,不要把所有痛苦都憋在心里,希望他能像刘禹锡一样,痛痛快快地活的没心没肺。

但是天才人物就像天上的星斗,都有各自的宿命。不同的宿命,留下了同样灿烂的诗篇。

时空跨越千年,今时今日再读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灿烂诗篇,不禁感叹:两位诗人不同的性格,陪伴诗人度过人生的颠沛流离,成就了生命的厚重与旷达。

寄语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少作些妖,不要瞎折腾。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依势以干非其类,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当然我们更要学习刘禹锡的豪放精神,不管人生处境如何,永远保持乐观旷达的心态,以外向张扬的精神应对命运的爪牙,不因命运挫折而低头沉郁。即使在逆境,也纵情高歌,绝不在心情上委屈自己,畅快度过这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