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唐朝陵墓(白鹿原里的姑婆坟)(1)

文/卞寿堂

《白鹿原》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说的是西安“反正”后,从西安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在“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决一死战”。小说在这里提到一个地名叫“姑婆坟”。“姑婆坟”这个地名显然是《白鹿原》作者“创造”出来的一个名称,因为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一个“姑婆坟”。但从“姑婆坟”这个奇怪的名称来看,它应该是一个坟墓或陵冢之地,而且坟墓的主人也应该是个女人。这样看来,原来所谓的“姑婆坟”,实际应该是今咸阳市乾县北面的乾陵——女皇武则天陵。

白鹿原唐朝陵墓(白鹿原里的姑婆坟)(2)

据有关当事人的回忆和史料记载:西安“反正”后,原陕甘总督升允(即小说中方升的原型)从甘肃平凉率清军南下攻西安,一路破州陷府,直到乾州时遇到秦陇复汉军兵马都督张云山据城死守,不能前进。虽有一部分清军绕过乾州直逼咸阳,但取咸阳不成又退回乾州。前后两个多月,清军对乾州城实行了残酷的包围攻击,并以乾州城北高地为据点,这里的十八里铺、铁佛寺,特别是武则天陵园都是甘军驻扎的营地,升允的总部就设在陵园附近的十八里铺。这与《白鹿原》中所示姑婆坟与西安的里程数、方位都十分相符。用“姑婆坟”来代称武则天陵真是别出心裁,非常符合“姑婆坟”的含义,而且也给这次战争赋以荒颓莫名之状。

乾陵位于乾县以北六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唐高宗李治一生体弱多病,昏庸懦弱。但他的皇后武则天却非常精明强悍,工于心计,颇具政治才能。她在帮助李治治理朝政中,逐渐培植起权力野心,以致李治还在位的时候,朝中已以“二圣”称之。李治死后,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逐步取得了对朝廷的绝对控制权,后来终于取而代之,自立为“圣神皇帝”,并改国号为周。直到82岁临去世前才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所以乾陵在中国历代帝王陵中,是惟一的两个皇帝的合葬墓;两人既是夫妻,又都是皇帝,这在古今中外也是绝无仅有的特殊帝陵。人们常把乾陵视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陵园,起码在印象上是如此。在武则天执政的数十年问,她极力排黜李氏宗裔,重用武家子侄。武家子侄则依靠武则天这个“姑婆”的靠山,飞黄腾达,权倾朝野,甚至武则天还有过把皇位传给其侄的想法,这种姑侄专权的特殊情况已被当时公认,这大概就是小说作者把武则天陵称作为“姑婆坟”的原因吧。

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赐名“媚娘”。太宗死后,按唐制武则天因为无子而削发为尼。后因后宫之争,才被高宗迎回并立为皇后,高宗后期的朝中大事,几乎全由武则天处理裁断。高宗死后,武则天亲掌朝政,最后干脆连傀儡皇帝也不要了,自己作了大周女皇帝。

乾陵修建于公元683年,陵址是由武则天一手选定的,因唐高宗当时死于洛阳,按照高宗遗旨和大臣的意见,均主张于洛阳筑坟安葬高宗,而武则天“独违众意”,决定送高宗灵柩回长安,并修筑了乾陵。22年以后,武则天死,亦葬之乾陵,这究竟是武则天临时决定还是早有其意,不得而知。至此,乾陵工程才算告竣。

乾陵坐北向南,以山为陵,利用梁山主峰(即北峰)和南面两座稍低的山峰为骨架布局。海拔1000多米的圆锥形主峰即墓室所在,南面两座小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区从南向北呈斜坡上升之势,直至主峰,看起来就像一个巨人,脚南头北,仰面而卧,当地人说这个主峰是武则天的头,两座小峰是武则天的乳房,所以也把这两座小峰称为奶头山。陵园的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由内外两城组成:外城早已无迹可觅,内城面积2.4平方公里,北有玄武门,南为朱雀门,东称青龙门,西日白虎门,门外均有石刻。当年陵园内还有献殿、下宫、画像祠堂等建筑。现在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早已无存,仅剩下几对大阙遗址。

乾陵南面的主轴线,是由3200块黑玉石砌成的526级台阶和18座平台,其规模比南京中山陵还要大出三分之一。这些台阶和平台的设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第一层34台阶象征唐高宗在位执政34年;第二层21台阶象征武则天即皇位21年;18座平台象征唐代关中的18座皇帝陵墓等。无论是登上台阶顶端俯瞰脚下,还是从脚下仰望梁山皇陵,皆有巍巍磅礴之势,气象非凡。

在陵园主轴线沿途两侧,现存着华表、翼鸟、鸵鸟、石人石马,石狮、宾王石像、石碑等,雄伟高大,精妙无比。其中的两通巨型石碑,一为“述圣记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所立的功德碑;另一通为“无字碑”,是武则天为自己留下的。碑向来为后人所刻,但武则天死后,该碑始终没有刻上碑文,是功高无比呢?还是无德名状呢?还是有言难表呢?这里面奥秘极深,耐人寻味。其实无字亦有字,她身后即位的李家子孙们对这位既是篡国皇帝,又是婆母祖宗的武则天怎么说好呢?还是把“无字碑”留给后人们去猜谜、去评说吧。

宏伟的武则天陵园及其附近的17座唐王子公主陪葬墓,并没有被历代发动战争者所珍重,反而成为其战乱中所依托的理想庇护,这其中就包括升允率甘肃清军围攻乾州之战时的例子。甘军在陵园高地设置了许多炮台,轰击乾州城。那些石人石马也曾是双方短兵相接时互相利用的天然掩体,细心看时,至今犹存弹痕。当年的武则天大概连做梦也想不到她的墓地还能起到如此的作用,甚至还成为用作升允司令部的“姑婆坟”。

在西安草滩以北确实有个大冢,人称“姑婆冢”。这个大冢是汉宣帝刘询的生母王夫人的坟墓。汉武帝时,武帝刘彻迷信鬼神,朝中奸佞乘机制造了“巫蛊事件”,使武帝杀了太子刘据及其全家。刘据儿媳王夫人被杀后葬于娘家河南,惟王夫人幼子刘询因武帝念及已是重孙,免于一死。武帝之后,皇室乏嗣,流落于民间的刘询终于继承皇位,即后来的汉宣帝。

宣帝刘询登基后,便把含冤而死的母亲王夫人遗骨千里迢迢迁至汉长安城清明门外安葬。随王夫人护柩的娘家人从此也于冢旁筑室而居,守护坟墓;娘家人按辈分将王夫人称为姑婆,故而将王夫人的墓冢称为“姑婆冢”或“姑婆坟”。这些守坟的娘家人世世代代在此繁衍,便形成了冢后的王前村,而姑婆冢也就成了王夫人墓冢的名称,被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肯定对姑婆冢是了解的,于是便恰如其分地把姑婆冢的名称变为姑婆坟,移植到埋葬武则天的乾陵。从这个细小的情节中可以使人看出陈忠实的多学博览和创作上的奇思缜密。

摘自《<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