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

电影《滚滚红尘》(1990)台湾蓝光数位修复版封套

1990年,第27届金马奖,林青霞终于凭《滚滚红尘》(1990)登上了金马影后领奖台。时隔多年,她一直在遗憾一件事,当年领奖时,她很后悔没有拉三毛上台。几个星期后,作家三毛自杀而死,《滚滚红尘》便成了她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编剧作品。而其实,三毛对《滚滚红尘》不会获最佳剧本奖早有思想准备。

在金马颁奖前夕,三毛曾写信给上海的张乐平夫妇,她在信中写道:“我所辛苦编剧的电影爆发大消息,我们参展台湾、香港最大电影展金马奖12项入围,我被提名为最佳原著剧本,但不相信会得奖,这事我看得很淡。”往后,林青霞在她的自传里提到与三毛的往事,难免唏嘘悲叹。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2)

电影《滚滚红尘》(1990)首映式上,三毛(左)和林青霞(右)秦汉(中)合影

当年一部《滚滚红尘》令严浩成就了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严浩获最佳导演,林青霞获最佳女主角,张曼玉最佳女配角以及最佳原创音乐、最佳摄影奖、最佳造型设计奖、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奖等8项大奖。

回首《滚滚红尘》拍摄期间,林青霞与三毛前后见面不超过10次,两人都生性敏感,正如三毛所言,“你太敏感了,很容易看穿我”。造化弄人,林青霞总以为两人还有机会再深交一场,只是无从料到,那年金马奖的庆功宴,竟成了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3)

1990年,林青霞凭借电影《滚滚红尘》(1990)首次荣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秦汉陪同其一起领奖

《滚滚红尘》让林青霞拿到了22年演艺生涯中唯一的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也让她与三毛结下一段缘。在台北宁安街4楼的小公寓(三毛的家)里,林青霞听三毛一页一页的读剧本,看她在民国年代的曲子里翩翩起舞——电影公映后,许多人被那个唯美的阳台起舞镜头打动,那是属于三毛的镜头。三毛身后,林青霞3次梦见她,那个见面不超过十次但彼此惺惺相惜的浪漫女子。

【严浩央求三毛写剧本】

《滚滚红尘》是在香港导演严浩的一再央求下诞生的。严浩也是三毛的忠实读者之一,曾经,他在读到三毛的小说《哭泣的骆驼》时,就深深为其中的悲剧故事而感动,他曾多次恳求三毛将她的故事改编成剧本,然而却被三毛拒绝了。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4)

严浩没有放弃,他相信三毛能够创作出其他题材的优秀剧本。他开始了漫长的纠缠,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来恳求三毛写剧本。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当你读到她的小说时,就仿佛在看一部电影。

严浩约了影星林青霞和秦汉,把三毛请到餐馆。他开始发动集体的攻势,三个人一起劝三毛为他们写剧本。三毛仍然不愿意,但是她又不忍心推脱他们的好意,只好推脱说自己即将去欧洲旅行。话已至此,他们三人也没有办法。

那一日,也许是心情不好的缘故,三毛喝醉了。她回到家中时,足下已经不稳,于是一个失足,竟然从家中的楼梯上跌下。三根肋骨都摔断了,断掉的骨头插入肺中。后来在医院,她的肺被切掉了一叶。时隔两个月才出院。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5)

也许是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推脱的理由,也许是突发的横祸让三毛忽然有了灵感,在她住院的两个月内,竟真的写出了一个剧本。于是这一次,她将严浩、秦汉和林青霞三个人再次请到了餐馆,并将她在病床上创作的稿子交给了他们。林青霞和秦汉都立刻表示愿意演这个戏。这个剧本的名字是《滚滚红尘舞天涯》,也就是后来的《滚滚红尘》。

三毛对这部电影的拍摄也十分积极。通常编剧交稿后,便结束工作了,除非同时兼任了导演或其他职责。然而三毛却不同,她不但参与影片摄制的过程,甚至还亲手操刀为导演绘制分镜图。影片的镜头总共有九十多个,而三毛竟画了六百多张分镜图。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6)

电影《滚滚红尘》(1990)日本版海报

更让人无奈的是,三毛还想扮演女配角月凤。严浩自然不会同意,三毛颇有微词,她认为,导演之所以用影星张曼玉而不用她,是为了打美女牌。三毛这样的要求很不合常理,但是想一想也可以理解,因为三毛就是这样的一个活在幻想之中的人啊!

在这场电影的拍摄中,三毛比许多人都要劳累。甚至拍摄结束的宣传活动中,三毛也付出了许多的辛苦。她真的是太爱自己这个在电影中的试水作了。仅仅7天的时间里,三毛就接受了28次新闻采访,上了8次电视,以及一堆数不完的应酬。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7)

香港电影《滚滚红尘》(1990)在拍摄期间,三位女主演林青霞、张曼玉及顾美华在切磋发型

最终,虽然这部电影的票房只有六百万港币,但它得到了业界的赞赏。那一年,《滚滚红尘》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12项提名。

【多幕剧下的匠心独运】

《滚滚红尘》作为三毛唯一的剧本,在1990年由严浩导演拍摄成电影:日伪时期,女作家沈韶华(林青霞饰)在报纸上连载她的自传体小说《白玉兰》,很多情节感同身受。

某日,她接到了一位神秘的读者来信。她对这个名叫章能才(秦汉饰)的男人充满了好奇。终于,两人见面,一见钟情。然而,因为章是汉奸,常有外人滋事,令韶华很是不安。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8)

此时,她的闺中密友月凤(张曼玉饰)因与男友(严浩饰)赌气,来找她倾诉。韶华一边规劝,一边把爱人介绍给她。三人一起出游,感情很好。然而,见到日本军人凌辱中国人,月凤顿觉章能才面目可憎。三人闹得不欢而散。此后,时局动荡,日本投降,国共开战,韶华的情感经历了更加复杂的波澜……

影片描写了一对青年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下从相识到离别所经历的感情磨难。根据三毛对是到和人物经历的设置,剧本中的女主角沈韶华影射女作家张爱玲,她生长在一个得不到父爱的封建家庭中,少女时代遭父亲禁闭,愤而为文,获读者章能才倾倒,两人迅速相恋。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9)

电影《滚滚红尘》(1990)国内版海报

而章能才是替日本人做事的文官,因“汉奸”身份暴露而躲避到农村去。两人的爱情之路也随之变得崎岖异常,直到大陆解放终于面临生离死别。最终,章能才离开大陆,阔别40年后才得以返回大陆寻找失散的爱人,却难觅佳人,只得到一本韶华写的带有自己影子的长篇小说《白玉兰》。

三毛这部唯一的剧本,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都积淀了一种生活的沉重感。本部剧本对人物的塑造可谓是拿捏的恰到好处。沈韶华的不温不火、感情专一;章能才的儒雅却软弱;月凤的特立独行、讲义气;余老板的内敛、善良……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为当时中国的时代烙上特有的印记。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0)

香港电影《滚滚红尘》(1990)剧照

也许,同样的人放在和平安定的年代,都绽放不出绚烂的光彩;的确,正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爱情的缠绵才会显得尤为惊天动地;若不是那个让人忘却生死救亡图存的年代,谁会了解爱情可以那么轰轰烈烈?谁会可以在生命随时都可能遭到迫害的时候还小心维护心中萌动的感情?

但,三毛笔下的沈韶华就是,她逃离了束缚,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哪怕她的爱人从未对她说过一句“我爱你”,可混乱搜查中的无声唇语却可以让她再一次燃起激情的火焰;哪怕她的“不分不离”离她而去。她似乎都可以为了那一份感情赴汤蹈火。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1)

因为,章能才在她心中是永远的知己,章能才能够用他的沉稳温润她内心的干涸;也正是如此,他们可以彼此交心,拥有了一份可以珍藏半个世纪的爱恋。难得的感情不仅仅是爱情,同样可以是永恒纯洁的友谊;韶华对月凤的患难与共,月凤对失落韶华的不离不弃,在那个让人心酸的年代都如同两个好朋友爱吃的砂糖栗子一般,细软、甜蜜、温暖。

在剧本中,余老板也是同样值得关注的,她的本性极善良,是思想怪老派,但是在生活和时代的共同作用下,让他变得投机取巧、努力、精明;可他却有一个“致命伤”——无意间仰望了那高高在上的美丽作家——沈韶华。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2)

因而,余老板选择了“做梦”,她放弃了逃命与金钱,选择了“我要留在沈小姐身边”。

纵观整个剧本中的人物,无不以他们各自的地位、背景诠释了时代的鲜明特色。用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特色的人物语言,将平面文字的描绘变得立体、生动,调动起了读者和观众的阅读、观赏兴趣。

根据戏剧的划分,《滚滚红尘》属于多幕剧;而作者三毛更是匠心独运,为每一场戏都安上了一个独特的名字,以优雅、内涵深重的字句统筹了每一场剧的主旨。如第三场时的“来时陌上初熏”,恰到好处地描绘了韶华与能才见面时难以压抑的萌动之感,犹如一瓶刚刚打开的佳酿,浓醇的味道点点透出,让人渐渐晕眩;而这一切也为之后剧情的发展做下伏笔。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3)

在之后的一场“谁道人生无再少”更是以一种内敛含蓄的方式将两个处于热恋时期男女的难分难舍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场也将本剧男女主公互相爱慕的情感推到顶峰,为全剧的高潮做出完美诠释。

在本剧中另一个高潮名为“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在这一场中,壮大、宏伟地描绘了那个不安年代人们为逃命的激烈,也正是在这一场中,韶华毅然决然选择了留在大陆,让能才去过没有指责的生活;而当时码头攒动的人流,更为全剧添上一抹浓重的色彩,衬托出在动荡年代爱情的珍贵,进一步显现出女主角沈韶华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4)

当我们阅读这个剧本的时候,会发现三毛的用心良苦,在每一场戏开始时,她都会选择一首诗或者词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图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为读者展现出剧情所需的情感和氛围。同样,她会细腻地将每个细节交代得极为认真,如一开始韶华被父亲关的屋子里钉在窗上的木板,以及父亲死后韶华离家出走的街道,韶华独自生活时房间里被子的花色……

而这一切,作者三毛都是为了展现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的确,三毛所做的这些都没有白费,因为当我们真正读过这个剧本后才会真切地体会到它的魅力,会长长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间,时不时显现出悠长的韵味。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5)

电影《滚滚红尘》(1990)台湾重映版海报

有时候,评价一部作品、赏析一部电影,并不是在于它的气势宏伟、跌宕起伏,而是在于它其间拥有的关于世界上最真实的情感,哪怕它极为平淡都可以轻轻叩开我们的心扉,在那里留下深刻的印记;所以,对于《滚滚红尘》,它就好比电影中陈淑桦浅浅吟唱的曲调一样,虽然时隔多年,可再一次聆听,同样会

【电影成功与三毛无关】

严浩非常好的借助编剧的能力,借助配乐的荡气回肠,借演员精湛的表演,谱写一部影史名片!在摄影师熟练的拍摄中,林青霞那绝色容颜在大荧幕上浮现,美得无与伦比!都说王家卫的风格大家都学不来,其实他的《一代宗师》 (2013)里章子怡浮现在荧幕上的那一个个特写,像极了严浩在此片的风格!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6)

由于被金马奖提名,《滚滚红尘》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电影在香港首映期间,与许多当红影片相同,受到了赞誉也受到了批评。批评的人对这部电影的挑剔,在艺术表现和演员的演技上并没有多少,主要都是在指责内容,指责内容也就是指责编剧。

其中,有着台湾当局背景的《香港时报》对电影抨击得最激烈。它甚至连续6天发表文章,指责影片美化了剧中的男主角汉奸章能才,也美化了左派学生运动鼓动者女配角月凤。片尾大逃难的场景,有故意侮辱国民党军队的嫌疑。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7)

电影《滚滚红尘》(1990)外景地,林青霞、秦汉、张曼玉一起合影

“港九影剧自由总会”也不甘寂寞,将抨击的文字用电传发给“金马奖”评委会。而台湾当局新闻局电影处则发表言论,表示不受政治干预,“只要没有歪曲历史,就不便干涉创作理论”,“没有必要从意识形态的问题去攻击”。

三毛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会引来这样的争论,她只好站出来辩解。对于人们指出的,影片是根据女作家张爱玲与当年汪伪政府宣传部副部长胡兰成的恋爱故事改编而成,三毛坚决否认了,她在《新闻周刊》上宣称,《滚滚红尘》与张爱玲无关,而是取材于“蒋碧薇、徐悲鸿、张道藩的故事”。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8)

电影《滚滚红尘》(1990)宣传时,从左至右:吴耀汉、顾美华、三毛、林青霞和秦汉留影

三毛真的是一个完全不懂得处世之道的人,她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言论只会给她带来更大的麻烦。果然,徐悲鸿的儿子、台湾音乐评论家徐伯阳立即抗议,指责三毛“诽谤中伤,是无天理”,并聘请律师,准备起诉。

1990年12月15日,“金马奖”评委会宣布:电影《滚滚红尘》获最佳导演、剧情、女主角、女配角、摄影、音乐、美术设计和造型设计等八项大奖。其中唯独没有最佳编剧奖,这大概与当时社会对三毛的抨击不无关系。

对于《滚滚红尘》,它就好比电影中陈淑桦浅浅吟唱的曲调一样,虽然时隔多年,可再一次聆听,同样会唤起存于心中的感动。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19)

电影《滚滚红尘》(1990)剧照

《滚滚红尘》成功了,严浩成功了,林青霞、秦汉都成功了,这部电影的成功,是一个团体的成功,这个创作团体的所有人都为之高兴,除了三毛。

因为他们的成功与她无关。就在电影的创作剧组接受着鲜花与掌声的时候,三毛仍在独自承受着来自社会各界的抨击、质疑和谩骂。这也为三毛后来的自杀,埋下了伏笔。

三毛这个谜一样的女子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回忆的城堡,那里轻轻扬起的尘埃,一粒粒都在诉说着关于爱情的故事……回首一生,发现美也好,丑也好,都只是虚无的画像,而我们的生命从虚无中生,最后要向着虚无而死。

第二年1月4日凌晨二时,三毛自缢身亡。

林青霞滚滚红尘电影评价(滚滚红尘林青霞秦汉最后的银幕合作)(20)

电影《滚滚红尘》(1990)韩国版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