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是如何向前滚动的?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合力作用,更是因为一代代伟人的不断引领。那些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明星,无一例外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弄潮儿。而此人就是这样的一位军事奇才,其在军事上的天赋甚至能够与凯撒大帝、拿破仑等人并列,他就是汉尼拔·巴卡。一位在世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军事家,时至今日,他关于军事战略的远见卓识和出人意料的构思依旧为人所赞叹,依旧为当代军事家所看重、研究,其人被誉为战略之父!

西方眼中的迦太基(两次布匿战争淬炼的汉尼拔)(1)

(汉尼拔·巴卡)


一、少年立誓意气风发

公元3世纪中旬,彼时的迦太基已经做了很久的地中海的霸主,是沿海当之无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势力版图也一度扩张。而另一边的罗马共和国,刚平稳了内政,实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身处海洋文明的欧洲,拥有陆地资源就相当于控制了其附近的海域,在以陆地为为稀的欧洲,寸土意味着寸金。为了争夺西西里岛,两个庞大的帝国产生了碰撞,双方都坚信自己的拳头要更大,于是谁也不肯退让,史载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尽管迦太基海上实力更加强大,但罗马人凭借着自己杰出的社会制度和永不认输的决心最终顽强坚持了下来,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取代迦太基成为了地中海唯一霸主,双方尽元气大伤。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时公元247年,一代天骄汉尼拔出生了。他是背负有历史使命的存在,其父亲正是迦太基的著名将领哈米尔卡·巴卡。这时候的哈米尔卡试图力挽狂澜,只可惜墙推众人倒,罗马人的围困战术更胜一筹,迦太基只能被迫求和,而在当时的和平协议上签字的,正是汉尼拔的父亲。一个人要背负着多大的勇气才能在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战争尽管结束了,但这次事件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多太多,不止是迦太基的实力大损,更是在哈米尔卡的心上重重的划了一刀。一纸协议又能算得了什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贪得无厌的罗马人依旧紧盯着迦太基的土地,违约侵略的事情时有发生,迦太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年幼的汉尼拔在这样的环境中迅速的成长,深受其父影响,更是在其父的命令之下,许下毒誓此生与罗马不共戴天。

西方眼中的迦太基(两次布匿战争淬炼的汉尼拔)(2)

(青年汉尼拔)


二、走马上任初显威

其军事启蒙由其父始,哈米尔卡也是军事奇才,在他的带领之下,迦太基逐渐夺回了一些丧失的土地,并且奠定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统治地位。然而不幸的是,在征战中其父不幸身亡,女婿哈斯德鲁巴接过权杖,巩固发展了其胜利成果,只可惜没过几年就遭到了刺杀。年仅25岁的汉尼拔就此走马上任,成为了最高统帅。汉尼拔尽管年轻,但跟随两任指挥官的军旅生活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坚韧不拔,更是胆识过人,能跟战士一般冲锋陷阵,由此也获得了士兵的尊重。为了进一步扩张迦太基的实力,汉尼拔开始了称霸半岛的道路。他的做法也极其聪明,一方面,面对那些拒不投降且骁勇善战的蛮族勇士,比如西班牙土著和凯尔特人。汉尼拔选择了简单粗暴地方法,对他们进行镇压征服,将其纳入自己的军队,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核心主力士兵也得到了极大的锤炼。另一方面,面对那些中间的犹豫派和支持者,汉尼拔区别对待,将一个个收买。为了完成这项庞大周密的工程,汉尼拔甚至制定了古代军事史上极其少见的详尽的作战计划。这样的收买也针对罗马中间派,因此为自己和迦太基赢得了众多的时间修养发展。而他的最终目标正是罗马,这个强力的对手就像噎在喉咙上的刺,弄得汉尼拔不自在,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除掉它。终于,机会来了,由于顾虑到汉尼拔的声望日益拔高,罗马人坐立不安的寻找同盟。这一找就找上了西班牙的萨贡托,此举正中汉尼拔下怀,借着违约的名义汉尼拔意图挑起两国之争。巴卡家族在元老院中的影响力体现了出来,迦太基开始全面支持汉尼拔的斗争。趁着罗马的注意力转移,汉尼拔抓住机会先下萨贡托,罗马的威严受到了严重的挑衅,第二次布匿战争就此爆发。可以说,这次的战争争端,源头便在于汉尼拔。

西方眼中的迦太基(两次布匿战争淬炼的汉尼拔)(3)

(汉尼拔上任)

三、军事奇才震罗马

(一)兵出阿尔卑斯山

战役爆发,罗马人意图兵分两路,一路紧逼敌方大本营;一路登西班牙牵制敌方主力。处于对战略局势的正确预判,汉尼拔积极联系反罗马联盟,并沿岸组织起了有生的阻击力量,而自己则率领带部队避开罗马主力,翻越阿尔卑斯山,绕道意大利紧逼罗马。这无异于是一步险棋,不说路途遥远,沿线路途也是艰难险阻不断。但汉尼拔运用自己过人的才智一次次的化解了危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他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让部队行进。这次艰难的行进耗时33天,尽管最后成功穿越山脉,但也让汉尼拔印象深刻,带来的军队几乎折损近半,令其心痛不已。好在有些受罗马压迫的高卢部落前来投靠,这才又兵强马壮。等待汉尼拔突然出现在罗马人的眼中的时候,罗马人这才惊慌不已,紧急命令部队回防已经来不及了。双方就此展开激战,针对罗马人的求战心理,汉尼拔一次次的将其击溃。在特雷比亚河战役中,战损比高达75:1,战损比之高足以让任何一个将领剖腹自尽,汉尼拔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由此也可见一斑。如此战神形象让沿岸的高卢人都感到了害怕,他们对汉尼拔只有敬畏。在他们看来,汉尼拔诡计多端,让人捉摸不透,对于这样的人,高卢人选择了投靠,汉尼拔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西方眼中的迦太基(两次布匿战争淬炼的汉尼拔)(4)

(阿尔卑斯山的地理位置)


(二)再度兵行险招

罗马所向披靡的形象受到的严重的打击,罗马民众一度陷入恐慌和震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平民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不顾这些贵族的阻挠,推选了民主派首领弗拉米尼做军队统帅。面对汉尼拔进逼意大利的局势,罗马人预想了两条可能行进路线,并在这些地方重兵埋伏。然而再度出乎罗马人的意料,汉尼拔以其惊人的毅力选择了最为难行的最短行进路线,其间是一大片的沼泽地段,困难可想而知。可是他还是做到了,成功绕开了罗马防线,只留下罗马人在那里面面相觑。弗拉米尼只能率军追击,却正中伏击。在不到三小时的峡谷伏击中,罗马执政官和一半罗马军队阵亡,其余军队也都尽皆投降。

西方眼中的迦太基(两次布匿战争淬炼的汉尼拔)(5)

(汉尼拔的象军)


(三)以少胜多留芳名

经过几次大败的罗马终于意识到,这个名为汉尼拔的迦太基人不一般。为了应对汉尼拔,新任执政官费边采用了坚壁清野的战术,以期拖垮汉尼拔。见此情景,汉尼拔采取不断侵扰,意在激怒罗马,迫使一战,费边就此下台。血气方刚的罗马人在新任指挥官的带领之下与汉尼拔展开了决战,在这场著名的康奈战争中,汉尼拔的军队人数仅仅是罗马军队的半数不到。但经过长达12小时的激烈冲突,罗马军再度溃败,损失接近七万人,而反观迦太基军队,仅仅损失六千人,成就了一段佳话。至此,罗马彻底被打醒,畏惧不战打消耗,意大利局势陷入了僵局。此后汉尼拔进军罗马城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尽管这期间取得了几场战役的胜利,但仍然于事无补。罗马也在其后组织起了有生力量夺回了一些沦陷地区,汉尼拔对意大利南部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只能期待其二弟、三弟的兵力支援,可惜的是,老天爷不再眷顾汉尼拔。其二弟不幸身亡,三弟的行动也失败,孤苦无援的汉尼拔只能心灰意冷的退出意大利,胜利女神的天平开始倾向于罗马。

西方眼中的迦太基(两次布匿战争淬炼的汉尼拔)(6)

(峡谷伏击)


四、一朝失败黯然退场

汉尼拔退回迦太基之后,双方再度会晤,和谈失败,奠定胜局的扎马战役就此爆发。这一战,迦太基拥有步兵优势,而罗马拥有骑兵优势。逐渐年老的汉尼拔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尽管步兵战场上一度显现了汉尼拔即将取胜的迹象,但是得胜重返的罗马骑兵却撕裂了迦太基的针线,经此一役罗马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迦太基军队的损失惨重,汉尼拔也因此失去了当局信任。第二次布匿战争再次以迦太基的失败而告终,汉尼拔也落得个自愿流亡的下场。才华出众的汉尼拔被罗马时常惦记,汉尼拔矢志不渝而自尽,一代伟人就此而黯然退出历史舞台,着实让人感慨。

引用文献:

《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

《迦太基必须毁灭:古文明的兴衰》

《经济学人》

《罗马史:从起源、汉尼拔到恺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