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琵琶行》

妹妹:哥,您看我的《琵琶行》弹的怎么样!

哥哥:一破古筝,有啥可玩的,能当饭吃吗?

妹妹震怒:这是“古琴”,没文化真可怕!

哥哥大愧:上下求索,一探究竟!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1)

佳人鼓琴

追琴溯源

中国琴文化历史悠久!古传:“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由此,追溯制琴起源可见一斑!又一,《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可知,琴文化的起源和创造与帝王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古乐不同今乐,今天的音乐,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在古代,对于功绩大小,远近亲疏,天子制“乐”可以作为”奖品“对诸侯进行赏赐。不言而喻!其心是为了封建等级正统性,保证其统治地位不动摇!而“琴”作为“乐”载体,其先源性和正统性,客观促进其登上历史舞台,成功上位!虽朝代更迭,“古琴礼乐文化”这一“阳春白雪”,历史地位,不曾动摇!

千古风骚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正因之缘,千古风骚,不曾黯然!

先古之琴,原为五弦,即宫、商、角、徵、羽,寓金、木、水、火、土。缘由何来,传统文化作解: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有五音,世人有五脏。于此,不无道理!

古琴长度略为三尺六寸五分,寓意一年的美好时光。宽度为四寸,寓意四季。介于是时生产力水平低,不必追考长宽。琴身前广后狭,寓意尊卑。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分工,十二徽分别代表十二月,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古琴泛音、按音、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上的声音、大地的声音、人吟唱的声音。

先秦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2)

周文王姬昌为悼念纣王烹杀而死的儿子伯邑考增添一根弦;其子周武王姬发为讨伐商纣增激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史称“文武七弦琴”,以合君臣之德。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节选) 作者:杨炯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史书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 ,世代都是宫廷琴师,后世尊称“四德公”。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2年,晋侯到军中视察,发现了两年前郑国献来的楚国俘虏钟仪,此人在狱中呆了两年,仍然带着自己国家的帽子。晋侯感佩,下令召见。钟仪自称是世代伶人,晋侯就给他一张琴,命他演奏。可钟仪所弹奏的都是南方楚调。晋侯认为钟仪未弃本职,不忘故土,受到了感动。为促进晋楚两国和平关系,晋侯就把钟仪送回了楚国,一来一往,楚晋两国,重归于好。

旧四德

不忘本:不说自己的名字而说他父亲

不忘旧:弹琴只谈楚国的音乐

无私:只说楚王小时候的事

尊重:只说父亲是楚臣

新四德:

个人品德:以“”为核心,

职业道德:以“”为核心

家庭美德:以“”为核心

社会公德:以“”为核心

溯古源今:后世尊其“四德公”,气质担当!钟仪爱国之事不光受到初唐四杰杨炯的好评,而且值得我们学习!倘若大家学以致用,或许就不存在“汉奸”这个概念吧,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经典千古传诵。琴作为主要乐器,被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正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及“士不故不撤琴瑟”。

”穷“则以琴“独善其身”

“达”则以琴“兼济天下”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3)

时下,我们所见的古琴的样式中,最常见的就是仲尼式。

儒学创始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六艺育人”,对“琴文化”格外推崇,作为必修课,是孔子办学重要"六礼"之一。平日对“古琴 ”须臾不离,可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学习典范。在其礼乐思想里,古琴并不是“娱乐之器”,而是“载道之器”,认可其“教化”作用、用以完善人格修养。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师旷、列子、伯牙、雍门周、等。

1978年在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属战国早期,为此前所知最早的琴,而此次郭家庙出土的琴属春秋早期,距今2700年左右,为目前所知最早,从而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约300年。

两汉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4)

蔡邕与其女:蔡文姬

汉至魏晋时期,琴流行于士人阶层!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可追溯到汉朝,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余有琴曲5首,合称“蔡氏五弄”;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邕女儿蔡琰作,实则《大胡笳》和《小胡笳》皆为唐人借题而作。 此外还有刘向所著《说苑·琴录》,扬雄所著《琴清英》。琴曲《广陵散》也在此时广为流传。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司马相如和桓谭等。

魏晋

战乱纷争使得是时士族阶层愈挫愈勇!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他们不仅弹奏而且创作大量琴曲。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和《短侧》4首,合称“嵇氏四弄”

南北朝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5)

这一时期,君主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可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压抑,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借以琴书自娱。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表现有南朝隐士丘明文字谱《碣石调·幽兰》。著名的琴人有戴颙、宗炳和柳恽等。

隋唐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隋唐时期,西域舶来品“琵琶”风靡一时,“古琴”地位受到挑战!可喜的是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的减字谱逐渐成熟,不仅有利于当时文化传播,而且对于后世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可循意义!

《废琴诗》 白居易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一览可知:古琴音乐在唐代不为人重的落魄之境!

有忧有喜的是:此时古琴已经传入朝鲜和日本。不过,它作为独奏乐器在朝鲜却从来没有流行过,其位置被朝鲜的民族乐器玄琴所替代。在日本,古琴起初并没有广为流传,真正被认可始于明末琴僧东皋心越东渡日本以后!

受地缘,政治,文化,思想等因素,一定的历史时期适定一定的历史产物,这本无可厚非!至少彼此曾经努力过,至于结果,顺天命也!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6)

《宋徽宗坐像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统治者推崇:官方设局制琴、宋徽宗赵佶设立了“万琴堂”,搜集南北名琴

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面对外敌入侵表现的腐败无能这一先机,促发爱国主义琴家之士极度愤慨,

统治者推崇:官方设局制琴、宋徽宗赵佶设立了“万琴堂”,搜集南北名琴,其中就有唐代名匠大作“春雷琴”。

流派”形成,自由多元化发展和世代传承!

得益于四大发明发明“印刷术”的出现,广泛传播成为可能并刊刻流传!

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佐证也比较少,不作考究!

明清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7)

为《神奇秘谱》打谱

明清时期,流派纷呈,盛况空前,好琴者甚多!是时琴谱大量刊印,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则保存了众多古曲。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

清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但并不是末路!

近代

清末至1950年代,全国能琴者约100余人。1920年代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编印的《今虞》琴刊是当时惟一的盛事!

现代

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东南大学为古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人琴世故

关于“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和好听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强军振威,保家卫国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8)

伯牙鼓琴图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质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春秋时期的俞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国的贤明君主齐桓公手中。齐桓公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对号钟尤为珍爱。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自此士气大振!

为保江山,忍痛割爱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9)

绕梁古琴

绕梁,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唐人杜佑《通典.乐典》:“宋孝武大明中,吴兴沈怀远被徙广州,造绕梁。其器与箜篌相似。怀远亡,其器亦绝。”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理朝政,把国家大事全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以琴为媒,千古佳话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10)

绿绮

绿绮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家徒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李群玉《戏赠魏十四》诗:“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

火后余生,扬名四海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11)

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133-192)亲手制作的一张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音质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便取名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扬名四海。

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仲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命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这张焦尾琴。 

小琴大礼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12)

巫蛊神幻,安定众生

据《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古代劳动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够,所以在面对自然界的种种困难时无力作出科学的斗争,他们只能用巫术来祷告上天,祈求苍天保佑。

琴之五弦,礼之约束

《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怙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矣。

古琴有五弦,五弦象征五行,而五行是物质基础,万物之宗!而五种声音都发生了混乱,互相排斥,叫做慢,在这种慢的情况下,国家灭亡也就在眼前了。(今时,慢歌伤感,快歌欢乐,有点意思)

是故,古琴有礼之约束功效,万物应该各司其职,缺一不可,无序甚忧!

分化等级,加强统治

《周礼·注疏》:

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太吕,舞《云门》

祭地祗: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周代建国初期,周公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繁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的音乐!如上引述: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就连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周礼·春宫》载: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合理细分,定位明确,十分应景,客观上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小家”和睦,“大家”和谐

音乐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具有“教化”力量,给人诗和远方!是故,统治阶级提倡“礼乐治国”,用“”礼来区分等级,用“乐”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君臣和敬、长幼和顺、父子兄弟和亲,社会和谐之效,借此维护其统治秩序,实现政治久安!

古琴今用

机遇挑战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13)

小朋友在学习古琴弹奏技法

如何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发展自己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资料的整理与传统古琴的保护

由小及大,教育改革,让更多莘莘学子如沐春风

借力传播媒介,审时度势,大力通透古琴文化

激发创新潜力,不在"能为”而在“为之”

改良减字谱,便利学习和传承,虽有难度,但势在必行!

静心方远

古琴艺术无疑是高雅的,但弹琴之人未必!这一观点绝非以偏概全!时下,物欲纵横,纸醉金迷,敢于“站”出来的人一定是安于寂寞,享受清贫,乐于奉献传承之人。值得尊敬和肯定的是,古琴也许不能使你大富大贵,但是它至少可以让您摆脱“空虚”成为“慎独”之人!

未来可期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14)

吴寒老师在故宫表演《山居吟》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吴寒在故宫博物院御花园为出席外宾演奏宋代古琴名曲《山居吟》,恍若隔世,妙不可言。超世脱俗的精彩弹奏赢得了外宾们热烈的掌声,独具匠心,呈现了一场高品位、高格调的艺术盛宴,很好的向国际友人传递华夏文明中的精粹!

无独有偶

前日有幸欣赏“赵四”刘小光老师京剧表演《包公赔情》,地道正宗,声泪俱下!正如他言:如果我不唱,真的没人唱了。欲言又止中夹杂一丝无奈与凄凉,就像前女友的心,为你我受冷风吹!

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先古琴瑟为今用)(15)

小妹妹

兴起

再次来到妹妹琴房、焚香净手。我轻轻地拨动其中一根弦,它便发出一种使整个房间都颤动的声音

我俩面面相觑,微微点头。

好像明白了什么!


独家谨言,奢君欢喜

《古琴不古》

先古琴瑟为今用,千古风骚情未了

复兴之路虽坎坷,有你有我有大“


乐停、言尽,此时无声胜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