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写过关于如何选择常规体检项目的文章,教大家定制个性化的体检清单。

随之而来的新疑问是:体检报告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箭头,还有一些看起来很严重的疾病提示,太令人焦虑了,我怎么才能读懂它呢?

体检报告的参考值为什么会变化(有些体检指标异常不是病)(1)

后台收到的留言

有求必应的我们来给大家划重点啦!

我们整理出了 31 项体检报告中,最容易引起大家焦虑的项目,和对应的解读、建议,比如:

看完之后,你会对自己的体检结果有新的理解。

*下文中「标准值」的定义:正常范围(每个实验室略有标准差异)

血常规

1

血小板

标准值:125~350×10^9/L

解读:血小板减少常见于骨髓造血异常性疾病、损伤、血液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感染、缺铁、炎症反应等情况,少数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血液病。

要注意的是,血小板数目波动较大,大多数数值上下变化可能是生理差异。

建议:如果不放心,可以去血液科就诊,排查是否属于病理性的血小板异常,从而针对性治疗。

2

血红蛋白

标准值:110~150g/L

解读:血红蛋白低于标准值就是我们常说的「贫血」。

建议:发现「贫血」后应该去血液科就诊,进一步通过血清铁等检查分析评估贫血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分别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病因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补充维生素 B12 或者叶酸等。

3

白细胞

标准值:4~10×10^9/L

解读:白细胞升高常提示急性感染、急性损伤、急性中毒及血液、淋巴系统肿瘤等。

白细胞减少受影响因素较多,可以同时参考中性粒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不低于 1.5×10^9/L 一般就不提示异常。

白细胞减少通常建于化疗后、严重的感染和血液系统肿瘤等。

建议:如果白细胞明显升高,或者中性粒细胞低于 1.5×10^9/L ,建议到血液科就诊。

肝功能

1

转氨酶

标准值:

谷丙转氨酶(ALT):7~40 U/L

谷草转氨酶(AST):13~35 U/L

碱性磷酸酶(ALP):35~105 U/L

谷氨酰转肽酶(γ-GT):7~45 U/L

解读:转氨酶是最直接反映肝细胞「正在受到伤害」的指标,其中:

ALT、AST 更多提示肝细胞病毒性、酒精性、药物中毒性损伤坏死。

ALP、γ-GT 则与胆汁淤积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关系更密切。

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很强,转氨酶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目前肝脏的整体性能,有可能在存在重大伤害时依然正常运作。

建议:发现转氨酶升高后,建议消化内科、肝病科就诊,根据各个酶的变化找到损伤原因再针对性处理。通过治疗肝炎病毒、戒酒等治疗方式改善。

2

胆红素

标准值:5.1~28 μmol/L

解读:血胆红素来自于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体现的是肝脏的转运能力。

体检常常出现的是没有转氨酶变化的单纯胆红素升高,此时就并非是肝脏受损。

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饥饿性胆红素升高(空腹越久胆红素越高些)或者一种无伤大雅的先天差异:Gilbert 综合征。

建议:当胆红素升高伴随转氨酶升高时,常常提示较为明显的肝细胞损伤,尤其是胆汁淤积时更为明显,建议消化内科、肝病科就诊。

3

白蛋白

标准值:35~55 g/L

解读:白蛋白水平同样是体现肝功能的指标。

当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时,通常说明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合成能力下降,或者是肾脏疾病经肾脏丢失白蛋白过多。

此外还可以关注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比值明显下降时,可能存在免疫相关肝脏疾病。

建议:白蛋白减低建议到消化内科、肝病科或者肾病科就诊,追究病因,并根据病因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充足。

肾功能

1

肌酐

标准值:41~73 μmol/L

解读:肾功能中相对重要的指标是肌酐。肌酐反映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可以粗略的体现肾脏功能。

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比如急慢性肾脏病,还有脱水等原因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蛋白质分解增多比如剧烈运动后和健身增肌人群也常有肌酐升高。

肌酐降低则见于老年人和过于瘦弱肌肉不足的人群。

建议:如果发现肌酐数值异常,建议肾病科就诊。

2

尿酸

标准值:155~357 μmol/L

解读:尿酸算是一种特殊的肾功能指标,它可以体现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或者异常的尿酸生成过多。

高尿酸血症说明体内代谢产生的尿酸太多了。

建议:如果尿酸升高明显,或者已经导致了痛风等并发症,需要到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或者肾病科就诊,药物治疗。

血压

1 血压

指标范围:

高血压:血压超过 140/90 mmHg低血压:低于 90/60 mmHg

解读:普通人体检发现的低血压并无太多临床意义。高血压需要重视。

建议:高血压需要去心内科就诊。

除了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之外,还要注意限盐健康膳食,保持适中体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

血脂

1

甘油三酯

标准值:0~1.7 mmol/L

解读:甘油三酯升高相对意义较小,只有非常严重的升高才会导致胰腺炎等疾病。

建议:自己能做的主要是减重、规律运动、减少淀粉摄入。不放心的话可以去内分泌科评估。

2

胆固醇

标准值:0~5.18 mmol/L

解读:胆固醇升高需要重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建议:发现胆固醇升高,需要交由内分泌科医生根据具体升高胆固醇类型和程度,以及全身的综合情况制定治疗计划。

自己则要注意戒烟,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高血压高血糖,并且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多食用蔬果和鱼类。

空腹血糖

1 空腹血糖

标准值:3.9~6.1 mmol/L

解读:略低于正常的低血糖通常不需要关注。

7.0 mmol/L 以上可以直接作出糖尿病判断,不到 7.0 mmol/L 时也需要其他糖尿病诊断检查。

建议:如果血糖减低明显或升高,需要到内分泌科就诊。

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控制体重和饮食调整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部分,要遵医嘱进行规范的进食,熟悉食物的营养成分并进行合理搭配。

尿常规

1

尿红细胞

标准值:阴性

解读:尿红细胞阳性可以是生理性差异,可以是月经的污染,也可以由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结石等引起。

建议:尿红细胞数值异常背后的原因很多,建议到肾内科就诊。

2

尿蛋白

标准值:阴性

解读:尿蛋白 多数是生理性的,可以因为运动或者直立的体位引起。 以上则要注意病理因素,比如糖尿病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建议:建议到肾内科就诊。

粪便化验

1

粪便常规

标准值:单纯粪便常规意义较小,只用于某些特定情况化验检查。

解读: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常出现粪便常规白红细胞阳性。

建议:建议到消化内科就诊。

2

粪便隐血

标准值:阴性

解读:粪便化验项目中相对有意义的是粪便隐血,但干扰因素也会较多,所以假阳性占比较大,不能很好的体现价值。

建议:发现阳性还要具体分析,中老年人的粪便隐血阳性需要重视,建议到消化内科进行后续检查。

超声检查

1

腹部超声

常见异常:胆囊息肉、脂肪肝、胆囊结石

解读:

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中的绝大多数是全无危险的胆固醇息肉。息肉大小可以作为危险程度的粗略评判。

脂肪肝:超声检查很容易诊断脂肪肝,但并不一定存在脂肪性肝病。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并不一定都需要治疗,当有胆绞痛发作或者引起过胰腺炎时,需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

建议:

胆囊息肉:5mm 以内不需要复查干预,5~10mm 需要半年后复查一次,建议普外科或肝胆外科就诊。

如果没有增长趋势,也不需要再复查干预,10mm 以上或者增长明显时,建议预防性手术切除。不需要额外的饮食要求。

脂肪肝:可能需要先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有超重时开始减重,有酗酒时及时戒酒。

如果超声提示中、重度脂肪肝,也应该去肝病科评估。

胆囊结石:如果有疼痛发作,建议普外科或肝胆外科就诊。

胆囊结石也无额外的生活要求,尽量注意控制体重不超标,超重时更容易出现结石。

2

甲状腺超声

常见异常:甲状腺结节

解读:超声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并非恶性病变,只是有很微小的可能是甲状腺癌被错误识别为甲状腺结节。多数情况下,我们会用 TI-RADS 分级来体现超声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程度:

TI-RADS 1 级:甲状腺正常

TI-RADS 2 级:结节是良性的

TI-RADS 3 级:结节大概率是良性的

TI-RADS 4 级:结节可疑是恶性的

TI-RADS 5 级:结节可能是恶性的。有 1~2 项提示恶

TI-RADS 6 级:结节已经活检证明是恶性的

建议:2、3 级建议定期进行超声复查;大于 4 级需要找甲状腺或普外科医生评估治疗。

甲状腺结节很常见,只要没被证实有恶性变化,不需要调整饮食。

3

经阴道超声

常见异常:子宫肌瘤、盆腔积液

解读: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妇科超声的常见的结果。

盆腔积液:女性可以有生理性的盆腔积液,尤其是在经期前后,通常深度不超过 3 cm 的都不是疾病问题。

建议:

子宫肌瘤:在没有月经过多、严重痛经、腹部坠涨等感觉时,并不需要针对子宫肌瘤治疗。

如果伴有不适,建议妇科就诊治疗。

盆腔积液:超过 3 cm 的则要评估有无伴随的不舒服症状,比如月经紊乱、小腹坠胀痛等,再由妇科医生进一步判断。

4

乳腺超声

常见异常:乳腺结节、乳腺增生

解读:乳腺结节也有一套评估恶性程度的标准,BI-RADS 分类共分 6 类:

0 类:评价不完全,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1 类:阴性,无异常发现。

2 类:基本排除恶性。

3 类:恶性危险性 < 2%。

4 类:可疑恶性病变,危险性 3%~90%,其又可分为 3 个亚型。

5 类:高度提示恶性病变,危险性 > 95%。

6 类:已知恶性病变。乳腺增生则是常见的「过度诊断」。

建议:女性随着生理周期变化,乳腺也会有些波动,并非病理性增生。并不需要因为发现乳腺增生而采取什么措施。

如果评估大于 3 类,建议乳腺外科、普外科就诊。

幽门螺杆菌

1 幽门螺杆菌

标准值:阴性

解读:幽门螺杆菌检查要注意并没有标准值。体检中可以使用呼气法(13C、14C),也可以采用血抗体法。尤其是呼气法,具体检验结果跟检查仪器设定有关,不能单纯去看数字高低。只需要关注阳性或者阴性。阳性提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建议:目前认为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有降低胃癌风险的收益,发现阳性后建议消化内科就医制定治疗计划。

幽门螺杆菌感染很难影响成年人,共餐、接吻等行为并不危险。但幼童感染存在不确定性,尽量保持分餐,尤其不要嚼喂。

感染者需要比非感染者更注重饮食低盐少腌制熏烤多新鲜蔬果。

妇科

1

妇科检查

常见异常:宫颈糜烂

解读:宫颈糜烂是常见的「过度诊断」。单纯说宫颈糜烂毫无疑义。

建议:此时只需看 TCT 和 HPV 的检查结果。

2

TCT

常见异常:ASC-US、LSIL

解读:妇科检查更重要的是用于宫颈癌筛查,也就是 TCT 和 HPV 检查。当 TCT 出现 ASC-US(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LSIL(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时,需要结合 HPV 结果跟进后续诊疗。

建议:建议妇科就诊。

3

HPV

常见异常:某某型阳性

解读:HPV 阳性,不代表一定会得宫颈癌,两年内大概率能通过身体的自身免疫清除掉病毒。

建议:当 HPV 阳性,尤其是 16、18 这些高危 HPV 阳性,建议到妇科进行评估,结合 TCT 结果跟进后续诊疗。

胃肠镜

1

肠镜

常见异常: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炎

解读:肠镜检查可能适合 50 岁之后体检进行,目的是发现早期癌症或者癌前疾病。

只描述单纯的结直肠炎时,通常并非提示异常。

建议:当有结直肠息肉被发现时,需要去消化内科治疗干预。

2

胃镜

常见异常:胃炎、胃息肉、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

解读:胃镜检查可能适合 40 岁之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体检进行,目的是发现早期癌症或者癌前疾病。

胃镜报告上的胃炎只是说明「你的胃长大了没有原来好看了」,不等于就有了炎症疾病。

单纯的非萎缩性胃炎无需干预。胃息肉大多数也不存在危险,但可以检查同时切除通过病理确定息肉类型。

建议:发现重度肠化萎缩或者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时,建议到消化科就诊,加强后续监测,必要时预防性黏膜切除。

心电图

1 心电图

常见异常:窦性心律、心率不齐

解读:

窦性心律: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就是正常所见。

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过缓以及多数的 ST-T 段异常等常见结论也并非异常。

建议:

窦性心律:无需干预治疗。

心律不齐:如果有相关心脏不适感觉,或者需要高强度运动时可以咨询心内科医生。

肿瘤标记物

1

CEA

标准值:0~5 ng/ml

解读:CEA 等肿瘤标记物通常不应该用于普通人的体检,假阳性与假阴性概率很高。

建议:一般建议结直肠癌术后人群进行该项检测。普通人检测的意义不高。

2

AFP

标准值:0~20 ng/mL

解读:特殊人群,比如肝癌高风险人群(慢乙肝慢丙肝患者等)可以用 AFP 作为体检项目。

建议:AFP 升高可以是肝炎病毒活跃或者是肝癌表现,建议到肝病科就诊。

3

胃功能两项

标准值:

胃蛋白酶 I:>30ng/mL

胃蛋白酶 I/II:> 3.89

胃泌素-17:<1.50 pmol/L

解读:胃功能两项不应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可以用于 40 岁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镜检查前的辅助检查。

建议:普通人不推荐常规体检时检查。

看完这篇,体检报告上哪些需要重视,哪些无需焦虑,是不是心里有数啦。

还是那句话,如果觉得不放心,可以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评估。

希望大家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体检报告的参考值为什么会变化(有些体检指标异常不是病)(2)

合作专家 魏玮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体检报告的参考值为什么会变化(有些体检指标异常不是病)(3)

审核专家 杨玉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疼痛科医师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神经内科临床硕士

策划 虎狗

监制feidi

排版婷婷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体检报告的参考值为什么会变化(有些体检指标异常不是病)(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