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这个题目时,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经历的一件事情。大概是七几年,那时物质还相当匮乏。我的一个亲戚去大连出差。办完事后他想给领导买件礼物。他左挑右选最后买了一双鞋。当他兴高采烈地把从大连买回的礼物拿出来时,不料被领导夫人看出是西丰产地,弄得我这个亲戚很尴尬。像这样的笑话过去没少发生过。比如西丰的白酒,饼干都供应过各大城市。像这种乌龙现象并不奇怪。那时候城里人吃供应,买什么都凭票,记得下饭店必须要粮票,不然就吃不上饭,最严重的时候城里人连豆腐都供应。

回味86年的西兴古镇(东吊桥和豆腐社)(1)

东吊桥是城东石人沟河上的一座半截桥改成的,豆腐社就在东吊桥附近。至于过没过桥我就不知道了。当时这个豆腐社是公办的,负责城区的豆腐供应。据说有一段时间买豆腐还凭过票,是真是假我就不知道了。像吃豆腐这样的事,现在已经不是什么事了?到那个桥头都能买到豆腐!而那时候吃豆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吃豆腐必须要到豆腐社去买,而且要排队,这种现象我只赶上了一个尾。

回味86年的西兴古镇(东吊桥和豆腐社)(2)

关于东吊桥我也都是道听途说,感觉它是石人沟河上的一座老桥,应该比朝阳桥早。我的一篇关于九所门的文章中提过东吊桥,有网友留言里更正说,东吊桥是在一座被拆的半截老桥基础上建起来的。至于为什么改成吊桥,也许是为了节省材料,反正出现了一个东吊桥。东吊桥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方位。据说更早的时候是出入县城东城门的主要出口,所以人们对这个地方很熟悉,居民也很多。如果谁打听一个大概的地方就习惯说东吊桥。

回味86年的西兴古镇(东吊桥和豆腐社)(3)

豆腐社是不是在吊桥的对岸?我一直模棱两可。也没有人确切地告诉给我,反正我认为应该在对岸或者靠河边的一个什么地方。不然人们不会把它跟吊桥联系起来。有时候豆腐社也代表东吊桥的意思。听老人们说豆腐社有不少工人,一天能做万把块豆腐。我想这只是个估说,要想知道准确数字只有查豆腐账了。经常买豆腐的应该都是老年人,因为他们有时间排队,据说还要起大早,即使这样有时候还买不到。

回味86年的西兴古镇(东吊桥和豆腐社)(4)

我不知道当时买豆腐的居民是什么心情,反正我很羡慕的。因为我们即使在农村一年也吃不到一两次豆腐,因为只有生产队有豆腐坊,一年也做不了几次,而且一般人也吃不到。那时候城里人吃供应粮,上班的都骑自行车,找对象最好是在国营单位上班。作为农村人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生在农村?假如有一天能够拿着粮食本买豆腐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和荣耀啊!

回味86年的西兴古镇(东吊桥和豆腐社)(5)

记得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县城里住了一个晚上,当时我和父亲住不起店,就找到了过去的一个老邻居到他家借住了一宿。那天早晨邻居特意给我们做了顿麻花汤,因为总不见油水,这顿麻花汤吃得我满头大汗,事后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邻居就住在东吊桥附近,那也是我跟东吊桥接触最近的一次,过没过桥我就不记得了。

回味86年的西兴古镇(东吊桥和豆腐社)(6)

那时候富源还通小火车,我们很少从朝阳桥经过,对这一代很陌生。后来小火车不通了。我们来西丰时就改坐大客车,再大点就独自骑自行车来西丰了。但这时东吊桥已经没有了。一晃我就长大了。小时候的梦想也实现了搬到城里。我这辈子没有吃过供应粮。如今只要有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再回头一切都恍如隔世,早已物是人非,没变的就是心中那浓浓的乡情和人与人之间的朴素情感!过去的生活虽然苦点,但心也坦然,想也甘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