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 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第六计(三十六计之笑里藏刀)(1)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译文】

表面上要做到是敌人信任我方而丧失警惕,暗地里我方则秘密策划消灭敌方的办法。做好充分准备以后才能行动,不要使敌人发生意外的变化。这就是表面柔和而内中却刚毅的道理。

【按语译文】

兵书上说:“敌人的态度表现得谦卑并在暗中加紧准备,这是敌人要向我方发起进攻的征兆......没有具体条约而请求媾和的,一定是另有阴谋。”所以,凡是敌人花言巧语、满脸堆笑地,这都是暗藏杀机的外在表露。宋朝的曹玮镇守渭州,纪律严明,西夏人为此都很害怕他。有一天,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突然有几千名士兵叛变,逃奔到西夏的境内去了。当边防的侦察员骑马迅速来报告时,曹玮下面的将领都大惊失色,而曹玮却依然谈笑自如,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2不慌不忙得对侦察人说:“这都是按照我的命令去行事,你们千万不要声张。”西夏人头听说后,以为这些叛军是宋营派来杀他们的奸细,于是便把他们全杀掉了。这就是“随机应变”计谋的运用。就像越王勾践要报复吴国一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百恭百顺的侍候夫差,竟然能使夫差长期安逸而失去戒备。这也是勾践成功地运用了“笑里藏刀”之计的结果。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第六计(三十六计之笑里藏刀)(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计谋详解】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表面上表现得和蔼可亲,而心里却阴险恶毒。语本于《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意思是说义府貌似温柔,与人说话时一定要面带笑容,但是一旦与他意见不合,就必加陷害。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为“笑中刀”。后来人们就以“笑里藏刀”来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作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第六计(三十六计之笑里藏刀)(3)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 。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计谋案例】

三国时期,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已经结束。 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给关羽写去一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

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第六计(三十六计之笑里藏刀)(4)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走过路过,各位看官赏个赞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