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guàn)丘俭(?—255年),复姓毌丘,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文学家,将作大匠毌丘兴的儿子。毌丘俭博闻多才,精于诗文,是魏晋之际的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承露盘赋》《承露盘铭》《答杜挚》《罪状司马师表》,合集有《文集》二卷,《纪》三卷等。

山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十个女人(山西历史名人二十九)(1)

毌(guàn)丘俭的父亲毌丘兴,在曹魏建立之初官至武威太守、将作大匠,封高阳乡侯。毌丘俭在长兄早夭、父亲病故后,袭封父亲高阳乡侯的爵位。

黄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即魏明帝。因六年“东宫之旧”,毌丘俭深受明帝信赖,仕途平步青云,先后任尚书郎及羽林监,洛阳典农中郎将。作《承露盘赋》《承露盘铭》,曾与雍丘王曹植一同为汉朝名器铜仙承露盘题文刻字,声名鹊起之后,先后结识夏侯玄、嵇康等名士。

适逢汉相诸葛亮北伐,明帝大兴土木,高柔、王朗等群臣纷纷进谏劝阻,毌丘俭亦在其中,指出:“依臣愚见,天下应最先消灭的是吴、蜀二贼,最应寻求的事是丰衣足食。今,吴、蜀二贼没有被消灭,且百姓饥寒交迫,即使宫室再美,还是没有益处的。”明帝擢升他为荆州刺史,镇守襄阳。

太和年间,明帝处理“浮华案”,整治浮华、空谈之风,罢黜、逮捕了诸葛诞、何晏、邓飏、丁谧等人,毌丘俭叹道:“万世(盛、乘,有争议)之朝,不畜庸才。 ”引以自省。在人事选拔上愈发尽责小心。

青龙三年(235年),汉相诸葛亮病逝,西线战事暂定。毌丘俭揣上书伐辽,提出详细的用兵方案,明帝早就不满公孙渊割据辽东,在魏吴之间反复暧昧的态度,已有伐辽之心。称赞毌丘俭有能力有策谋,欣然采纳,以“俭有干策”任命其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桓)校尉。从此毌丘俭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

被封为辽东太守,扬烈将军的公孙渊名义上是魏国的臣子,但公孙家族世代割据辽东,实力深厚,名为魏臣却自成一体。向来无视谕令,引起魏廷不满。屡次征召、警告无果,明帝渐渐失去耐心。公孙渊通过种种渠道,探知明帝屡次收到弹劾自己的奏疏。因而对毌丘俭充满戒心和敌意。

青龙四年(236年),毌丘俭开始对辽东郡用兵。通过外交手段,招降纳叛,削去公孙渊的潜在盟友后,秘密率军开赴襄平(辽东郡郡治),在辽隧设下埋伏,派人去征公孙渊进京述职。但大军行踪不慎败露,刺激了公孙渊。又因之前对洛阳屡有不敬,当其发现埋伏的大军后,又惊又怒,诡称幽州刺史假传圣旨, 以此拒不奉诏,两军战于辽隧,僵持日久,又逢十日暴雨,辽水暴涨,战争异常艰苦,胜负难分,明帝看完战报,诏毌丘俭立即退军,撤回北平,等待援军,以期二次进军。公孙渊愈加乖张跋扈,一面上书明帝,象征性认罪求和,归罪于毌丘俭。一面备战,自立为燕王,遣使东吴,以求外援,但孙权不肯出兵相助 。景初元年(237年),司马懿4万援军至,毌丘俭与其会师,并率本部再度伐燕,经一年苦战,最终打败燕军,公孙渊为司马懿所杀。辽东郡光复。战后魏明帝曹叡论功行赏,毌丘俭据此战役进封安邑侯,邑三千九百户。

辽东郡虽然成功收复,但是在战争期间大量军人死亡、平民迁徙以及战争期间的屠戮,导致魏国对当地的控制力严重下降。高句丽趁机发难,开始侵扰边境,蚕食魏国土地。

正始五年(244年),高句丽趁虚犯边,袭破西安平。毌丘俭组织魏军展开报复,亲率万余精锐讨伐高句丽,高句丽王位宫引军两万迎击。虽敌众我寡,但“俭为方阵,决死而战”,大败高句丽军,杀死高句丽军一万八千余人,转而进军其国都丸都山城,智取北门,“束马悬车”,攻破了丸都,焚毁宫殿,处死官吏,,魏兵“屠丸都”,杀死八千余人 ,平叛之后,在当地穿山凿渠,援助居民农业灌溉及交通建设,恩威并济,加强魏国影响力。

正始六年(245年),流亡地位宫迁都复辟,意图再叛,毌丘俭再征高句丽。位宫望风而逃,奔买沟(今朝鲜咸北会宁)。魏军摧毁其陪都国内城。

毌丘俭决心扫荡远东,将高句丽势力连根拔除,震慑四夷,于丸都城墟兵分两路,一路带兵北上,夺取句骊北部地区,搜捕东川王,另一路率军南下,扫荡朝鲜半岛,清除高句丽的同盟、附庸势力。自领余部,坐镇丸都,降服周边地区。

毌丘俭遣王颀出使扶余国(高句丽北),位居向来亲善魏国,遣人运送军粮供给魏军 。王颀率军于竹岭大破高句丽残部,位宫军死伤惨重,位宫本人侥幸突围,再度北逃 。王颀军乘胜追击,于东沃沮(南沃沮)再败高句丽,斩首三千余级。魏军穷追不舍,位宫继续北逃,远走肃慎,于次年病死 。王颀军亦深入苦寒,一直抵达肃慎南界(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方才罢休。至此,高句丽在毌丘俭和王颀等人的打击下,名存实亡,领土悉数并入玄菟郡 。

南征魏军也是连战连捷,弓遵、刘茂先击溃濊貊各邑联军,迫不耐濊侯举邑投降,与高句丽断交,将东汉初年废弃的临屯郡(在今朝鲜半岛中东部)再次收入版图。南部的辰韩等八国,因翻译误传,攻击带方郡。弓遵、刘茂带兵南下平叛,彻底打垮韩军,灭辰韩,成功镇压韩人,结束了半岛战争。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的实际统治版图、控制力度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整个征服战争至正始六年(245年)年初基本结束,毌丘俭、王颀、寇娄敦等远征军指挥官于国内城遗址立下石碑,传于后世。五月,班师凯旋。

正始十年(249年),高平陵之变发生,大将军曹爽被司马懿所杀。

嘉平六年(254年)三月,夏侯玄、李丰等重臣密谋取代司马师地位。事情败露,被司马师诛杀全族。同年九月,魏帝曹芳不甘大权旁落,欲夺取司马昭部队指挥权,攻击司马师,事情败露。司马师再次政变,逼迫郭太后废黜曹芳,改立曹髦为帝,继续操纵国政。

毌丘俭向来心在魏室,也与夏侯玄、李丰平素友好,又因曹芳被废而愤怒不已。感明帝知遇之恩,开始谋划司马师 。在洛阳为人质的长子毌丘甸也鼓励父亲起兵,毌丘俭怅然泪下,终于下定决心 起兵反司马,为曹魏政权殊死一搏。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毌丘俭和文钦准备起兵,为了增加自身的实力,毌丘俭遣使传信诸葛诞、邓艾,邀其共同起兵。不曾想诸葛诞杀害使者,并将信件传给洛阳朝廷。计划既已泄露,洛阳必有反应。为了尽可能占据先机,毌丘俭、文钦决定提前举兵。二人调集大军辎重,与诸将歃血盟誓,起兵勤王,讨伐司马师。毌丘俭亲率六万精锐渡过淮河,急速行军,意图速战速决,直抵洛阳

寿春、合肥防线历来乃魏国首要军事重心,在乐嘉遭遇守军顽强抵抗,而邓艾已率增援赶到,毌丘俭强攻不得,只得暂且休整,遂进驻项城(河南项县)。失去先手优势的毌丘俭,为了争取更多潜在盟友的支持,正式发布檄文,向魏国揭露司马师的十一条大罪布告天下,意在邀请各地诸侯盟师讨贼。然司马氏操纵国政多年,根基已稳,并控制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军队,慑于其骇人的实力和狠辣的作风,各地诸侯或观望不动,坐观其变,或倒向朝廷,对抗义军。毌丘俭能依靠的,只有手里这支六万人的淮南劲旅

为了打破毌丘俭速战速决的战术企图,司马师调集十数万洛阳中军期间,对各地军队依次做出部署,命令邓艾死守乐嘉;命令诸葛诞自安丰郡向东进攻,威胁寿春,(同时破坏魏军粮道);命令王昶北上夹击,包抄淮南魏军归路;最后命令荆州刺史王基率荆州军队北上与自己会师。但王基并未听令,自行率军东进,奔赴战场 。

六万淮军孤军奋战,补给日益困难,毌丘俭决定开辟新的粮道。调集重兵进攻积有巨额存粮的南顿要塞,命令文钦夺取粮辎,意图绕过邓艾驻守的乐嘉,直取许昌、洛阳。但文钦进展缓慢,王基已抢先占领南顿 ,并加以防守。此时司马师已率中军主力抵达战场,威胁项城,文钦返回项城附近 。形势急剧恶化,毌丘俭不甘坐困孤城,再度发起进攻,但司马师军占据兵力优势,据坚城,严防死守,不与正面决战,淮军始终撕不开口子。连日进展无果,粮草不支,军心动摇 。

包围圈逐渐成型,司马师军多方汇合,人多势众,淮军主力被重重包围,两军交战,实力悬殊,淮军军阵纷纷被司马师军击穿,士兵伤亡惨重,文钦父子力战突围,南逃东吴。

歼灭文钦主力之后,司马师军包围毌丘俭及其余部,毌丘俭自感大势已去,便领残部于晋军再度合围前弃城突围 。司马师军趁胜追击,至慎县安丰津境内,遭遇追兵,毌丘俭藏匿芦苇丛中 ,中箭而亡。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