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十二年,北京三庆戏班到上海演出。著名武生杨月楼演出他的拿手好戏《取洛阳》、《长板坡》等。丹桂戏园门前戏报上挂出他的头牌,观众万头攒动,真是盛况空前。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1)

这天,场内前排,坐着一个广东富商的妻子韦氏、女儿阿宝和阿宝乳母王氏。阿宝年方及笄(15岁),从小就喜欢看才子佳人戏,不爱看武戏。所以尽管锣鼓敲得震天响,她仍低头看手中的《红楼梦》。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2)

忽然观众一阵暴雷似的喝彩,阿宝不由得抬头往台上看去。原来是杨月楼上场了。只见他剑眉朗目,扮相威武英俊。那一杆枪,在他手中舞得水泼不进。

阿宝看呆了,心像小鹿一样,怦怦跳个不停。乳母在旁看得分明,忍不住在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阿宝羞得面红耳赤。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3)

这天夜里,阿宝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王氏说:“我看那杨月楼年轻英俊,技艺高强,跟小姐正好是一对儿。小姐可给他写封信,我替你送去。”阿宝不吭声。

在王氏的撺掇下,阿宝终于给杨月楼写了封信,备诉自己思念爱慕之情;又用红纸写了自己的年庚八字,一并封在信内,交给王氏,再三叮嘱务必须当面递交,不可失落。

王氏找到杨月楼,递上信。他看完大为感动,但立刻把信还给王氏说:“我是个戏子,娼优隶卒,世所轻贱。而小姐是富室千金,门不当,户不对,人言可畏,实难从命。小姐好意,我永远铭记不忘!”

王氏发急道:“这叫我怎么回复小姐?杨老板如果执意不肯,也请写封回信免得小姐怪我。”杨月楼说:“那就不免留下痕迹,将来有嘴也难辩了!”这时前台已响起锣鼓,他一拱手,赶忙上场了。

王氏回家后,述说了经过,把原信还给阿宝,劝慰她说:“小姐不要痴心了,想不到那杨月楼也知书识礼,言谈文雅,还是个文武全才呢!可惜做了个戏子,实在埋没了他!”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4)

阿宝将信在灯上烧成灰烬,当烧到那张红纸庚帖时,忍不住珠泪纵横,低吟着:“隔世有盟须结发,今生无缘枉销魂!”声音中包含无限幽怨。

从此,阿宝失魂落魄,双眉紧锁,茶饭不思,见花坠泪,对月长吁。她日渐消瘦,闷恹恹地生起相思病来,竟至卧床不起。

韦氏只有这个独养女儿,素来爱如珍珠。她盘问王氏,得知阿宝患病的情由,见她病势越来越重,心中又疼又怜,便打算让杨月楼明媒正娶,成就这段姻缘。

恰好杨月楼的母亲从北京来到上海。韦氏在王氏陪同下,到客栈拜会杨母。王氏把阿宝生病之事告诉杨月楼。他又感动又歉疚地叹道:“是我害了你家小姐!”杨母埋怨儿子不该这样绝情。

杨月楼说:“母亲好不明白,像我们这等人家,怎么高攀得起?”韦氏发急说:“现在救人要紧,还论什么门第高低?你们只管让媒人来,我作主答应,谁敢说闲话?”

杨母欣然允诺这门亲事,杨月楼也不再推辞,便一同来到韦府探望阿宝。杨月楼走到阿宝榻前,见她容颜憔悴,弱不胜衣,不禁怜爱交并,凄然泪下。两人紧握双手。

阿宝见双方家长许婚,自己心爱的人又前来温存,顿觉精神一爽。此后经过两个多月的调养,病体完全康复,依旧丰容盛鬓,亭亭玉立,较前分外美丽。

杨母即刻让三庆班主为媒,下帖行聘。韦氏因丈夫不在上海,只好央求亲戚为媒,回了礼。双方订了婚书,约定在当年中秋节完婚。

丹桂飘香,皓月临空时节,杨月楼与阿宝成亲,各戏园同业都来贺喜。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5)

新婚之后两情绵绵,说不尽旖旎风光。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6)

不料好事多磨。这天晚上,戏阑人散,杨月楼卸装后步出戏园,忽有一人拦住他说:“你就是杨月楼?我正要找你。”杨月楼见他一脸流氓气,诧异地问:“你是何人?你找我有什么事?”

那人气势汹汹地说:“你诱拐了我侄女,还假装痴呆?”杨月楼厉声喝道:“你是何方光棍,居然冒充我妻的叔父?谁不知我明媒正娶?”那人上前抓住杨月楼的衣襟说:“走,到衙门去打官司!”

杨月楼再也无法忍耐。他平日练就一身武功,这时轻轻举手一挥,那人便踉踉跄跄地后退了七八步,跌了个仰八叉。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7)

那人爬起来,指着杨月楼恶狠狠地骂道:“好小子,你不要逞能!总有一天叫你知道老子的厉害!”一边骂,一边揎拳捋袖地走了。

杨月楼回到家中,余怒未息,阿宝问起原因,他便把方才的事说了一遍。阿宝大惊失色说:“这人正是我阿叔!”杨月楼诧异地说:“当真是你叔叔?我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

原来,阿宝的这个叔叔是个吃喝嫖赌的败家子。他推牌九能推到天亮,不觉疲倦,人送外号“韦天亮”,又抽上了鸦片,一榻烟霞,吞云吐雾,生活渐渐不支,最后堕落为流氓地痞。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8)

韦天亮每次赌输了,就来向哥哥讨钱。阿宝的父亲打发了他几次,后来见他欲壑难填,便不许他登门了。

后来哥哥不在上海,他便去找嫂子周济,被韦氏骂了出去。阿宝的婚事,韦氏没有通知他,也没有请他赴喜宴。

直到外间人言藉藉,大家赞杨月楼的艳福,韦天亮不觉起意,想去敲一笔竹杠,作为自己的赌本。那天敲诈杨月楼未能得逞,他便向租界的衙门递了状纸,告杨月楼诱拐侄女。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9)

这天傍晚,杨月楼正要去戏园,突然闯进一批巡捕、侦探,由一个洋人和一个翻译领头,不由分说,就把杨月楼和阿宝上了手铐。

那伙巡捕、侦探在屋内翻箱倒箧地搜查,最后在皮箱里抄出四十包墨西哥银洋。原来韦氏爱女情殷,把历年的积蓄作为压箱钱送给了阿宝。

那洋人叽哩咕鲁说了几句。翻译对阿宝说:“你叔叔告你杨月楼通奸,卷财逃跑,现在真赃实据都在,洋人要把你们押送公堂究办。”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10)

阿宝和杨月楼连称“冤枉”,那伙巡捕不容分辩,就如虎似狼地押着他们连同那几只皮箱出门。沿途观众如云,议论纷纷。

阿宝的乳母王氏也被押了来,因为韦天亮状上告她做牵头。公堂的华洋官开庭会审,认为此案系中国民事案件,不涉华洋纠纷,便备文将一干人犯和赃物解送上海县衙审理。

上海县令姓叶,他素来厌恶优伶,认为凡戏子都非善良。这颟顸专横的县官老爷,竟不准杨月楼申辩,便断定他勾引良家妇女,喝令差役把他吊起来,重打脚胫一百。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11)

阿宝见自己的丈夫受刑,痛愤交加,连忙抢上去拦护,被差役拖了下来。她把心横,拼着不要活了,就指着座上的叶县令,高声大骂。

叶县令勃然大怒,把惊堂木拍得山响,喝道:“无耻贱婢!私通戏子,还敢咆哮公堂,真是目无王法!来,给我结结实实地打两百嘴巴!”阿宝被打得口角流血,昏厥过去。

叶县令命人把乳母王氏带上堂来,骂道:“你这王婆,一看你这样子,就是个马泊六(诱引男女通奸的人)!”也不容分说,当即喝令鞭背二百。

第二天又审了一堂,杨月楼坚决不承认自己诱拐卷逃,矢口不移地说是明媒正娶,成亲时戏园同业都来道贺,可以证明。

叶县令大怒,喝令用铁枷加颈,又用麻绳缚其两拇指,吊悬梁间,下面用刑杖敲打脚胫,逼令招供,杨月楼咬紧牙关,不肯屈招。

后来杨月楼全身血脉暴张,眼前金星乱迸,实在支撑不住,只好胡乱说是演戏时见阿宝姿色出众,因而诱与通奸,并卷财私逃是实。叶县令这才命人把他从梁上放了下来。

叶县令叫杨月楼画了供状,羁押外监,并造成卷宗,送报省宪核办。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12)

这时杨月楼的岳母韦氏央人写好了状纸,到县衙鸣冤;并拿出婚书庚帖,约齐了曾经参与过婚礼的戏园同业,到县衙作证。在人证物证面前,叶县令这才知道是自己糊涂错判了案。

但他已备文上报,又碍于面子,不肯认错,便强词夺理地说:“即使明媒正娶,良贱为婚,也属不合。再说阿宝之父健在,婚姻须由他作主,韦氏无权为女儿择配。”于是行文广州,要阿宝之父投案。

阿宝的父亲来到上海。他虽不同意韦天亮诬告,却,又同意叶县令的判决,宣称良贱不能通婚。叶县令大喜过望,令他具结,当堂发还财物,叫他把女儿领回。

不料阿宝的父亲极端顽固落后,他认为阿宝伤风败俗,自己不肯认她作女儿,拒绝领她回家,听凭县官发落。韦氏又气又急,跟他吵了一场。

阿宝的父亲还怪韦氏把阿宝嫁给戏子,有辱门楣。此后,韦氏忧愤成痴不久就病死了。

于是县令仍旧维持原判,将杨月楼按诱拐律,定罪充军发遣,上报省宪,等候发落。又将阿宝发交善堂,命官媒为她择配,可怜这一痴情女子,竟落得这样悲惨的下场。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13)

这桩案子引起中外公众注目,《申报》和英文《字林西报》竞相登载此事,并对叶县令的酷刑逼供深为不满。

此时杨月楼真是孤苦伶仃。母亲远在北京,岳母已死,妻子发往善堂,不能相见。幸而他这冤案轰动社会,激发了一位说书女艺人沈月春的善心,经常到监探望,把卖艺所得的钱接济他。

杨月楼虽在缧绁(监狱)之中,仍旧念念不忘阿宝,屡次向沈月春探听她的消息。沈月春恐他伤心,总是推说不大清楚,直到杨月楼问急了,才递给他一张《申报》看。

原来上面登着一条消息:有一年逾古稀的老翁到善堂去谋娶阿宝;在官媒逼迫下,阿宝身不由己,此事已有成议。杨月楼看完,不禁掩面大恸,沈月春也泫然不语。

杨月楼解省的日子到了,沈月春也要陪同他。他再三推辞说:“蒙小姐仗义相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倘若后会有期,当再图报!”沈月春凄然泪下,执意要去,杨月楼也只好由她。

杨月楼押解到南京后,就由提刑按察司审讯。这时他横下了心,拼着一死也要翻供。到了堂上,一口咬定自己与阿宝由双方母亲做主,凭媒正式成婚。在县所供诱拐,实是屈打成招,并历诉叶县令酷刑逼供情况。

但事情已隔一年,杨月楼的刑伤已经痊愈,无从证实。江苏省的桌司、巡抚、布政司等都认定他是个诱拐良家女子的淫伶,主张维持原判。于是报请刑部,并得批复:杨月楼充军四千里,即日发遣黑龙江。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14)

杨月楼到此已完全绝望。因为封建时代,刑部是最高司法部门。刑部定罪,即成铁案,天高皇帝远,谁有胆量去告御状?沈月春此时也徒唤奈何。两人洒泪告别,此去存亡莫卜,生死茫茫!

谁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年正值慈禧四十寿辰,又是垂帘听政之初。她为了巩固地位,收买人心,传旨大赦天下。最高统治者一句话,能置人于死地,也能使人绝路逢生!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15)

于是刑部批复:杨月楼案虽属诱拐,担并非十恶不赦,亦在减等发落之列。江苏省提刑按察司立即将杨月楼提出监狱,当堂开释,解送安庆原籍,交保管束。

杨月楼虽然遇赦,但因历尽磨难,万念俱灰,所以并无喜色。沈月春却喜溢眉梢。她起只是同情杨月楼,及至伴送他到南京,探监馈食,经常和他在一起,不觉渐渐萌生了爱意。

杨月楼和沈月春、解差等到了镇江,戏园老板以重金买通解差,让杨月楼唱三天戏。消息传出,万人空巷,都来看这轰动中外的冤案主角杨月楼。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16)

不料刚演出一天,镇江官府又来干涉,说是杨月楼虽蒙恩特赦,但尚无明令允许重操旧业,勒令将他的名字从戏单上除去。但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终于让杨月楼演了三天才罢。

杨月楼到了上海,各戏园同业都来慰问,设宴压惊。杨月楼想起两年前来沪时的情况,不禁感慨系之。

丹桂戏园又请杨月楼演戏。戏园地处租界,老板请工部局派巡捕保护,中国官吏未敢干涉。杨月楼连演三夜,观众较两年前更盛。

上海绅商又派人进京运动京官,请刑部取消递解杨月楼回籍的明令,允许他重操旧业,在京沪两地演戏。

刑部尚书想起慈禧的内廷演戏庆寿时,曾问太监总管李莲英“为何不见杨月楼”,恐违“圣意”,立刻准如所请。杨月楼这才恢复自由,正式重登舞台。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17)

沈月春向杨月楼倾诉衷情,愿缔百年之好。杨月楼虽未忘情于阿宝,但她既已被官府择配,音信全无,势难再合;又深感沈月春仗义相助之恩,遂欣然允诺。这一对风尘知己,终于结成眷属。此时已是光绪二年了。

杨月楼奇案大揭秘(杨月楼冤案)(18)

杨月楼在沪演到合同期满,携沈月春同返北京。母子劫后重逢,悲喜交集。沈月春拜见婆母,杨母对这与儿子共过患难的媳妇甚为感佩。

沈月春应北京书场邀请,说唱《龙图公案》。人们仰慕她的侠风义骨,于是声誉鹊起。

杨月楼因擅演猴戏,被称为“杨猴子”。他遂以此为艺名,并说:“我们唱戏的,就跟耍把戏的猴子一样,受人欺侮玩弄,连正式婚姻,都被生生拆散,哪里配称得上是人!”

杨月楼和沈月春虽然情投意合,但两人始终不忘韦阿宝。每当想起她沉冤未昭,在封建魔掌下断送了青春年华,就不禁潸然泪下。

他们婚后一年,生了个孩子,取名叫杨小楼。杨小楼后来表字嘉训,意思是不忘其生身父母的经历,作为最嘉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