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三国演义》中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大仙”诸葛亮,还是正史当中颇具政治远见、极具安邦天才的诸葛亮都是后世中国人的道德、智慧楷模,诸葛亮身上拥有的光环太亮了,以至于杜甫说:“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虽然杜甫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六伐中原均未获成功成为诸葛亮身上最大的污点。以至于当代一些专业解读历史资料,完全是军事门外汉的不少叫兽砖家质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诸葛亮是否是杰出的军事家不应该由一个外行的或者是普通的人来评价,至少后世的军事家中像唐朝的李靖等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充分肯定的。

诸葛亮初出茅庐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过于自设)(1)

抛开诸葛亮的有争议的军事才能,我们通过诸葛亮的《出师表》却发现,从他亲笔写下了这篇沉甸甸的表,就预示着他不可能北伐成功。《出师表》全文共744字,不长的篇幅提到了先帝刘备高达13次,后主刘禅6次。平均每57个字就提到“先帝”一次,每124个字就提到“陛下”,一篇为了出师北伐中原而写的“建议”,追思怀念先帝成为了主旨,足见诸葛亮写《出师表》时是何等的感伤和怀念,这也说明,诸葛亮性格中有那种谨小慎微、容易被感情羁绊的缺点。在念念不忘先帝之恩的重压之下劳师动众,诸葛亮就算是再有军事天才也因为束手束脚难以施展,其结果肯定是无果而终。

1

诸葛亮初出茅庐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过于自设)(2)

《出师表》开篇就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为何不直接说现在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而要用一个先帝未实现宏业崩殂押头?“先帝”一出来,诸葛亮就把整篇的基调定在压抑沉郁的哀伤之中,作为一个天才的政治家却念念不忘当年先帝的一言一行,虽然证实诸葛亮人品非常高尚,但却阻碍了其大局的视野和统治征伐的乐观自信。接下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是说,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之所以那么拼命报效陛下,是为了先帝曾给他们的特殊厚待!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刺耳?刘禅心想,这老诸葛根本没把朕放在第一位,而是是时时刻刻忘不了先帝!换成是谁也觉得不爽。

在一番谆谆教导后主之后,诸葛亮又推荐了先帝简拔以遗后主的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贞良死节之臣,要刘禅要多咨询他们的意见,俨然就是要刘禅完全走他老子的那套政治班子的路线。诸葛亮的用心之苦在于如果刘禅重用这些老臣旧吏就能稳定后方,为其北伐中原做好最坚实的后盾。但是刘禅会高兴吗?他至今仍然感觉生活在亡父的生前的轨迹中,没有自己的政治班子,他会那么支持北伐中原?这是为谁打江山呢?

2

诸葛亮初出茅庐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过于自设)(3)

诸葛亮继续说道,亲贤臣,远小人和亲小人,远贤臣的不同朝代结局,但此时忽然又抬出刘备,说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桓帝灵帝也。虽然诸葛亮说得非常睿智,但用过世的刘备来“指点江山”,刘禅未必不心虚。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刘禅也是明显走亲小人、远贤臣之路,所以蜀国很短期就被灭掉。

臣本布衣一段是诸葛亮最为声泪俱下的回忆录。每每想起先帝,诸葛亮就泪目不能自已。足见刘备和他亲密到何种地步。诸葛亮的晚年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刘备身后卖命,这一切都来自“三顾草庐”“咨臣以当世之事”的知遇之恩。这段文字十分打动人心,读来令人忍不住流泪,但同时也进一步加囿了诸葛亮压抑、痛苦、无法走出先帝阴影的精神枷锁。感情最触动的地方也是最脆弱的地方,在诸葛亮数次北伐之中,他一定经常想起自己早年和刘备的经历,而越是任重道远,就越难以成功。

3

诸葛亮初出茅庐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过于自设)(4)

最后,诸葛亮又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以说,诸葛亮被刘备的临终托孤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时刻刻忧愁叹息,这对一个人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这也注定,诸葛亮不是被曹魏强大的敌人打败而是先是自己将自己的健康打垮,最终以长使英雄泪满襟悲痛收场。而在最后的几句话中,诸葛亮甚至采用祈祷的口气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就相当于立下了书面的军令状,诸葛亮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很可惜,由于压力太大,寝食难安,对于一位将近50岁的老人来说,太重的精神负荷已经严重不能承受之重,何谈北伐成功?

4

诸葛亮初出茅庐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过于自设)(5)

结尾,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刘禅,再次谆谆教导说:“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诸葛亮左一个先帝右一个先帝,估计刘禅看到这,本来对诸葛亮这位相父的感激之情顿时气到九霄云外。

诸葛亮初出茅庐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过于自设)(6)

纵观整个《出师表》,诸葛亮的精神状态非常压抑沉重,而这一年距离刘备驾崩已经过去了整整4年(公元223-227年),如此之长的时间内,诸葛亮仍然如此伤感痛惜,这足以说明当年刘备的死对诸葛亮的打击太大了,感情太深了,甚至有抑郁症的倾向,如此颓唐的精神状态却带领大军去征伐强大的北魏,如果成功就是侥幸。从上《出师表》到诸葛亮去世,也仅仅有7年的时光,而这7年中,诸葛亮必定每每像《出师表》中那样负重而行,他怎么扛得住?

5

诸葛亮初出茅庐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过于自设)(7)

实际上,诸葛亮一上《出师表》就预示着他北伐的失败结局,至于后人评论的遇到劲敌司马懿那倒是外在的一个因素罢了。这么志虑忠纯的好人诸葛亮,远远没有传说中那么潇洒,那么从容,那么“淡泊宁静”,他生活的世界,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的感情世界没有多大的差别。他虽然非常智慧明理却始终无法突破刘备留下的这道托孤陷阱的自设,悲哉!壮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