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肤浅的乱贴标签,起外号。大到国家、政要、媒体,小到邻居、大妈。这样的人,在西方世界有一些,在中国一样也有。比如,前阵子西方许多媒体或政府机构把新冠病毒命名为“中国病毒”,立即引起中国人的公愤和一片声讨。幸运的是,在许多科学家和权威机构的努力下,世界卫生组织正式重新定名,使得那些别有用心者不能如愿以偿了。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1)

世卫组织正式命名新冠肺炎为COVID-19 图片来源 新华社

然而,我们莆田就没这么幸运了。同样,在这次疫情與论中,也有许多自媒体连篇累牍抨击“莆田系”。这类批评本身无可厚非,但凡事只要跟莆田沾边的就冠以“莆田系”、“莆田XX”,就真得太伤人了。

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评价一个人或一个地方前,请先了解对方。这段特殊时期趁着大多数人宅家无事,不如由我来介绍莆田,让大家多些了解,好吗?

一座沿海小城

莆田是一个沿海小城市,近些年因为有那么一些莆田人在全国开办了很多民营医院,如今大多被用“莆田系”来形容。这些期间,发生的各类医疗问题带“火”了莆田,一时间所有莆田人被口伐笔诛。

各位!莆田总共有300多万人口,而从事医疗行业的,只是莆田一个小乡镇上的一些人,跟与绝大多数莆田人没有任何关系。这些从医疗行业的人,在老家人心里也没什么好名声。就像世界上所有的人群,有好有坏,不能以少数不好的人去判断整个人群。扪心自问,你老家就没有那么几个人,肥了自己口袋,坏了家乡名声的?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2)

厚着脸从南北朝开始数起,莆田也算是历史悠久了,用一个“莆田系”来称呼整个莆田,是不是太不合理了?

民间玩扑克牌,若底不埋分,其他地方的人就会说是“莆田底”,意思是太小气了;“好女不嫁莆田男”这句话已经被传成让莆田男人们十分憎恨的口头禅了。可又有几个人知道,这句话的原话是“好女不嫁莆田男,纵然富贵也枉然”。还有什么莆田人太精,不要跟他们来往……仿佛莆田人罪大恶极。

莆田为什么总是被人调侃,乱贴标签?

只有一个原因,先天条件差,穷啊!

往久了说,莆田是宋朝末期间抗蒙古军队和抵抗清军最顽烈的地区和饱受“倭寇”肆虐的重灾区、乃至多次被诛城。清兵入关后,严酷的沿海迁界,导致大量莆田人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参与战争而外迁。这样的环境下,能有什么家底?

往近了说,新中国成立后,莆田、仙游两县先归南边的泉州管辖20年,后划归北边的闽侯专区,不久又成立莆田地区,下辖7县。10年后又撤销莆田地区,把5县划回福州管辖,仅剩莆仙两县孤悬半空,不知何去何从。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3)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石室岩上看莆田城

当时,撤销地区时尚余1000多名干部无处安排,领头的副专员便给省委书记写信,建议成立莆田市,以安置留守干部。省委书记迫于无奈,只好顺水推舟,于1983年5月把莆仙两县成立为莆田市(实际上1984年后才正式运行)。所以,这个城市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是一个堕胎未遂的早产儿。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4)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5)

莆田卫星全景图,作者 王巧敏

再来看看莆田的地理环境,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然而那么多山,有高经济效益矿产的不多。靠海也未必吃的了海,一条“母亲河”木兰溪贯穿莆田。曾经,十年一大灾,一年几小灾,“水患”祸延近千年。花了二十年,莆田人才治水成功。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6)

1999年10月10日,洪水退去后的木兰溪畔的新溪小学。 翻拍自资料图 余杉芳摄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7)

1999年12月,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义务劳动现场 翻拍自资料图 余杉芳摄

那时,真的是一穷二白,连公职人员的工资都时常拖欠;不仅连个中专以上的学校都没有,几乎所有行业都是处女地;电话号码只有四位数,全市仅用一张小地图一般大的挂纸就罗列完整了。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8)

1970年10月,3000人在莆田南日岛围垦造地

穷的没办法了,三三两两的莆田人开始走南闯北,背井离乡讨活路。更多有无数莆田人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毅然离开生养故土,一次次一批批到南洋谋求生计,于是掀起了一股莆田人“下南洋”的大潮。涵江江口人是“下南洋”潮中的典型,民间传言,平均每一个江口家庭,就有一人在海外。“拖砻伊弯,番仔过番;番船未到,无米煮罩(饭)…… ”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9)

莆田阿嬤,11歲那年坐船下南洋

就是这样,莆田人不怨天,不尤人,不等不靠,埋头苦干,勇敢拼搏,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换来莆田的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近十多年,莆田市的GDP更是增长十倍多,各行各业都有了莆田人的身影。甚至,多个行业如今在全国处于龙头地位,如民营加油站占全国的八、九成,黄金珠宝业占全国的七成,木材业占全国的九成,红木家具占全国的七成……而且全是“无中生有”。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10)

高空远眺莆田,图,木兰雨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莆田人还爱读书!穷怕的莆田人,在走南闯北后,更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是莆田自古传下来的箴言!在外闯出名堂的莆田人,锦衣还乡回报桑梓,绝对少不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比如,侨乡江口镇,华侨捐办学校、医院及修路等以百亿计。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莆田的读书人灿若繁星,是中国进士举人人数密度最高的一个城市,也是诞生状元最多的一个城市。2400多个进士,数以万计的举人、秀才。到了近代,莆田还出了13名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11)

“开莆来学”木坊,唐贞元三年(787)率旨赐金敕建 是莆田“文献名邦”的历史见证

岁月静好,唯有感恩

莆田人十分懂得感恩!莆田人爱祭拜神灵,能叫出名字的数不胜数。若你简单的以为,这是迷信,那就错了。莆田人祭拜的神灵,他们大多是真实存在过的,生前大多行善义举、救民惠民。死后,百姓感恩戴德为他们立庙祭祀,以人封神。

比如,”吴圣天妃”,彼时在莆田治疗瘟疫、开荒治水造田;“林龙江”,彼时莆仙大地遭倭寇扰乱,死伤惨重尸骸遍野,林龙江变卖家财为百姓收尸埋骨数万具,施舍钱粮赈济难民。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妈祖”如今已经传播全球,虔诚的信众达到三亿,本身就是一项奇迹。

莆田系是个什么梗(请慎用34)(12)

湄洲妈祖赴菲律宾巡安

这样的莆田人,不敢奢求大家的敬佩,但求不以偏概全的乱贴标签。唯愿,大家能多多了解自强不息的莆田人,若能慎用“莆田系”一词,那就千恩万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