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压?

在通常情况下,血压是指血液在人的动脉血管中流动时与血管壁产生的一种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人体血管分为: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故血压也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以及静脉压之别。在西医学中所定义的“血压”,通常是指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来进行测定,是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所以又被叫做“动脉血压”。

血压在产生的前提是血管腔内有一定量的血液充盈。那么,血管的充盈程度则与血容量的多少有关,当血容量增加时血管的平均充盈度也会随之增加,血容量减少则平均血管充盈度也会降低。除了血压充盈,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也同时参与了血压的产生,一是心脏收缩,排除血液;另一个则是周围血管有一定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心脏收缩产生能量,一部分推动血液向前流动,另一部分表现为动脉的血压,使血液克服血管阻力向前运动。

健康人的血压应该是什么标准(血压的正常范围是多少)(1)

血压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血压的数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略有所增高;并且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着差异。不仅如此,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人群的血压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血压的变化,哪怕是属于“正常范围”的变化,也要综合每个人身体各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必要时应及时到医院咨询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

正常人体的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由于血压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所测量的血压也不是绝对相同的。往往是起伏波动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血压的“波动性”,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所以,当一个人只要血压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且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必要为之恐慌。

我国血压所采用的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I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II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III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压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则以较高的级别来作为保准。

我国正常人体血压的平均数值如下表所示:

健康人的血压应该是什么标准(血压的正常范围是多少)(2)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影响血压的因素主要有:心脏、血管和血液三大因素。

1. 心脏因素

健康人的血压应该是什么标准(血压的正常范围是多少)(3)

心室收缩力与每搏排出量是形成血压的最主要的因素。通常在正常情况下,成人在安静时的时候心室肌收缩可使室内压达到12~18.67千帕(90~140mmHm),每搏排出量为70ml,心室肌收缩使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血液射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动脉内压力会迅速升高,此时这种压力一部分会推动血液前进,另一部分则作用于动脉壁上使管壁扩张,这样不仅使收缩压不会过高,当心室肌开始舒张,心室内压下降,管壁则由于弹性回缩作用而继续推动血液前进,使血流不致中断。心排出量、心率与体液容量均与血压有关。从而导致心室收缩力的减弱或每搏心出量的减少都会影响到血压,动脉中有足够的血量保持血管的良好的充盈度,也是维持血管平滑肌紧张性的因素。血量的减少则血压下降,如长期不进食、饮水或者呕吐、失血量超过全身的20%时,那么,循环血量不足,就会导致血压下降危及生命。

2.血管的因素

健康人的血压应该是什么标准(血压的正常范围是多少)(4)

小动脉的阻力和大动脉血管壁弹性的功能决定了血压的变化。小动脉特别是毛细血管前的微动脉血管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口径的变化,小动脉口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舒张压。如果血管半径管小一半,其血流阻力也随之将增加16倍。当小动脉口径缩小,外周阻力增加,即阻碍了血液向外周的阻力增大,故舒张压增高。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另外,如果血管壁顺应性降低,即大血管(主动脉)弹性功能下降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人到老年,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及扩张性下降,当心脏收缩射血时,硬化的动脉不易被扩张,血液压力的缓冲就会下降,致使血压升高。

3.血液的因素

健康人的血压应该是什么标准(血压的正常范围是多少)(5)

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外周阻力,从而增高血压,血液的黏滞性由血细胞和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