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物资的流通、人口的流动日益频繁。因此,了解不同地域的习俗、掌握各地的方言也成了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必修课。

前面,我在《江西方言注解《一》中给大家介绍了“点心”、“客气”和“工”三个词在江西部分地区代表的不同意思,下面,我再给大家分享江西方言中的几个词,以期帮助你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闹笑话,工作更顺利、生活更愉快!

江西方言称谓大全(江西方言注解二)(1)

4,“扎”

当你走进江西泰和县或周边的餐馆或酒店准备吃饭,这时,进来一位当地的女士,在你邻桌坐下,随后你就会听她喊到:“老板,麻烦你给我拿一扎筷子一扎碗,再拿一扎杯子过来。”

作为外乡人的你,第一感觉是不是认为她要在这里宴请朋友、同学、同事或家人,否则,要那么多的碗筷干嘛? 错。

“喂,小王,你快点帮我端一扎凳子过来。”他(她)家里突然来了很多客人吗? 错。

“我今天早上买了一扎鱼和一扎鸡子。”他(她)家里多少人吃饭呀?10条鱼?10斤鱼?10只鸡? 错。

“扎”:一作量词,用于一些捆扎的物品。如:一扎稻草。二作动词,如:把头发扎起来。

而在江西泰和,把“扎”作量词的范围无限地扩充了,几乎所有物品的量词均可由“扎”代替,有时甚至包括人。如前面讲到的:

饭店女士要求老板提供的是:一双筷子、一个饭碗和一只杯子。

那位是要求小王帮忙端的是一条凳子。

那位说他(她)买的菜实际是一条鱼和一只鸡。

又如:

“我昨天看到一扎房子,建的好客气!”

“郭老板前天又买了一扎车子。”

也许你现在明白了“扎”的意思但有时候在“双”、“对”等量词目前,你依然会一头雾水。如:

“我掉了一扎筷子。”是一支还是一双呢?

“我今天买了一扎耳环。”是一只还是一对呢?

只有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方言以及当地人语言表达的特点后,你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出他(她)们所要表达的意思。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