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徐颖

8月第一天,余杭召开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

会场,看到报告标题上“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几个字,不少余杭同志无限感慨——

从杭州城区边上一个“县城”,到如今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几十年来,余杭不断进阶。

锚定新目标,未来,余杭又将如何进阶?

杭州余杭区5年规划(首提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1)

杭州余杭区5年规划(首提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2)

要理解余杭同志们的感慨,就要先翻翻“故纸堆”。

2001年前的余杭,是杭州城区周边一个“县城”。2001年3月,余杭撤市设区,成为杭州市区的一部分。

设区后的余杭,融杭的脚步一刻没停。

随着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快萧山区余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落地,余杭与杭州主城更加融为一体。

杭州余杭区5年规划(首提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3)

对余杭来说,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是“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一个契机。

一位余杭干部就表示,如果没有行政区划调整,余杭就无法提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这一目标,因为“中心不聚焦”。

行政区划调整前,余杭对自身的定位是“杭州都市新区”。那时的余杭,由于所辖区域偏狭长,至少有两个中心:东部临平地区是政治中心,西部未来科技城是产业中心。

而行政区划调整后,区政府驻地迁至未来科技城,政治中心与产业中心叠加,让余杭的中心更聚焦。

杭州余杭区5年规划(首提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4)

城市中心并非官方“钦定”,更像是一种民间的约定俗成。

在杭州,武林广场所在的武林地区,一直被认为是杭州的传统城市中心。

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过程中,钱江新城被认为是杭州东部的城市新中心。

而随着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深入推进,杭州西部也需要一个城市新中心。位于大走廊核心区域,产业、人才、城市基础较好的余杭,被寄予厚望。

这次余杭全会,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

杭州余杭区5年规划(首提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5)

余杭要打造什么样的城市新中心?

报告里的表述,是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生态文明之都的新中心、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

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和最具幸福感城市,是杭州的“金名片”。余杭打造的城市新中心,必然要继承和迭代。

但与武林、钱江新城相比,差异化又是什么?

毫无疑问,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之上,这个城市新中心的最大属性便是“科创”。

也因此,如何围绕“科创”二字做好文章,成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城市新中心,对余杭是一个挑战。

杭州余杭区5年规划(首提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6)

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余杭如何“出招”?

此次余杭全会报告提出集中精力聚焦5个方面——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实力提升、城市品牌塑造、公共服务供给、发展环境优化。

对余杭来说,这是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全力推进优势再造的“5招”。从具体举措来看,正是紧紧围绕“科创”二字。

“科创”的核心是人,特别是青年人。余杭系统谋划,青年人需要什么,就加大供给什么,打造全面的生态系统。

青年人需要干事创业的平台。

余杭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头部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大科学装置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就近布局科研成果转化空间;发展壮大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元宇宙等产业。

青年人需要充满活力的生活圈。

余杭做好良渚文化艺术走廊与大径山生态区串珠成链的文章;布局高端化的商业、文体、休闲、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国际化的社区、学校和医院项目;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今,站在余杭区59层最高楼的顶楼,放眼远眺,眼见之处,不少地方仍是一片“大工地”,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激情。

余杭的未来——杭州城市新中心,将比我们的想象,更大更耀眼。

,